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宗教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宗教工作的一个长期的理论课题和工作任务。如今,宗教在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刘聪 《青海社会科学》2004,(3):137-138,22
适应各个特定的社会历史现实而不断发生变化和发展这一客观事实 ,是宗教的内在本性 ,也是宗教得以存在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当代中国的现实来看 ,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就是上述规律的逻辑必然。但是在讨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问题时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这种适应是有层次的 ,即宗教有神论的核心教义不会改变 ,而宗教的外层结构——人、物、事等方面是能够、也必须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3.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以虚幻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化体系,它的发展、演变有其规律性,是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相联系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既是宗教自身需要,也是信教群众要求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一个环节,宗教活动要有其政策保证和法律保障,要正确引导,按其规律办事,打击邪教,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4.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从理论上说,宗教必须也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从实践上看,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新时期我国宗教工作的目标。(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无神论、砸碎束缚人们思想的一切精神枷锁、采取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消灭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人民当家做主、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等比较合理和美好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历史上任…  相似文献   

5.
宗教必须与其所处社会相适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没有自成一体的历史。所有宗教都与其所发生的社会生活相联系,都必须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宗教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我们要面对如何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问题。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继续保持党的宗教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发挥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积极社会作用,是宗教社会领域的重要工作与任务。  相似文献   

6.
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契合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伟 《天府新论》2007,3(4):20-22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宗教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都产生重要影响。宗教教义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也有一致性。建立理想社会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追求的目标;以人为本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的理念;公平公正,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的社会基石;诚信友爱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信条;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认真研究宗教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对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指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理论指南张永庆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总结历史经验可以看出,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都不能使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只有邓小...  相似文献   

8.
李峰 《学术界》2007,(6):154-158
现代性是整个社会学理论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议题,而宗教是西方现代性论题清单中的核心议题之一.在古典社会学理论中,孔德和涂尔干重在对宗教的整合功能进行论述,韦伯和西美尔侧重从现代性的文化后果的角度对宗教进行分析.他们都看到了宗教在现代社会影响的衰弱,但也看到了现代性困境中宗教的社会处境,并提出了各自的诊断策略.这些探讨为后世宗教社会学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30多年,宗教慈善事业一直处于衰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慈善的批判性阐述,在理解与认识上存在着不全面性.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论述,肯定了宗教有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共同基础.在“适应论”的理论指导之下,宗教慈善形成了有系统、有组织、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同时,促进社会信任、积聚社会资本这一当代宗教慈善的重要功能也逐渐显现出来.2012年,《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的出台为当代宗教在慈善领域服务社会,从而在全社会促进社会信任、积聚社会资本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社会主义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是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回避的一个深刻的理论问题,也是社会主义社会面临的一个复杂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40多年的实践进一步表明,宗教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是长期存在的。既然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存在,就必须对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正确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从而使宗教研究和宗教工作更好地为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世界的和平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1.
卢梭通过对整个西方基督教传统的检讨,提出了"公民宗教"的思想,其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宗教对一个政治体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其二,基督教本身并不适合作为"公民宗教".只有当一种宗教信仰本身不但能够重新树立起"仁慈的、全能的上帝"的至高权威,而且能够激发起人们对社会道德与自身职责的遵从和热爱的时候,才能作为真正意义上的"公民宗教"而确立起来.虽然公民宗教起着整合社会大众的精神和价值追求的作用,但其绝不游离于世俗社会之外,更不会与世俗的政治权力相对立.  相似文献   

12.
宗教与道德的关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道德的关系是一个由来已久、争论不休的话题。由于共同关注人类的行为 ,并且都指向社会共同体的稳定、和谐 ,所以两者在历史发展的大部分时段结合得非常紧密 ,但谈论道德而避开宗教并非不可能。本文从两者的基本关系入手 ,着重探讨宗教对道德意识可能具有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宗教政治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注美国宗教与民主政治关系的同时,去分析宗教信仰对美国政治的影响。普遍认为不了解美国宗教就不理解美国这个国家,因为在这个国家里,处于主导地位的基督教文化长期影响美国的政治,但是我们发现9·11之后,这一传统模式正在迅速改变,其它宗教文化正在快速渗入到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这种趋势对美国的政治到底有多大影响,及如何实现它的政治作用,这些甚至能帮助我们预测美国未来的政治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提法不能回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维红 《晋阳学刊》2007,1(5):38-41
有的学者认为一讲"信仰"就避不开宗教问题,有引导崇拜和迷信之嫌,因此,为了避免人们可能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体系产生误解,他们建议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宣传领域中不再使用"信仰"一词而只讲"理想信念"。而且,他们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就反对把共产主义当成一种"信仰"。我们认为,这种理解存在偏差,替换概念的做法也有降低马克思主义地位、放弃信仰地盘的危险。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不但不能回避,反而要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5.
白新欢 《学术探索》2003,27(8):44-47
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 ,宗教会自行消亡 ,其根据是宗教的认识根源、阶级根源、社会根源将被消除。费尔巴哈揭示了宗教的另一个根源 :心理根源。这个根源是不能被彻底消除的。宗教的消亡只能是宗教特殊形态的消亡 ,而不会是宗教本身或一切宗教形态的消亡  相似文献   

16.
对科学与宗教关系的知识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啸霆 《河北学刊》2007,27(3):43-48
对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问题,历史上曾发生过争论。从历史上看,科学与宗教是接续关系,从结构上看是转换关系。前者主要表现在西方数学源于宗教;在基督教的传统中分娩出了现代科学;以及中国道教的自然哲学是古典科学等三个方面。而后者则主要表现为:在现代,基督教由中心沦为边缘,而科学则成为新宗教,但科学与宗教仍将长期共处。另外,在对待科学与宗教关系问题上的“中国现象”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从科学的知识、活动、建制和文化等四个基本维度看它与宗教的对应关系,可知在文化多样性的时代,宗教对科学仍有多方面互补的意义,从前提性知识到价值目标,从方法论补充到社会规约等,双方形成了新的对话格局。新时代的科学应更加独立、民主和理性,并积极寻求与宗教及其他文化的多方面合作。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及其信仰是西方法治的基础”质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乔华 《云梦学刊》2006,27(6):86-89
中国法治建设遭遇了困境,一些中国学者认为这与缺乏宗教的支持分不开.他们提出,西方世俗法治的成长得益于基督教的信仰的支持,近现代西方国家的法律制度就是建立在过去两千年中基督教所创造的各种心理基础和多种价值之上;西方法律与西方宗教本来相通,法律信仰和宗教信仰本质上是一回事,等等.固然,基督教曾对西方法治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称之为"基础"则言之过甚.学者以此为中国法治困境"诊断",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8.
郭文深 《兰州学刊》2006,3(9):44-47
陈独秀在“五四”时期对宗教的认识与评述,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前期批判并力主废弃宗教,中期倡导基督教,后期批判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本文以《新青年》为主要资料,通过个案分析的方式研究“五四”时期陈独秀的宗教观。该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陈独秀思想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丰富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宗教的近现代变迁,及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宗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并始终对人类文明进程发挥着独特的影响力。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毕生关注着宗教现象。在历经前期探索基础上,恩格斯晚年更是对宗教问题给予了极大兴趣,撰写了一系列理论著作,从多个维度剖析了复杂的宗教现象:从意识形态角度论述宗教特质;基于辩证思维彰显宗教功能的双重性;立足唯物史观视野剖析宗教的历史形态变迁及其未来的自然消亡等。此外,恩格斯还对具体宗教现象或宗教问题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近代科学诞生时期宗教与科学张力关系以及早期基督教起源问题等,在具体历史情境中展现成熟宗教理论的解释力,并透视出其晚年宗教研究的历史底蕴。可以说,晚年恩格斯宗教理论具有总结意味的系统化、理论化,也对我们把握当下宗教现象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宗教研究在我国一直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和世界的一体化进程必定加快,不了解世界各国宗教的最新进展,就不可能了解各国的文化进展,在此背景下,加强宗教和宗教哲学研究是势在必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