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宗教与迷信的联系和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与迷信之间虽然具有一定的联系 ,但他们在性质上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具体而言 ,在构成要素上 ,宗教是具有内外要素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而迷信则是一种粗俗和零散的思想意识 ;在内在属性上 ,宗教是一种世界观 ,它对世界与人生的终极问题作出回答 ,属于形而上思想领域 ,而迷信是一种意识活动 ,力图解决个人与现实中的具体问题 ,属于形而下的工具范畴 ;在目标指向上 ,宗教探求生与死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而迷信则关心此时此地的现世 ;在社会功能上 ,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一方面为社会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可供实践操作的道德体系或评判社会行为的价值观念体系 ,而迷信只是一种简单、直接、非理性的心理调节手段 ,正是由于两者间存在的根本差异 ,最终使宗教成为人类文明的结晶 ,而迷信只是人类非理性的蛮性的遗留。  相似文献   

2.
(一)宗教迷信盛行是资本主义社会十分引人注目的现象同中世纪相比,资本主义社会宗教的势力和影响无疑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削弱了。但是,宗教迷信的泛滥仍然是一个极其引入注目的现象,它同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达的科学、物质文明形成十分鲜明、十分尖锐的对照。  相似文献   

3.
史学界近来有不少文章讨论秘密会社、宗教和农民战争关系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都牵涉到农民战争的性质,也牵涉到对于经典著作的了解问题。本文想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请大家指教。一宗教和农民战争关系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除了一般宗教而外,还有农民自己的宗教或是“革命的宗激”,而这样的宗教就是农民战争的思想武器。这种看法以杨宽同志先后在《文汇报》和《光明日报》发表的两篇文章为代表。我不同意这种看法。首先我认为这种看  相似文献   

4.
在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以前,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但又有很强的原始的宗教现念和多神的原始宗教信仰。汉代主要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泛神论的、以我为中心的、功利性的、严肃与戏谑同在的“类宗教”,在社会精神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间信仰也受到它的影响,而表现为多种形式,形成许多陋俗,成为两汉社会的一大景观。两汉时期一些无神论思想家所加以批判的,也主要是这种类宗教迷信。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地区不同、斗争目标不同、组织形式不同,致使两者选用了不同的宗教迷信.分析这一问题,有利于认识和了解宗教迷信的本质和社会作用及其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影响力,以便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宗教迷信.  相似文献   

6.
宗教作为感性的哲学已经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文化载体 ,并且成为社会通行的宗教法纪和崇拜礼仪 ,是与现代文明并存的文化景观。新兴宗教大多是对传统宗教的某种批判与疏离 ,由此而引起相当普遍的宗教纷争 ,其发展的路径是朝向极端保守与神秘主义。迷信是把偶然的现象本质化 ,对之顶礼膜拜 ,形成的痴迷与盲信 ,而邪教则是迷信发展或突变的极端形式 ,它们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中往往以宗教和新兴宗教的面目出现 ,形成了颇具能量的邪恶势力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中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实际上只要认真研读<历史>就可发现,希罗多德对神意并不是盲目崇拜,他所记载的历史,其中心是人事而非神事,他的历史观是宗教迷信思想掩盖下的人本史观.  相似文献   

8.
宗教包含信仰、皈依、体验和实践等方面,主要探讨世界的起源和目的、生命和死亡的意义等问题,涉及人与超自然物之间的关系。而道德是调节群体中的个人行为,使人与人之间关系得以维持的方式。但宗教和道德并非毫不相干,它们之间有相互交织的部分。宗教和道德有三个不同结构的层次,第一层次是神与人之间神本性的伦理关系,第二层次是人与人之间人本性的伦理关系,第三层次是人与自然之间生态性的伦理关系。这三者之间的主次关系随着人类自我意识的提高而变化,在古代人类自我意识较薄弱的时代,神本性的伦理意识占据主导地位;在现代人类自我意识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分析宗教题材在《大师和玛格丽特》、《断头台》中的运用为切入口 ,探讨两部作品在反映现实、表现主题方面的异同 ,并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两位作家各具特征的宗教观。宗教题材的运用 ,为两位作家开拓了新的创作领域  相似文献   

10.
关于《祝福》分析评价的文章很多,但真正能揭示祥林嫂命运和性格悲剧性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拟从宗教社会学的角度对祥林嫂的悲剧进行一些新的探讨,疏漏不妥之处,望请专家读者指正。一鲁镇的整个意识形态是以宗教迷信思想为主体建构的。作者也是在鲁镇“祝福”这种宗教迷信的浓厚氛围中来展开他的悲剧性的描写的。宗教迷信弥漫着整个鲁镇,渗透到鲁镇社会的各个阶层中,包括讲理学的鲁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鲁西南两村民间信仰的具体调查个案,对宗教和迷信的关系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在中国汉族地区,人为宗教和祭祀类迷信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互融、共生共存的特征,其区别也仅仅是就其形式而言的.  相似文献   

12.
牟文华同志发表于《山东大学学报》一九九○年第一期上的文章《宗教的认知特征和价值特征》(以下简称《特征》),从宗教的本质出发,通过对主客体关系的分析,论述了宗教对于人类的价值,指出其基本特征是负价值性。文章论述角度的选择多有借鉴之处,但其中诸多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本文拟从同一角度对宗教的价值特征重新作一探讨,并就教于牟文华同志。  相似文献   

13.
陈洪对于世代累积型小说与宗教的关系研究,从版本、人物形象、宗教象征的演化之中发掘特定的宗教历史文化语境,显示了宗教内容对于考察古代小说的成书过程以及版本之间关系的特殊价值。近30年间,陈洪对一部代表性作品(《西游记》)、一位代表性文论家(金圣叹)进行了集中的研究,逐步廓清"文学创作的宗教性",建立了具有中国文论话语特色的宗教民族诗学。  相似文献   

14.
试析宗教伦理的涵义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解宗教有两种思路:一是狭义的,将宗教视为和其他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如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等并列而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社会精神生活现象;二是广义的,将宗教理解为整个社会文化生活的基础,理解为人性或生命存在的形而上学根基。根据两种宗教思路,宗教伦理有两种释义:着眼于个性形态,指在宗教领域和宗教活动中,由信奉者群体遵守的,从特定信仰体系里引申出来的一套伦理规范,与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等一样,属于一种特殊的伦理领域或伦理形态。着眼于共性意蕴,关涉的是对于人的存在来说具有某种普遍意义的价值生存模式,将人的整个社会伦理生活秩序指向了某种终极意义或终极信念。依此,宗教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探讨人类生存的伦理秩序和信念根基之间的关系,一是人心道义秩序与信念根基之间的关系,二是社会伦理秩序与意义共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盛行,风靡朝野。刘义庆在其名著《世说新语》中,对这一时期儒玄佛合流的宗教现象有着较为深入的反映,对宗教徒的生活和活动多有记载,形象地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的宗教徒人物。书中体现的宗教与文学之间的关系也是显而易见的,宗教徒活动推进了文学的发展,而《世说新语》中有关宗教人物的描写又扩大了宗教的影响,宗教与文学于双向汇流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6.
雒江生同志在一九八四年《文学遗产》第四期上发表了《略论“桃花源记”与系诗的关系》(以下称《略论》)一文,认为如按旧例把《桃花源记》(以下称《记》)和《桃花源诗》(以下称《诗》)放在一起,会影响《记》的文学价值,因为“文学界向来所批评的《桃花源记》的复古主义和宗教迷信思想主要表现在《诗》里”;此外,《记》和《诗》之间还存在着三个矛盾云云。笔者读后,未能释然,特陈述管见,以就正于作者和从事古典文学研究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哲学、宗教和神学之间具有多样性,它们之间具有互惠关系。三者的区别体现在:哲学指研究万有或整个实在的第一原则或第一因;宗教在源初意义上涉及人和神之间的关系;特定的神学在基督教中发展起来,用以解释旧约和新约中神圣启示的内涵。从比较哲学和宗教来看,它们之间的区别有:宗教直接献身于神,哲学的对象是作为存在的存在;宗教以将自身献身于神圣权威的信仰为基础,哲学在其自身的知识领域之中则是自主的,以人类理性为其唯一权威;宗教态度热望获得拯救、修和以及与神圆融,哲学志在获得有关实在的原因的知识。宗教和哲学之间的共同点在于都具有实在主义精神。从比较宗教和神学来看,宗教和基督教神学在信仰神上是一致的,但神学以科学方式研习神圣启示的内涵。从比较哲学和神学来看,哲学没有信仰,神学具有信仰,其共同点是实在主义。今天人们尝试着将神学和生存主义哲学联合起来,其中序言部分是哲学,结论性部分是神学。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 ,宗教的社会影响还将继续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 ,有必要搞清楚宗教与民族、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迷信的关系。吸收宗教文化中合理的部分 ,这对社会主义文化大厦的建设 ,发展我国民族文化科学事业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国内学界对宗教本质的探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四个问题:一是缺乏必要的重视;二是把宗教本质平面化;三是忽视宗教的特殊本质;四是把宗教文化外在化。而段德智在《宗教概论》等著作中打破这些成规,构筑了一个包含宗教的要素、特殊本质和普遍本质三个层面的理论系统。该系统把宗教要素仅仅视为宗教的“初级本质”,把信仰对象的超越性与内在性之间的关系作为揭开宗教特殊本质的钥匙,并且创造性地提出宗教的“文化本质”概念,从而将宗教的普遍本质归结为社会和文化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在宗教信仰的世界里,宗教与爱情始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荆棘鸟》和《穆斯林的葬礼》是两部充满异域风情和不同民族风格的作品,二者都鲜明地折射出了宗教与爱情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通过深入探讨两部作品中存在的宗教与爱情,并就其关系进行对比分析,深刻剖析宗教对爱情的束缚和惩罚以及在宗教禁忌之下两部作品中主人公爱情悲剧产生的原因,充分说明宗教对人们爱情及生活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