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际视角下我国农地流转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有助于现代农业技术和农业机械的推广,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民、规模经营者、基层政府作为农地流转的参与者,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展开博弈,导致农地流转中存在农民权益受到侵害、规模经营者风险高、政府公信力下降等风险。国外现代农业发展历程表明,保障农地出租方权益,利用财政金融降低规模经营者的风险,管制土地用途严格保护耕地是预防和化解农地流转风险的有效手段。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我们可以通过法律保障农户承包经营权,妥善安置失地农民;采取财税金融政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分散规模经营风险;健全农地流转监督机制,防止农地非农化等措施保障农地的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2.
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我国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规模经营,必然要促进土地流转经营。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产生的原因,指出现实中土地流转经营存在着土地流转不规范、机制不健全、乡村组织行为不当等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土地流转经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4.
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地流转风险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证明,农地的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有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农户、规模经营者、基层政府作为农地流转的参与者,为了实现自己利益最大化而展开博弈,各自理性博弈的结果会导致土地流转过程中隐藏着各种风险,如农民权益受到侵害、规模经营风险高、危害粮食安全、政府公信力下降等,最终会使流转利益相关方都遭受损失,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土地流转双方要提高自身素质,确定合理的流转期限和流转规模,签订书面的流转合同,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适当引导土地流转,加强管理和服务,管制土地流转用途,保障农地的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5.
我国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人地矛盾突出、生产效率低下的问题。但大资本下乡最终将从根本上损害大多数农民利益,危害社会稳定。稳步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农村内生的适度规模的生产经营主体,将对顺利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及城乡一体化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马克思土地产权理论为基础分析三权分离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对基于三权分离的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三权是我国农村土地的特征,以三权分离的视角去思考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能够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找到解决各种问题的入手点,从而得出在土地流转工作中应充分考虑"三权"特征,坚持三点原则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总队开展了农村土地流转问卷调查,并对各地相关部门进行土地流转情况调研.调研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村土地流转规模在扩大、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土地流转价格增长较快、土地流转参与方扩大流转规模意愿强烈,流转过程中也存在流转运作不规范、流转期限较短、连片规模经营存在障碍、缺乏市场机制、农户土地边界和面积确权较难、服务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8.
农村土地流转和农民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动因及其作用;分析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难点与矛盾;阐述当前农村土地流转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规范土地流转和维护农民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一种土地经营模式,而完善的土地流转制度则是将土地顺利流转并集中,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根本前提。我国当前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仍然存在着产权制度模糊、流转主体受限、登记制度形同虚设、自留地制度阻碍土地流转等问题。这就需要完善立法对土地产权制度的规定,通过立法对土地流转进行引导而非严格限制,建立以产权登记为中心的土地流转监督体系,完善对自留地的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10.
构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构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应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土地利用效率,以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而明确产权关系,是构建农用土地流转机制的前提;规范流转行为是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可信承诺理论认为,政府若要促成有效率的制度变革需要做出承诺,真正的可信承诺必须建立在可靠的制度安排上。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一项重大制度改革,作为制度、政策供给者和公共服务提供者的地方政府,必须通过确保政策制定的合法性、加强政策执行的统一性、重视与农村土地流转相关的制度创新等途径为各参与方提供可信承诺,才能实现自身利益和制度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土地应当流转集中给农村集体。削弱了农村集体,就阻碍了进城农民的退出机制,留在农村的人们就享受不到城市化的好处.反而走向破产。加强农村集体.巩固农村集体.农民才能自愿进城,而非被资本逼迫进城。实行共有私用.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村集体才是农民利益真正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实施,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创造了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进而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契机.农业经营规模扩大必须以农村土地自由流转为前提.农村土地流转推动劳动力、土地、资本在城乡间的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同促进,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制约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日益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点。通过引用转出、转入土地两类农户各自的成本-收益模型,分析农村土地产权、农村土地市场、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经营等方面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原因,应实施明晰土地产权、加快农村土地市场建设、改革与土地流转相关的一些制度、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等促进土地流转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动人"是"动地"的基础,农民流动的水平高低决定了土地流转的发展程度。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农民的流动性逐步增强。农民流动经历了由"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到"离土又离乡"的异地转移,再到"离土不回乡"农民市民化的发展过程。农民流动从"离土不离乡"到"离土不回乡"的位移转变,为土地流转创设了发展空间,使土地流转由孕育走向成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流动会愈来愈充分与合理,土地流转将越来越健康有序。  相似文献   

16.
乡村景观带有城市景观的属性,城市景观也具有乡村景观的属性。乡村景观是指的具有明显乡村性的景观空间。土地作为景观的载体,土地权属的变更必定会带来乡村景观概念与空间的衍变。对乡村空域而言,农村土地的流转直接影响了农田斑块的形态和景观格局,也影响了乡村居落形态的衍变。城乡土地的流转则直接增加了乡村景观中城市景观的属性,推动乡村景观向城市景观的转变。从土地流转对乡村景观影响的角度来看,建国后我国乡村景观衍变的阶段,包括四个发展阶段:私有化乡村景观阶段、社会主义乡村景观建设阶段、市场化乡村景观阶段和"类城化"乡村景观阶段。  相似文献   

17.
土地流转制度是对农村土地生产方式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以往的农村土地制度只解决了“耕者有其田”的问题,而没有解决“土地尽其力”的问题。土地流转的“革命性”具体表现在:它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钥匙,是通向城乡一体化的桥梁。文章在全面论述农村土地流转变革性意义的基础上,对流转下的土地确权问题、土地制度的立法问题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流转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已成为农村的普遍现象。土地的流转与农民经济收益有直接关系,而且主要在亲友之间流转,具有短期性。这种流转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的结果,直接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推动土地流转的制度化是推动农村产业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的开展,我国土地流转呈"加速跑"的态势。作为农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农地信托是破解农业金融困局的有益探索。为推动农地信托的良性发展,我们需要对农地信托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准确定位。农地信托的主体主要包括委托人和受托人,由于我国农地信托多采取自益信托的模式,其委托人应是农村承包经营户,受托人须是符合《信托公司管理办法》规定的农地信托机构。农地信托的客体是农地承包经营权,农户作为委托人需要将农地承包经营权转移给农地信托机构。  相似文献   

20.
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更好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以期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命题。以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开展的农村土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农村土地流转情况,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家庭人口规模、家庭从事非农产业人口数、地域等因素对农村土地流出、流入的影响程度及影响方向,以期能为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