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著名后现代派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在《五号屠场》中运用元叙事、拼贴、漫画式人物、黑色幽默等典型的后现代主义手法,把现实与虚幻结合起来,构筑多元、开放式结构,同时又在解构与结构的并存中建构中心、意义和主题,消解了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和"内在性"的典型特征,使作品呈现出后现代主义语境中的非后现代性.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叙事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学创造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叙事话语。与传统叙事话语不同的是,后现代叙事话语并非是一种纯技法的操作,而是在本体的层次上与叙事主体或叙事对象密切相关,叙事的结构、视角、情感色彩和语调特征本身就是叙事主体或叙事对象的存在观与生存状态的“直观”写真。后现代派文学叙事话语主要有五种类型,“平面无深度”叙事话语:对本质与意义的消解;“错乱零散化”叙事话语:精神分裂的生存状态;“黑色幽默式”叙事话语:面临绝望的强自解脱;“极度冷漠化”叙事话语:人情况灭的社会现实;“剪贴拼画式”叙事话语:虚幻的世界与虚幻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对后现代主义小说的评价中,"不确定性"特征是否定派对其进行攻击的焦点之一。事实上,文本结构和故事叙事策略是作品的外部表现形式,思想内涵(即内容)则是作品的灵魂,两者只有达成统一,作品才能取得成功,而以美国当代小说为代表的欧美后现代主义小说文本恰恰体现出这种机制。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和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两部黑色幽默和反讽小说是对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最好注解:其小说的文本结构和叙事策略表现出后现代主义作家的文艺美学价值追求;而在其看似轻松、滑稽、悖论式话语、碎片加拼接、非线性叙事等书写方式构成的故事表层结构之下却清晰地表达出作家的创作思想倾向,体现出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政治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从后现代主义叙事视角出发,探讨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家约翰·霍克斯的小说《食人者》叙事使用随意性创作动机、空间叙事倾向、不可靠叙事者和不确定人物等叙事策略,指出作者使用这些叙事策略实现了小说普世意义的呈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剖析了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解构主义”在哲学、文学等领域内运用的一种策略——颠倒等级,作者认为,这正是当代中国“先锋小说”(实验小说)所采取的叙事策略。文章通过对几位作家的创作手法和具体作品的分析,论述了他们在小说叙事话语中所进行的实验性变革及其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中国纪录片的创作大胆借鉴国外纪录片创作的思维和方法,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创新意义的作品。曾获中国纪协"年度节目创意"和"最佳纪录片"两项大奖的17集纪录片《一个人与一座城市》,在创意、叙事风格和摄影剪辑风格三方面具有区别于传统纪录片的个人彩色,表现了纪录片可能给人们带来的智性启示。  相似文献   

7.
历史叙事与农民情结--沂蒙文化语境中的赵德发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德发的长篇小说"农民三部曲"是他步入中年之后的代表之作.赵德发用现代主体意识去照亮农民的精神世界与他对农民文化的温情和热爱之间的矛盾,既体现着历史叙事的丰富和深刻,也潜在着悖论性的冲突和困惑,这种因文化立场所带来的创作困境在当代农民小说创作中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主义文学反对固化、一成不变的写作模式,冲破文学与非文学的限定,主张多元与异化,使作品呈现非文学化、非审美化、非模式化的倾向,从而创立了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共同审美特征:结构的杂乱无章、内容的荒诞不经、形式的丰富多样、语言的古灵精怪以及意义的不确定性和游戏性等。库尔特·冯内古特的后现代主义风格小说《时震》充分运用了侵入式、不确定性、矛盾开放、黑色幽默等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手法,展现了后现代主义叙事手法多元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岭南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有天然的接近性。新时期有代表性的岭南都市作家的创作体现了其对后现代主义的呼应:大众化的叙事策略,对主流、中心的疏离及对城市欲望的认可,低调而执著的反叛和颠覆意识,等等。岭南文化背景与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特质相遇并融合形成了新时期岭南都市文学的独特个性,岭南都市文学的后现代色彩已经成为必然和习惯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小世界》是英国当代小说家戴维·洛奇的"校园三部曲"之一,其小说根植于现实主义文学传统,采用新批评方法、结构主义观点以及巴赫金诗学观进行创作,在深入挖掘学院小说中体现的文学危机、文学理论危机和高等教育危机同时,凸显了作品对话性、复调性的艺术原则。小说在叙事视角、叙事结构、叙事技巧呈现出"去中心"或"拼凑模仿性"等狂欢化的艺术形式,鲜明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