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经>中对"治世之道"的追问首先在于对"道"的认识,批判非此即彼的认知逻辑视角.其次,"在世"的共同生活被营造的价值对立关系所支配,而只有"抹平"差异,才能在一种共同而自然的生活方式中葆有"道".最后,对于一种现实的国家治理,老子认为不应由"哲学王"来完成,而是应该遵循现世君王诸侯的自然现状,"在世之治"的现世智慧就是"无为而治".因而,老子的"无为而治"是"在世之治"而非"治世之在",这一观点进一步追深了政治哲学的逻辑基底.  相似文献   

2.
西班牙作家巴塔萨尔·格拉西安在《漫评人生》中构建了一个他理想中的“精神共同体”。他首先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论证了个体有共同的命运,继而从人类个体要成为完人、群体要共同对抗邪恶、追求永恒提出群体有共同的追求,最后再倡导为维持精神共同体的稳定,同一国家内的所有民众以及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之间都应当遵循共同的原则。国家内的原则由倡导美德的教会、一心为民的主权者以及起社会表率作用的民众共同制定,而国家间则应当遵循和平共处、公平公正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尽管这套从个体、群体以及国家三个层面构建的“精神共同体”思想并不完美,但对今天事实上越来越共同体化的人类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4.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个人与共同体进行了历史的分析,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共同体的形式包括\"原始的共同体\"\"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古典古代的和中世纪的共同体\"和\"封建的共同体\".随着特殊利益和共同利益对立起来,公共利益采取了一种与实际利益相脱离的独立形式,从而产生了虚幻的共同体形式.共同体的历史是\"现实的个人\"...  相似文献   

5.
《三四十年代上海现代市民小说价值重构》通过在现代市民价值观下的种种市民想象和都市物质文化符号的重新组合,指出了现代市民小说全新叙事方式的构建,试图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突围,实现现代性的追求。该书通过对“生活政治”的阐释,进一步深入到现代市民的精神内核,揭示现代市民价值驭向的转变与精神立场的转型,从而建构起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城乡转型期中国市民的精神标本,以期昭示都市化进程中的市民意识与市民精神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序经在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上是一个非常耀眼的人物.如果说,梁漱溟的在名首先得益于<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那么,陈序经的盛名则更多地与其全盘西化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以意识流的手法 ,把三个不连贯的故事缀成一篇感人的小说 ,展示出Hud son的内心世界 ,给人以美的愉悦。从Hudson和他的儿子、前妻短暂相遇、相处、相交谈中可以看出《海流中的岛屿》表现出的“人际关系美”。《海流中的岛屿》全篇都以简洁、朴实、准确的对话充分表现了“语言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王世荣先生是一位历经坎坷仍不忘初心,在学术研究道路上坚定而执着地向前跋涉的学者。他新近出版的《文明大走向——文化时代与思想政治变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是一部历经三十多年思考、探索、锤炼而成的皇皇巨著,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之作。读王先生的书,常常想起他的为人和他艰难曲折的人生。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精神、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豪情壮志,都在这部巨著的字里行间得到了生动地体现。王先生的这部书诠释了一个集诗人激情与哲人沉思为一身的当代知识分子的使命和担当。通读他的这部著作,感到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生活世界研究对工匠精神培育具有重要影响.作为一种个体共同文化生活背景的互动及实践场域,生活世界具有先验性、实践性以及多样性等特征.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它可以通过铸就惯习、内省文化和净化理念等方式,使工人呈现出一种尽心、负责、多元化视角以及善于坚守等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生活世界也易出现工人工匠精神未顺利实现障碍,原因与现代化术语垄断、工厂被视为一种替代生活方式以及人的理念异化等社会不良现象存在有关.要解决以上问题,形成新的分析视角,必须从建立更丰富实践理论体系、树立更正确社会分析目标和形成更浓厚地方性知识氛围等方面入手.由此,工匠精神才能得到更好培育,其分析路径也才能得到更进一步转化.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哲学精神》一书中,作者通过三种方式证明“中国哲学”有一以贯之的哲学精神。这三种方式为:在与“他者”的对比中彰显“哲学的中国特征”,在对精神的体悟中理解“生命的天人合一”,在与历史的对话中展现“变迁的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为了从共同体的秩序上把伦理的与律法的区分开来,康德首先区分了伦理的自然状态与律法的自然状态;然后又认为只有自由才是人性的本质规定性.在此基础上,康德认为所谓的伦理共同体,其实超出了我们人类的理解,我们只能将其作为一种信仰存留在自己心中;而对政治共同体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如果不以一个更高的道德存在者为前提,而是仅仅因为单个人自身的不足才必须走到一起来,那么我们就不知道这样一种律法共同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合法的外在强制(哪怕说成是为了促进共同的善的道德法则)是否能够为我们的理性所支配;不知道,但却必须服从,否则就会退回到律法的自然状态中去.这就是康德所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西方早期中国文学史纂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葛禄博著《中国文学史》(1902),至今在中国学界鲜为人知。这部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学概念深刻变化之时的德语著作,虽为西方读者而写,带着西方人的目光,但常能显现出中西比较的倾向,呈现其独特的视角和分析。作者对中国古代经典的评估,对中国诗歌之结构特征的分析,甚至从书写工具和材料的变化推理其对文学风格的影响,以及在文学的历史沿革中见出思想史和文化史的变迁,常能别开生面,在很多方面迄今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这不是一本政治宣传性的读物,而是一本功底扎实、富于现实感的理论著作,是作者积累数十年教学与研究经验的一个全面总结,也是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命运与前途的一种深沉思考。书中对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中肯的分析与探索,材料丰富,又颇具论辩性,是马克思主义领域多年比较少见的厚重之作。  相似文献   

15.
16.
朱峰  陈春 《金陵瞭望》2006,(20):43-44
在很多外国人看来,如果不了解长征,你就不会理解中国共产党,就不会理解此后中国革命的胜利及新中国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经过几年的发展,微博信息传播的内容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由初期主要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转变为现在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监督。这种转向体现了微博信息从“生活世界”向“公共领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政治哲学的理论建构,当代新儒家的"新外王学"的存在已经是一个理论事实,李明辉的新著《儒家视野下的政治思想》,可被看作当代新儒家的政治哲学存在和延续的又一佐证。但是,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当代新儒家的政治哲学乃是一种抽象观念的排列组合的结果,是以对"现实"的思想过滤或者将"现实"排除在其视野之外为前提和特征的。反过来,这也决定了当代新儒家的政治哲学从根本上丧失了面对"现实"的维度和内在理论能力,换言之,在"儒家与民主政治"之间的观念性嫁接和融通中,真正的政治哲学思考尚未开始。  相似文献   

19.
同经常被分析的自然意象相比,灯火意象更对《沉沦》的精神世界具有构建和解构的双重作用。文章从个人心理、城市隐喻和文化隐喻三个方面分别解析灯火意象如何构建一个完整而又复杂的精神世界,这个精神世界由死亡化心境、都市的依恋和古典意味三者组成,却又被无形之中存在着的某些成分所解构。由此,文章解读出《沉沦》所呈现出的复杂精神世界:倾向死亡又不免自嘲,渴望城市又最终逃离,沉浸古典的自然田园又最终消解了古典意味。  相似文献   

20.
《围城》是一部探索人的生存状态的小说。在该书中,作者以其犀利的眼光洞穿婚姻、爱情、家庭生活的面纱,给我们揭示了处于传统文明和现代西方文明夹缝中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从而对整个人类意义上的人性病态和生存困境进行批判和探索。从《围城》中人物的身上,我们所看到的是病态的人性,隔膜的人生和虚妄的爱情,是人物在这种种的精神围城中灵魂的畸变和挣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