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作为小说家和诗人的托马斯·哈代,往往在创作中把小说与诗歌的创作因素互相渗透。他善于运用象征的手法,巧妙地营造一定的寓意性效果,从而使他的小说具有诗一般的独特美感。就象征艺术而言,《德伯维尔家的苔丝》也堪称佳作。本文探讨了这部小说象征艺术的四个方面:人名、地名象征,场景象征,植物象征和动物象征。  相似文献   

2.
意象派强调在诗歌创作中"意象"第一,而创作"意象"的主要技巧为"意象并置",这一技巧最早出现在日本俳句和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派诗人通过创新将它发展成为意象诗歌或是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的创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学术语,"深层意象"既指代崛起于美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歌流派,又表示诗歌创作中用来表现诗人情感与意义内涵的意象,它还代表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方式以及创作方式的诗学观.它有别于英美"意象派"的意象观.它认为,诗歌是通过意象刹那间渗透到无意识中去的艺术."深层意象"来自深邃黑暗的无意识心理;其诗歌往往表现独特的主题反映"孤独、黑暗"的深层心理.它要求诗歌关注人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4.
“季节“的行走和诗意——简论食指诗歌的主题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食指的诗歌中,"季节"意象负载着特殊的象征含义,它不仅是时间的代码,更是心灵的载体和镜象,指示了诗人复杂的精神脉络和情感走向,同时也呈现出了食指诗歌的三大主题--未来主题、成长主题和眷念主题.食指用诗歌的形式提取和保留了"季节"枝头上美丽的花瓣和露珠--这些永远引领着人的心灵世界向着高处飞升的精神瑰宝,给食指的诗歌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青春气息和浪漫气息.  相似文献   

5.
诗歌是抒情性极强的文学形式,它承载着诗人的情感诉求,读者的欣赏过程也是心灵感应的过程。诗歌有别于其他文学形式,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语言的特殊性。作为一种经过锤炼的话语,一种浓缩的书写形式,诗歌自有其创作的规律。诗人创作手法就是理性思维的体现。蒙太奇将诗歌中的意象群组合在一起,它连接了诗歌的感性和理性两因素。  相似文献   

6.
语音象征指的是音具有意义这样一个概念,英诗与语音象征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诗歌都是通过语音的运用来表达含义.有桂冠诗人称号的英国诗人Tennyson是成功运用语音象征的典范,通过运用语音象征的理论选析 "The Eagle" 和"The Break"两首诗歌中的诗节来说明语音是表意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汉朝情结"是由唐太宗率先大力提倡和在创作中亲做表率而形成的,它整整影响了有唐一代诗人的诗歌创作.晚唐诗人李商隐在诗歌创作中,一方面继承了传统的诗人们外化"汉朝情结"的方式,另一方面由于他的特殊经历和个性,又创造性地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这一个"的诗歌特征.  相似文献   

8.
唐诗“舟船”审美意象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唐代诗歌中,舟船作为常见的审美意象之一,其诞生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舟船所具有的漂泊、离别、自由、归隐、援济等意蕴和诗人心灵体验有着密切的联系。舟船不仅是思想的寄托,也是艺术的象征。舟船意象与春秋季节构成时间审美,与浆声画船构成空间审美,它的渺小是漂泊者形象的写真,它和"月"、"雨"意象的组合构成了更深层次的审美境界。在诗人的笔下,舟船意象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诗歌面临着贪乏的现实生活语境。随着大众化、消费化时代的来临,出现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诗歌的时代氛围由此改变了。关注现代诗歌中出现的新感性,在通向诗歌的途中,死亡成为诗人重新发现了自己的可能途径,是诗人发现了“生命另有它的意义”的还乡。这种探讨对诗歌意义的追寻和诗人自身的重新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象征主义是近百年来欧美文学中兴起的一个具有深广影响的资产阶级艺术流派,象征主义文学发展的先导和主流就是象征派的诗歌运动。八十年代初中国诗坛上出现了一股“朦胧诗”创作的潮流,产生了至今难以估量的影响,诗人们把握世界的艺术方式就是以象征手法为中心的。实际上,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初,象征主义的创作和理论就已经被少年中国学会的年轻诗人群介绍到中国来了,新诗诞生后经过一段时间发展也产生了象征诗创作的萌芽,但真正在创作上进行勇敢探索和大胆实践的是李金发。朱自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指出:“法国象征诗人的手法,李氏是第一个人介绍它到中国诗里。”苏雪林也在《论李金  相似文献   

11.
孟浩然的诗中有大量的愁情愁绪的描写,这对他冲淡、自然诗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愁"是孟浩然的一种心理积淀,睹物、送别、思乡、仕途暗淡等皆能引起诗人的愁情愁绪.孟浩然的愁情愁绪不仅多,而且感受很细腻,诗人在表现这些愁情愁绪时显得真切自然,呈现出一种冲淡清幽、愁苦哀怨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孙绰在文学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精通诗、赋等多种文体,其后期玄言诗由玄理转向玄境,推动了中国诗歌意境的发展;其山水诗赋、模拟民歌之作对南朝山水诗、宫体诗等诗歌思潮的兴起起到了首开风气的作用;他的文学思想对南朝文学与文学批评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万里为南宋诗坛重要人物,其一生转益多师,在诗歌创作与理论构建上均有令世人瞩目之佳绩,晚年其诗以“活法”之悟,被称为“诚斋体”。作为其诗歌重要组成部分的山水景物诗以人化自然世界的建构、童心童趣的展露与语言的传神而成为"诚斋体"风格的突出代表。  相似文献   

14.
《诗经》中的风、雅、颂三个部分都有涉及汉水流域的诗篇,尤以二《南》最为集中,故仲尼以二南之地为作《诗》之始。孔子喜韶乐,尤钟情合于韶乐的二《南》,“称乐则法‘韶舞’,论诗则首《周南》”。《诗经》不仅常以“江汉”连举,而且将天上的银河称之为“云汉”。  相似文献   

15.
论南社与同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南社唐宋之争的起因、过程,指出其领导人柳亚子由于主观独断而造成南社分裂的错误,对南社解体负有责任。并试图将南社与同光体在诗歌思想与艺术方面的不同特征作一比较,指出各自的得失。  相似文献   

16.
伯颜作为元代早期学习汉字进行创作的诗人,原系成吉思汗近亲家族人,一生于军旅中,其汉文诗歌主要描写自已的亲身经历.他以得天独厚的军旅统帅生活为基础,创造了<奉使收江南>,<鞭>等不少内容充实,气势雄浑的诗歌与散曲作品.他的诗歌与散曲风格雄健,情调高昂,阔大豪放,气势雄浑,粗犷豪爽,他是元代蒙汉诗歌交流的先河者.  相似文献   

17.
"淫诗"说作为朱熹《诗经》解释学的新成就是发展着的思想观点,因为他就"淫诗"作者的定位上存在着前后的不一致;又是自相矛盾的观点,因为"淫诗"所包含的诗篇只涉及变《风》而未及于"二南"正风和《雅》诗中符合"淫诗"标准的篇章。若仅以《诗集传》时的"淫诗"观为标准,《卫风》中有"淫诗"十篇,整个变《风》中有"淫诗"四十篇,《召南》中的《野有死麕》,《小雅》中的《菁菁者莪》和《隰桑》也理当是"淫诗"。  相似文献   

18.
李白好大言,在诗中常常表现为有意夸大数目、用巨额数量词进行修饰以及爱用艺术变形的手法,还表现为对雄伟阔大、奇特壮美意象的追求,因而形成其诗豪放飘逸的风格和瑰奇宏阔的美学特征.李白喜好大言主要跟他粗犷豪爽的个性和浪漫的气质密切相关,跟唐人豪迈自信、说话夸饰的社会风气紧密相关,还跟传为宋玉所作<大言赋>、<小言赋>和南朝至唐流行创作<大言诗>、<细言(小言)诗>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闲愁”之咏源远流长。诗人们对于时光流逝、青春难驻、人生不永的敏锐感受以及由此带来的淡淡哀愁,在古典诗歌中常常由于某种特定情景的触动而反复出现。到了宋代.由于文人们普遍具有一种二元悖反心态和多重文化人格,“词”这一适宜表现人生细腻感受和婉转情思的文体日渐兴盛,且与传统的诗文有了明确的分工:诗文主要用来述志,而在宋词中,抒发伤春悲秋、惜时叹老等“闲愁”意绪的作品大量出现,构成了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莆线。  相似文献   

20.
历代文人墨客在寻访南岳秀丽山川时,留下了大量讴歌南岳山水的诗词佳作,这为我们研究寿岳文化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资源。文章以南岳古代诗词为个案,借助审美意境的相关理论,对其进行了审美意境初探,发现南岳在历代文士的笔下主要呈现出空灵、秀逸和深幽三种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