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谭嗣同对仁推崇备至,同时对以太乐此不疲。有学者提出谭嗣同奉以太为世界本原,并根据以太说判断谭嗣同哲学的性质。事实上,不论是谭嗣同在《仁学》中论证仁学时强调"第一当认明以太之体与用",还是在《以太说》中阐发以太时强调以太"精而言之"亦可以称为仁,都使以太与仁的关系变得既密不可分又复杂微妙。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究以太与仁在谭嗣同哲学中的关系,通过还原谭嗣同的以太说,厘清谭嗣同哲学的性质和归属。  相似文献   

2.
相对主义哲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十分罕见,庄子、谭嗣同的相对主义是研究中国相对主义哲学不可多得的思想资料.庄子的相对主义在先秦虽被视为奇谈怪论,却也由此而独树一帜。谭嗣同的相对主义在中国近代更是登峰造极.谭嗣同的哲学思想和庄子有直接的继承关系.谭嗣同在《仁学界说》中便把《庄子》列为《仁学》的入门书.谭嗣同的相对主义也主要渊源于庄子.然而,二人的思想虽然同出一源,但却分流各致,  相似文献   

3.
“宣南”是古都北京宣武门迤南一带地域的泛称。这一泛称在清代诗人墨客的诗词文集中多有所见 ,约定俗成 ,流传至今。谭嗣同生于宣南 ,死于宣南 ,在宣南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本文记述了谭氏与宣南的生死情缘。同时 ,今年是谭嗣同戊戌政变被捕英勇就义 10 5周年 ,谨以此文纪念这位中国近代杰出的改革家、思想家。  相似文献   

4.
无我是佛教的重要概念,谭嗣同是中国近代最早对无我予以关注和阐释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则将全部的佛教经典都归结为无我二字,并专门作《说无我》申明这一思想。谭嗣同、梁启超所讲的无我具有多重内涵:第一,从诸法无常的角度看,人处于随生随灭之中,没有自性。第二,既然人随生随灭,没有恒常不毁的自性,不能确指何时何处之我是我或者哪一部分是我,因此便不能固执地认定有我。第三,无我表明人的生命没有自性。在此基础上,两人提出了通往无我的具体途径:谭嗣同凭借慈悲的救世情怀,在佛与众生的平等中走向无我;梁启超通往无我的方案是超越作为个体的小我而融入作为群体的大我。谭嗣同、梁启超的无我思想尽管具有差异,却共同彰显了近代佛教的入世、救世功能,本质上都是一种救世的解脱良方。  相似文献   

5.
黄斌 《社科纵横》2009,24(2):102-103
“剑”是谭嗣同诗歌中运用最频繁的意象。这与他的任侠性格、边塞生活、南北游历应试、结交豪士等原因紧密相关。在谭诗中。“剑”之意象的内涵与他的生活和思想的转变紧密联系。因而以1889年及1896年为界,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鲜明地反映了谭嗣同思想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6.
谭嗣同由于相对主义的思维方式和强调感官的局限而陷入不可知论 ,严复则由于感觉主义和推崇经验、实证而走向不可知论。这使两人对不可知论的理解及其理论归宿大相径庭。但是 ,作为近代哲学的一部分 ,谭嗣同和严复的不可知论同样具有突破古代哲学的思维定式、肯定人的主体力量和贬低肉体、膜拜灵魂的共同导向。这是近代哲学区别于古代哲学的精神风韵 ,也是二人不可知论的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谭嗣同被捕下狱,曾题诗于狱壁云:“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说:“谭浏阳狱中绝笔诗,各报多登之……所谓两昆仑者其一指南海,其一乃侠客大刀王五”。在《谭嗣同传》一文中他又指出。“(绝笔诗)盖念南海也。”何泽翰则以客观研究者的身份对谭诗作了细致的剖析,提出了“昆仑为两奴说”(其文见《社会科学战  相似文献   

8.
胡建 《浙江学刊》2005,(3):39-44
谭嗣同作为"戊戌变政"运动的精英人物,又是近代道德转型的先驱者.因为传统中国所实行的是政治道德化与道德政治化的机制,因而人们对政治的态度实际上也即其道德人格诉求.谭嗣同进行"政体创新"与"道德创新"的理论武器是其"心力说"."心力说"对中国近代道德转型所起的奠基作用有:在道德本质问题上,用世俗的"人欲之善"取代了传统的"天理之善";在道德实践理性上,用近代性"平等自主"之美德扬弃了古典式"等级依附"之美德;在"集体关怀"的德性层面,用"平民主义"否定了"权威主义".  相似文献   

9.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史上大放异彩的伟才.称其为伟才的主要原因是,戊戌变法时他逼迫袁世凯举兵未成,政变失败后拒绝流亡而选择了慷慨就义,以及将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仁"与西方近代文明产物的"学"(科学)结合起来,著述了<仁学>.  相似文献   

10.
由于谭嗣同和梁启超都崇尚佛学,都有倡扬“大我”、追求精神长存和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现世情怀,因而他们的“无我”说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或相同性.但从哲学本体根基、理论来源和价值旨趣几个方面分析,两人的“无我”说又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谭嗣同和梁启超的“无我”说虽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却共同呈现出不同于古代哲学的理论品格,这主要是由社会的变迁、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时代主题的不同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1.
谭嗣同是19世纪末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中最激进的活动家,也是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在著名的戊戌维新运动中,他坚定不移地主张维新变法,富强中国,提出了一套变法强国的理论和措施。其思想之深刻,言词之激烈,行为之果敢,不但远远高于早期...  相似文献   

12.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的代表作《仁学》是戊戌时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仁学》是一部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下诞生的作品,其激进的反封建思想,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理想,对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悲剧与人生——悲剧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悲剧严肃地探求人在世界中的位置,表现对人的价值和人类命运的关切。它的美学意义首先在于它代表了一种人们反抗命运的方式,它用否定现实给定性对历史必然要求的阻碍来表达历史必然要求的终将实现。悲剧通过悲剧英雄、悲剧人格还展示出:人类存在的秘密不单纯是活着,而是为什么活;并使我们获得摆脱庸庸碌碌、百无聊赖的生活勇气和力量,从而超越自然和人生的限制,这种超越既体现为悲剧中的超越,又体现为悲剧超越。悲剧的美学意义还表现为它使人们得到一种高峰体验,能够由情感的亢奋进而与悲剧英雄认同,最后实现人格的升华。  相似文献   

14.
尼采的伟大历史贡献在于,他第一次以悲剧的眼光透视哲学,把悲剧感、悲剧激情转化、提升为一种悲剧哲学,与此同时,他以哲学的语言、哲学的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悲剧意识的内涵,使之达到前所未有的张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15.
她介绍自己的表妹与丈夫非法同居,原本是为了拯救自己面临破碎的家,结果却适得其反,荒唐的做法演绎了一场—— 1998年3月21日晚上11时许,两个女人吵吵嚷嚷地扶着一个满身是血,昏迷不醒的男人进了重庆西部某医院。“医生,快救救我丈夫,他下面的‘东西’被撬了。”值班医生见此情景,立即组织力量进行抢救。当医生追问病人的“东西”在何处时,站在手术室门外的一个女人气冲冲地回答道:“‘东西’被狗吃了。”医生只好给病人就此作了缝合手术,医生和病人家属眼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王维个人生活悲剧出发,探讨了王维诗的悲剧意识,说明了王维诗歌讥刺、哀伤的真正根源,也揭示了王维诗归于自然,崇尚清静审美倾向的成因,具有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17.
武哥的悲剧     
老武初到我们公司时,并无人称之为“武哥”,一般叫的是武秘书、老武等.只是到了近两三年,“武哥”这一称号才叫响。老武初到公司是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只听说他是建筑队的一名瓦工:。但现在想来,从蓝领工人挤进白领阶层,能量也是够大的。记得老武初到的那天是周六下午.公司正在开会,搞政治学习。经理介绍广他后,老武便简单地打了招呼,说道:“我是干粗活出身的.不会咬文嚼字。我来公司是为大家服务的,以后各位有事请吆喝一声。”给人的印象极为平和友善。当时老武表现也确实干和友善。他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只要有员工进来就热…  相似文献   

18.
安琦 《学术交流》2012,(9):200-202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其作品《俄狄浦斯王》代表着古希腊悲剧创作的最高水平。索福克勒斯悲剧创作以"伟大人物"作为其悲剧创作的主人公,人物形象鲜明,布局巧妙,结构严整。其悲剧创作主题突出"人"与"命运"抗争,体现赞美生命、昂扬人类意志的精神力量,因此,被称为"命运悲剧"。与索福克勒斯悲剧创作主题相比,现代西方悲剧创作的主题构建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而有所不同,但是,在主题构建、主人公性格塑造、情节展开、气氛渲染等方面继承并发扬了索福克勒斯悲剧的创作主题,传承了人类不屈服于命运安排的精神力量,使悲剧创作具有现实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9.
系统阐发资产阶级伦理观念,是谭嗣同思想的一个特色。他提倡『通商之义』,以『闭关绝市』为不仁;批判『崇俭』,謳歌『尚奢』;认为当今之世『不足言均』,主张以『争』使民由『不均』达到『财均』;反对『灭人欲』,主张『性情皆善』,『财货无不善』。这些伦理观念反映了维新派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反封建传统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19世纪末的中国,“心力”是一个使用频率颇高的概念,以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思想家更是频繁使用这一概念。所谓“心力”,是指人所具有的一种精神意志力量。这种力量潜存于人们心中,它一经培育、挖掘,就可以转化为外在的物质力量。在维新派思想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