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众文化在中国的迅猛发展,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了令人忧虑的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政治价值取向正在走向边缘化、经济价值取向正在走向功利化、人生价值取向正在走向享乐化、审美价值取向正在走向感性化、信仰价值取向正在走向"拜星化".为努力消减这种负面影响,应从内容、形式及方法着力改进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同时积极开展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因素的基线调查,编制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调查问卷,以分析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及大学生择业观.结果表明:(1)影响大学生职业决策的因素依次为工资福利、自我价值的实现、专业及个人兴趣、工作环境、社会需要、工作稳定性、生活环境等;(2)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3)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具有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两个纬度,而且大学生更倾向于个人取向;(4)不同性别大学生择业价值观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对择业标准的认识上可能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3.
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变迁:价值主体向自我转移;价值需求向利益倾斜;价值取向强调现实主义;价值目标重视短期计划;这主要是因为经济体制的变革,文化氛围的变换及大学生的自身因素造成的。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理想教育、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道德价值取向作为一种基本价值倾向和褒贬态度,引导和制约着个人的行为与选择.对全国高校2063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整体良好,但部分大学生存在公私观偏差、网络道德行为低于现实情境等问题.同时,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与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政治价值取向显著相关,呈现出“集体主义—政治价值取向—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路径.可以通过加强集体主义教育、优化政治价值取向,积极影响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自我价值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自我和谐量表"对重庆市310名大学生进行团体测试.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诸因素得分均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得分高于男生;相关分析发现,除个别个人和社会取向特殊自我价值感领域以外,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同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及自我刻板性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同自我灵活性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高、低自我价值感的大学生在自我和谐诸因子上的得分有极其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研究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总体来看,学界围绕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的内涵、结构维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相关研究。但囿于对就业价值取向与职业价值取向的等同认知,以职业价值取向替代就业价值取向趋势明显,就业价值取向结构维度及其观测因素等关联性和契合性相对较弱。未来可从内涵厘定、结构维度、研究范式等角度予以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7.
全媒体时代,热门的短视频平台——抖音借助强大的传播效应形成了"抖音热"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抖音热"现象有着生理惯性、心理需求、技术效应和传播规律等生成动因,兼具技术、商品、文化和价值四重特征,虽然满足了大学生信息获取和多样化生活的需求,但容易对大学生造成思想深度弱化、激情消费、社交疏离、审美低俗等不利影响.移动短视频的传播方式,给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带来了新思考和新启示.高校应遵循融媒体发展客观规律,从内容生产、价值引领、现实关怀和媒介融合等方面探寻引导路径,发挥抖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并将其转化为工作优势.  相似文献   

8.
转型时期社会变革的潮流和由此导致的强烈的社会震荡,必然通过社会、学校、家庭等多种渠道向大学生辐射,并使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次调查以本院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的现状为切入点,通过对本院大学生价值取向特点及变化原因的探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从而达到使本院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价值取向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幸福感问卷和价值取向问卷对吉林省大学生进行实证调查,将所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有所转变,对自我关注增多;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幸福感指数为6.64;集体取向、人际取向、自然取向、成就目标取向、遵从取向、情感取向对大学生幸福感都有显著影响,其中集体取向预测性最强。在职青年的幸福感指数最低,综合幸福感水平也明显低于研究生和在校大学生。结论为价值取向对幸福感的作用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个性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欣赏式激励"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尤其是教育方法需要革命性变革."欣赏式激励"作为一种全新方法迎合了时代需求.笔者以为,它作为柔性教育方法将成为21世纪主要的思想教育理念之一.文中提出.欣赏式激励"教育理念,对其内涵、价值和运用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1.
"仁智双彰"构成了现代新儒家人生哲学的基本价值取向.为此,他们一方面充分肯定了儒学作为现代中国人价值之源的根本地位,另一方面又力图开显出知性主体以补以往儒学之不足,以为无根无向的现代人"重立大本,重开大用".其人生哲学是对儒家传统人生哲学的继承和弘扬,包含了对西方现代人生哲学以及近代以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人所面临的人生困境的儒家式的回应,体现了寻求"德性"与"理性"之统一的理论追求,对于为工具理性独大的"现代性"纠偏具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但也存在着因人生的理想性陈义更高而脱离实际、自身倡导儒家人生哲学却并未真正践行儒家的基本行为规范等不足.  相似文献   

12.
从价值取向及价值定位上分析看,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大学生的价值定位趋向于个性化,价值观表现为差异化。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主要因素来自社会、学校教育、现代家庭教育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等方面的影响,高等学校正确引导大学生价值观必须通过加强道德的全方位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13.
论"有限政府"的"有限"内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不断深入,"有限政府"这一行政价值取向已为人们所认同.文章从政府作为主客体两方面对"有限"内涵给予论述.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探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战略举措,也是国家政权制度创新建设的重要内容.江苏自1995年开始在全国率先实施大学生村官选聘,坚持大学生到村任职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择优选聘与跟踪培养相结合、政策引导与项目带动相结合、组织引导与典型示范相结合、强化保障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在实践中积累了大学生村官模式的经验,但也还存在利益价值取向偏差、知识技能偏离、服务管理欠通畅、配套政策缺失、法规层面困惑、发展出路存疑惑等问题.因此,必须在机制创新的基础上,从宏观领导体系、政策导向体系、作用发挥体系和保障流动体系这四方面入手,建成"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现象,影响这种现象的因素有三:社会环境、家庭学校教育、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多元化。加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应对措施必须从两方面着手,即理论上与时俱进和实践上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6.
根据彼特.纽马克的翻译理论体系中的"意义走失"论,重新审视文学翻译中存在的"意义走失"、"文化走失"和"风格走失"等现象,阐述了由于不同文化背景下语言的联想意义不同、文学语言独特的美学或诗学功能、中西语言特点各异和文学审美主体审美偏好效应与价值取向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文学翻译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走失"现象.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国家的一个战略性政策,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三农"问题突出的情况下,中央出台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任职锻炼、服务群众的导向性政策,让大学生有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平台。以大学生村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阐述了大学生村官确立正确价值取向的意义,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村官确立正确价值取向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主要表现为:价值目标选择的功利化;价值评价标准的功利化;价值实现手段的功利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的因素是: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对大学校园的辐射;社会不良风气对大学校园的污染;西方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价值理念对大学校园的渗透;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态的过度膨胀。矫正大学价值取向功利化倾向的对策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正面熏陶和影响,开展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9.
高校"两课"教育是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的目标取向是提高大学生对理论的接受度.为此,"两课"的教学就不应只满足于描述性的认知层面,而必须提升"两课"教学的理论渗透力.为此,笔者结合近年来实际教学经验,提出提升"两课"教学的理论渗透力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0.
"洞中别有天地"是道教这一国产大型宗教特有的概念,它集中概括地表现了其价值取向和信奉主张,是道教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明白标示.本文拟从语言文化学角度,清理它之所由形成的上古文化积淀、时代背景因素,以及自然科学因素,并以语言学知识侧探其事物与词义的流变,为工具书释义提供词义源流及语用注解的一得之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