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徽州俞氏在明代刻本《新安名族志》中的排名,仅次于程、鲍、方、柯之后,名列第五,实为望族。婺源西冲俞氏乃其中之一支.始迁祖为16世俞世崇。其先世原居婺源县市.因“独爱西谷有山水之乐,无车马之喧,有田野之饶,无嚣尘之扰,遂于斯家焉”,于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7)始迁至此。  相似文献   

2.
朱熹生于福建建阳,祖籍徽州婺源县.他的始祖名朱瓌.学术界都认为,朱熹先世的歙县故里是黄墩.《婺源茶院朱氏家谱》记载说:“始祖茶院府君讳瓌,又讳古僚,字舜臣,行廿二.先世居吴郡.唐乾符间(874—879年),避黄巢之乱,徙居歙之黄墩.天(礻右)中(904—907年),以刺史陶雅之命,领兵三干戍婺源,民赖以安,子孙因家焉.以府君官制置茶院,遂称茶院朱氏.” 由此可见,朱熹先世的歙县故里  相似文献   

3.
婺源《詹氏宗谱》记载: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原世居婺北庐源之南朝陈东阳郡赞治詹初的后裔,在外迁浮梁县繁衍至十二代时,有名为詹敏之者,回迁于婺源西北边陲建村。村落初日“水南”,系因始袒从浮梁绕南分迁山岭之南,饮婺北源头水而名;及至清代,村民取唐代王维。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彩翠忽成岚“诗意。改名“水岚”。  相似文献   

4.
朱熹祖籍为徽州府婺源县(原属安徽,今属江西)。据朱熹高足黄干《朱子行状》载:朱熹的家世为“婺源著姓,以儒名家。”清代所修《婺源县志·朱子世家》则说道:  相似文献   

5.
虹关古村镇概况 虹关,于南宋建炎年间詹姓建村,“仰虹瑞紫气聚于阙里,因名虹关”。又名虹瑞关。虹关.位于皖赣两省交界处。为春秋时期吴楚划疆之地。浙岭道旁还保存有“吴楚分源”古碑一方。古为徽饶交通要塞,有楹联日:“吴楚镇钥无双地,徽饶占道第一关。”地理位置在北纬29.5°,东经117.8°。隶属婺源县浙源乡。是婺源县最北的一个古村镇。被称为婺源的北大门。  相似文献   

6.
据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婺源县令唐积《婺源砚图谱》载:“婺源砚在唐开元中,因猎人叶氏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垒状,莹洁可爱,因携之以归,刊粗成砚,温润大过端溪者。后数世,叶氏诸孙持以与令,令爱之,访得匠手琢为砚,由是天下始传。”目前歙砚出土没有早于唐代的,就是明证。  相似文献   

7.
夏末商初,公刘居邠(今陕西彬县和旬邑),发展生产,势力渐大,“周道之兴自此始”。商后期,古公迁岐(今岐山周原),筑城垦田,经济、军事力量增长,戎狄被逐,小国归服。“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徐中舒先生在《殷周之际史迹之检讨》中说:太伯、仲雍奔荆蛮,“二人所至即江、汉流域;其后或因楚之兴盛,再由江汉而东徙于吴”;“太王之世,周为小国”,故“太伯、仲雍必率周人远征之师以经营南土”,“亦即太王翦  相似文献   

8.
古徽州(现黄山市),地处皖、浙、赣交界的安徽南陲。东有大障山。西有浙岭,南有天目山,北有风光秀丽的黄山。徽州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隋置歙州。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始于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歙州始领歙、休宁、黟、婺源、祁门和绩溪6县。治歙县。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仍辖6县。位于群山盆地的休宁、歙县的岩镇(现徽州区)、古溪、黄墩、潜口,休宁万安、阳湖等是徽州早期的移民村落。现黄山市市府所在地“屯溪”原属休宁县所辖,历史上有“十里樯乌”、“一邑总市”.“皖南巨镇”之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婺源县在国内扛起乡村文化大旗。强力保护繁荣乡村原生态文化。打响“中国最美乡村”这样一个乡村旅游品牌。从而使婺源乡村旅游业在短短几年内异军突起,婺源成为了国内外越来越多游客向往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虹关,江西省历史文化名村,这里是清代徽墨生产比较集中的村镇之一,素称徽墨名村,隶属婺源县浙源乡。虹关地处皖赣交界、春秋吴楚划疆之地,地理位置在北纬29.5°,东经117.8°,是婺北的交通要塞,一条徽饶古道从这里通过。有楹联曰:“吴楚镇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是婺源第一雄关。它在历史上曾显示过重要地位,被称为婺源的北大门。  相似文献   

11.
恋恋婺源     
我们几个“发烧友”驾车前往“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婺源,经过了五个小时的颤簸之后,在夕阳的余辉下,我们的车缓缓驶进婺源县的中心紫阳镇。  相似文献   

12.
自秦汉始,桂林即处在百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点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桂林文化的生成有其特殊性。历代的迁谪之吏、侨寓之士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留下了不朽的文化创造。自古以来,桂林这座城市即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抗战时期,桂林作为一座蜚声中外的“文化城”,是...  相似文献   

13.
与闽南地区不同,闽江流域不曾有过大规模移民台湾的历史记录。但在清代曾有大批文人以游宦、游幕、游学等事由闽江流域迁步入台,也有部分文人从台湾到闽江流域居官和求学。闽江流域同台湾地区文化人士的这种互动,直接带动了区域文化交流和文化品位的提升。例如,康熙四十一年(1702),陈焕由古田知县调任台湾知县。“玉田为七闽望邑,学之建,由宋元以来尚且”’“。古田是朱子过化之地(宋代庆元年间,韩瑰胄禁伪学,朱子乃迁寓古田。宗室请进士与其门人构书院,延而讲学),古田有朱子专调,书院亦相朱子‘”。这是陈滨在古田耳闻目德…  相似文献   

14.
被外界誉为“最后的香格里拉”、“中国最美的乡村”的江西省婺源县。是当今中国古建筑保存最多最完好的地方之一,境内的古村落集古树、古民居、古桥、古亭“四古”资源于一身,成为该县独具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的旅游资源。其中,段莘乡的庆源村是婺源最典型的古村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楚灵王迁国移民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灵王在位期间(公元前541——前529年)曾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迁国移民。本文拟对这三次迁移活动作一综合考察。为了讨论的方便,现将有关文献抄录于首。《左传》昭公四年(灵王三年,公元前538年): “遂以诸侯灭赖。……迁赖于鄢。楚子欲迁许于赖,使斗韦龟与公子弃疾城之而还。”《左传》昭公九年: “二月庚申,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实城父,取州来淮北之田以益之。伍举授许男田。然丹迁城父人于城,以夷濮西田益之。迁方城外人于许。”  相似文献   

16.
《新安名族志》关于考水(属古徽州婺源县亦称考川)“胡姓”中记道:“考川,其先出陇西李唐之后,朱温篡位,诸王播迁,曰昌翼者逃于婺源,就考川胡姓之后,遂从胡姓。同光乙酉,以明经擢第,义不仕,子孙以经学传,乡人习称明经胡氏。”  相似文献   

17.
<正> 先周自古公亶父迁岐后,国家组织日趋完善,发展生产,大兴土木,设三司,立冢土(大社)。《鲁颂·閟宫》云:“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大王即古公亶父,从此“实始翦商”,殷商不能安于枕席,周道大兴矣。  相似文献   

18.
婺源的“文化生态”资源,既有种类众多,总体质量高的优势,如历史古迹、古村古建、名人与纪念地、民风民俗、文化艺术等等,也有文化生态资源分布不均,亟待整合的必要。 做好谋篇婺源民俗文章、布局婺源建筑蓝图、做足婺源民艺功课、深挖婺源徽商史实、整理新安医学成就、讲好婺源传说故事、尝试婺源教育“复古”、扮靓婺源生态环境等工作,是完成“婺源&#183;徼州文化生态保护”工程,达到摘掉“实验”的帽子,顺利过渡到“婺源&#183;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之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9.
解决西周积年问题,要从西周始年入手。依武王克商年的天象和东周平均三年,定西周始于公元前1050年,西周共积280年。商代积年以文献所记的“六百”年为宜,始年为公元前1650年,盘庚迁殷前约350年或330年,迁殷后约为 250年。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1世纪,夏积年为431左右。要摆正历史年代学的位置,它不能代替历史学,历史学和考古学也不能排除它。  相似文献   

20.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7,(9):26-26
2007年8月17日至18日,回良玉副总理一行专程赴徽州婺源,考察了徽州古村落江湾、汪口等地和婺源县博物馆,回良玉副总理在谈到徽州文化保护时说: 婺源是徽州文化的集聚地之一。要重点抓住三特,印突出特色,做出特色和打好特字牌。要突出抓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充分发掘当地的文化内涵,提升发展层次,用独特的文化魅力,打造婺源特有的山水文化品牌。要通过立法,严格保护古居民、古村落,并严格审批新建设项目,形成统一的徽派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