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吴清 《中华儿女(海外版)》2012,(7):26-27
刚进入北京服装学院造型艺术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来到北京这样的文化之都来完成我的大学。但我毕竟没有心智成熟到对自己的未来有那么如此具体的预期。我在中国画专业每天吸收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然而由于我们是在既定的美术高考制度下获得大学的录取通知的。我们都无一例外的接受过相对拙劣的素描色彩技巧的训练。这似乎是大多数艺... 相似文献
3.
刘汉民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在《美学研究要开创新局面》一文中,我说美是一种精神氛围,“至于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氛围,将另撰文详说。”①这里。我就来“撰文详说”一下,不当之处,希美学家和诸者有以教我。美是一种精神氛围我还就这个论点作些说明。略有审美经验的人都知道:感性具体性的形象,仅凭感觉就可以感知到,美则不行,她只显现在进行审美体味的人们的面 相似文献
4.
一次关于家庭暴力的调查发现,除了身体的暴力,对老年人来说会遭遇不少精神上的“冷暴力”,其中包括晚辈长期对老人不予理睬,让老人做不符合自己意愿的事情;通过语言让老人痛苦、烦恼、愤怒等。 相似文献
5.
关于西柏坡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平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1):77-80
西柏坡精神之为一种时代精神,就在于它内涵着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认知和实践的统一,是社会主体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自警自律、开拓创新、不懈进取的永恒动力.其时代价值是源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实现其时代价值的实践途径是:将政治文化转化为大众文化;将精神文化转化为理想信念;将思想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将弘扬西柏坡精神落到实处,提升其精神"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当一块铁片从天而降,击碎载有24名乘客的大巴的挡风玻璃,直刺司机吴斌的腹部时,剧痛中的他完成了减速靠停、拉紧手刹等驾驶操作,并告诫乘客注意安全后,躺下再也没有起来;当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一群学生准备过马路时,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冲了过来,本可躲开逃生的女教师张丽莉,奋不顾身救学生,自己却被卷入车轮下……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最美司机""最 相似文献
7.
于明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4,(7):117-117
“莫以战术勤奋掩饰战略懒惰“,这句话是雷军说的,类似的话周鸿祎说的叫产品的格局观。我不是雷军,也不是周鸿卒韦,在我看来,沉浮广告圈多年.跌宕起伏一路都是在风口之上。在理想与客户的夹击之下,我最起码给大众传递新的科技产品,告诉你什么产品是好的什么产品是次的。营销就是一个搬运工,千篇一律的产品涌入市场是一个灾难。但营销的价值是不能用导购的价值来衡量。营销和人性一样,都是本能。 相似文献
8.
黄曙光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2):120-124
艺术领域内曾被广泛使用的先锋一词在命名的同时 ,也为我们更深入地把握某些艺术的本质设置了迷雾。不同的先锋艺术群落在表面上往往表现为具有相似特征的共同姿态 ,但其内在的价值取向却可能截然相反。比如朦胧诗与第三代诗歌。朦胧诗虽然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大量采用象征、变形、自由联想等手法 ,具有现代主义诗歌的特点 ,但理想与关怀依然是其主要的价值取向 ;而第三代诗歌尽管继承了朦胧诗的叛逆精神 ,但在价值取向上却大多走向了游戏与虚无 相似文献
9.
万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1):415-416
信息的传递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回路 ,这个“回路”愈畅通 ,信息的价值就愈大 ;在现代社会中 ,受众渴望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新闻媒介亦应该满足受众的这种渴望。“公众知情权”的提出 ,是社会进步文明的表现 ,信息公开亦是开放民主精神的体现 ,新闻媒介应该在政府与公众之间搭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11.
试图对先锋文学的文学精神和对当下文学创作的影响给出新的解析,认为先锋文学借助形式的革新将理想的文学精神呈现出来,既包括了对传统文化的内省和领悟,又拓展了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内涵,并将二者融于一炉;不管先锋文学的形式革命多么强烈,都难以掩盖其应有的文学精神的指向,虽然先锋作家作为创作群体已经消失,但先锋文学的实验和探索在新生代那里得到了传承,丰富了当代文学的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郑敬高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
对于儒家文化的研究,一般着眼于儒家关于伦常道德、行为规范、人生与社会理想以及相关的本体论学说。本文以为“和”的思想,是蕴涵在这些规范、理想、价值之中的实践理性,可以看作我们的一种民族精神,有长久的生命活力。“和”的内涵、理论属性及其与现代精神的融合,是为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14.
胡军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4):127-133
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的热闹繁忙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与之有关的种种话题更是令人记忆犹新。北京大学的精神或传统就是这样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但情形似乎是,北京大学的精神或传统是什么依然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认真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17.
麦舒雯 《青春男女生.妙语》2007,(4)
尊重,是一门深奥的学科,亦是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题记什么是尊重?怎样才能受人尊重?尊重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尊重的解释,或许我们无法给予你全面、透彻的答案,但,纵横历史,点击国内的名人事迹,他们的真实事迹,却能给予我们关于“尊重”的诠释和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