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了河海大学长期坚持民族教育,为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培养水利水电建设人才和民族干部的经验和做法: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民族政策并发挥学科优势,同时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新疆地区经济建设发展需要和民族学生特点,以培养高质量、多层次合格的少数民族科学技术人才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努力发展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正确处理民族关系角度,探索了四川民族工作的新经验,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分类指导;要通过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带动大发展;要以效益为中心,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为缩小差距,要鼓励发达地区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求得共同发展;应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科技人才。此外,做好散居民族工作,这是做好民族工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3.
作为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卓越领导者,乌兰夫十分重视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问题。在领导民族地区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地区人才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乌兰夫对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问题也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统的理论阐述。在乌兰夫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回顾乌兰夫重视培养民族地区人才的理论与实践,对于今天搞好民族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西部民族地区开发的关键是人才 ,四川民族地区人才队伍的基本状况是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就读学校结构三个不合理。四川民族地区的人才态势是 :外地人才引不进 ;本地人才留不住 ;高层次民族人才培养的门槛高了、难度大了 ,少数民族人才被挡在门外了。因此 ,人才战略必须立足于本地现有民族干部人才的培训和提高 ,加快和加大民族地区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是当务之急。针对西部大开发这一特殊的时期、四川民族地区这一特殊区域、少数民族人才这一特殊人群 ,必须实行相应的地方人才特殊政策。这是贯彻执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转变党的作风的决定、以求实和创新精神处理四川民族地区人才问题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型干部是相对政治事业型干部而言的,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能够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自觉地改造和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而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发展能力的各类干部。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型干部,既包括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干部,也包括民族地区的汉族干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公正竞争的经济,资源的配置以市场为手段,生产要素的组合更多地依赖利益趋动,民族地区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新的体制下,民族地区要逐步缩小与汉族地区在经济发展上的差…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西南局时期培养民族干部的实践和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后 ,邓小平奉党中央之命 ,担负起解放和经营大西南的重任。西南少数民族种类多 ,分布地域广 ,民族问题复杂。为开辟西南民族地区的工作 ,为解决西南民族问题 ,邓小平深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是实现这一重任的关键力量 ,他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培养造就民族干部 ;另一方面迅速创办民族学院 ,长期为各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输送人才。他在主持西南局工作期间培养了一大批少数民族干部 ,他对民族干部的培养和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主张 ,迄今仍不失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试论新时期少数民族干部的选拔培养刘文普,邵伏先如何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做好选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为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人才保证,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促进少数民族地区进步繁荣的一项重大措施。本文拟对新时期选拔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问...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如何进行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并兢兢业业地领导了民族地区的各项建设工作。他和毛泽东等人一起确立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根本原则;他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他倡导各民族合作互助,共同繁荣,尽力扶助少数民族经济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他高度重视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事业;他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注重培养民族干部,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赞同和支持各民族团结友爱、交流融合,共同迈向现代化。总之,周恩来为新中国民族地区的各项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关于民族问题的杰出思想以及他为促进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采取的各项措施,至今对搞好我国的民族工作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摘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少数民族高级专门人才,不仅是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民族高等院校的使命。“培养什么样的少数民族人才,怎样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是民族高校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民族地区人才质量偏低,高层次人才紧缺,双语人才奇缺,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适应,行业与区域分布也不均匀,民族高校可针对紧缺人才行业开展订单定向式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0.
民族院校摆脱生源危机之我见赵曙民族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要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又要根据少数民族的特点和不同民族地区的实际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采取特殊措施为少数民族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干部,以达到从整个上提高中...  相似文献   

11.
人才是民族地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加强民族人才资源开发,全面提高民族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培养造就"三支队伍",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万马奔腾的局面,以推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摘要]新世纪我国在民族政策更具体、细化,便于民族政策执行、评估;民族扶贫政策范围拓展,并且把民族脱贫与地区发展结合;重点解决民族地区群众的就业、社会保障和民族文化保护、教育发展等民生问题;兴边富民和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内容不断拓展与深化;坚持与完善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民族特需品减税补贴、资源税收比例等专项民族经济政策;全面展开援疆工作;狠抓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权益成为民族政策新的关注点。这些政策,时代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完善和发展了我国民族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最关键的是人才资源的开发。民族院校自创办以来就担负着为民族地区培养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因此,在党中央实施的西部大开发过程中,作为民族高等教育主体的民族院校具有其他院校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并且将发挥其办学优势,为西部地区培养更多高层次的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4.
民族高等院校的任务是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民族干部。民族高校的办公室要积极适应教育改革,做好服务、协调、督查和参谋助手工作,保证学院工作的顺利运转。本文拟就民族高校的办公室工作略作探讨。一办公室是院领导直接领导下的综合性行政管理、服务、协调机构。对上,它是为院领导服”务,为教学服务这两个大系统中的干系统;对下,它又是直接面对各系、处、室等基层服务的系统;对外,它是同兄弟院校、有关单位联系协作的联系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办公室在日常管理活动中的沟通上下、协调左右的…  相似文献   

15.
舞蹈系民族舞蹈学科是教学与科研、教学与演出实践相结合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学科,它以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培养高水平的民族舞蹈表演、教学、创作人才为目标。40年来已招收过23届舞蹈中专班、7届舞蹈表演大专班、2届舞蹈教育大专班、2届民族舞蹈编导大专班;同时为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招收过5届定向代培班,1999年又招收了首届舞蹈教育本科班。舞蹈系已为民族地区培养了2000余名少数民族舞蹈艺术人才,为少数民族舞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概况:舞蹈系的前身文艺系,成立于1959年,1971年改为艺术系,设音…  相似文献   

16.
民族院校作为党和国家为解决民族问题而创办的专门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高等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科学,服务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民族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应承担的责任,更是一项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7.
[摘要]筹建民族学院,是中央政府为推行民族政策、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培养民族干部而制定的一项重大战略。建国初期,中央及各大区民族学院的相继筹建与民族区域自治在民族地区的开始实施构成当时民族工作的两个重点。西南民族学院,作为辐射包括川、康、滇、黔、藏诸省区在内的西南地区培养民族干部的最高学府,其筹建过程与民族地区建政过程彼此交织、互为助援,筹建期间在学校选址、管理模式上的诸多讨论,深刻反映着当时中央及西南军政委员会对少数民族施政的基本思路。将西南民族学院的建校史纳入共和国初期民族地区建政的宏观视野,梳理其筹建过程中的种种讨论及权衡,不仅可进一步厘清这一学校产生、发展的渊源脉络,更可由中探析建国初期中共在民族地区施政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8.
加强教育,严格管理,做好毕业生分配工作学生处青海民族学院是为青海各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的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院校,做好为民族地区输送更多更好的人才的工作,是我院毕业分配工作的光荣任务。几年来,我们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热情指导和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  相似文献   

19.
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和人才流动的大环境。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发展很快 ,已成为民族人才教育的主渠道。但是民族地区人才流向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人才外流远远大于人才回流。因此 ,必须以发展民族人才教育为基础 ,市场作用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辅之以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 ,构建民族地区人才回流机制 ,引导和激励大批各类人才自觉地投身于民族地区的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民族干部人生历程见证着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政策落实于民族地区的完整过程,通过考察、梳理民族干部的生命历程,能够直观反映中国共产党施行民族政策的时机、方式与步骤,也能够生动把握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如何通过民族政策来树立国家认同,以及如何逐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程。作为“直过”(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民族,20世纪50年代以前,佤族聚居地域整体较为封闭,现代化程度低,国家意识不强,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民族干部的努力下,该地区快速走上了现代化发展轨道,铸牢于中华民族共同体之中。从生命历程理论视角来看,民族干部成长经历恰好契合了中国共产党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