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代<泰晤士报>涉藏报道倾向、议题设置,被深深地打上了浓烈的政治烙印.在近代英帝国主义两次侵略西藏期间,<泰晤士报>服务于营造有利于英国在藏利益的舆论环境,涉藏新闻成为带有政治倾向性、阶级利益和作战意图的文本.在辛亥革命期间,<泰晤士报>大肆染指西藏事务,干涉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管辖.近代<泰晤士报>涉藏报道对西方主流媒体和西方民众认知西藏产生了消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略论《钦定西藏章程》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乾隆五十八(1793)年,清军击败了入侵后藏地区的廓尔喀军以后,统军主帅福康安根据乾隆授意会同达赖、班禅等制定了<钦定西藏章程>.该章程的实施对清代西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本文试通过分析该章程的制定过程和主要内容,对其历史意义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3.
游记是一种特殊的史料,这种史料的价值在于是亲历者耳闻目睹的记录,具体而生动,能够弥补和印证其它正史和私人著述的历史事实。本文通过解读意大利传教士德西迪利的西藏游记,并对比其他藏汉文史料,具体探讨1717-1720年准噶尔扰藏事件的相关问题,显示游记史料的价值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一部记录为《藏蒙本草图解》的图文结合的本草图谱.通过对该书来源及其版本进行考证,确认该书为蒙古族医药学家占布拉道尔吉撰写的《藏蒙本草图解》(藏名直译为《无暇晶珠中所述医药示例的美丽眼饰》),是其所著《蒙药正典》一书的图谱姊妹篇;再结合《蒙药正典》对该书中的图像内容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的图像进行了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梁俊艳 《中国藏学》2011,(Z2):120-128
1903—1904年,英国侵略军第二次武装入侵我国西藏。回国后,这些战争亲历者纷纷著书,将西藏介绍给全世界读者,引起很大反响。文章拟以这些著作中具有代表性的6部著作为考察对象,围绕其作者背景、6部著作关注的异同点及原因分析、版本、著作特点、价值与影响等问题展开研究,以期深入地分析1903—1904年英国入侵西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重视保护自己所生存的生态环境,愈来愈觉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有序均衡发展的重要性。殊不知,在这个星球上,生活着这样一个特殊的民族——藏族,自古以来,他们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以独特的方式保护着大自然,近而产生了独特的生态保护意识,深深地影响着世世代代的藏族人民,藏族史诗《格萨尔》正是反映了藏民族独特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珍藏有一部明英宗皇帝朱祁镇于正统十年(1445)颁赐甘州卧佛寺的《永乐北藏》,大部保存完好,现为国家一级文物。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在对这部佛教经典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对明英宗颁赐甘州卧佛寺《北藏》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指出这部大藏经对于研究中国明代历史文化、宗教政策等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肖杰 《中国藏学》2011,(Z2):141-150
从英国殖民时代开始,一些印度人开始对中国西藏的考察和研究。经过长期的发展,印度涉藏研究整体上取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队伍。文章围绕印度涉藏研究的缘起、发展和现状,从基础研究、中印关系研究、"西藏问题"和流亡藏人研究3个方面入手,对印度主要的涉藏研究机构和人员状况进行介绍,并对印度涉藏研究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期为国内藏学同行提供一定的信息参考。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19世纪中后期法国人旅藏游记文本为基点,以各文本均强调的“入藏路线”为引子,在19世纪中后期中法关系的历史背景下,论述了19世纪法国对藏族地区想象性的殖民意图。在较少的关于法国同中国藏族地区交往史的研究中,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13,4(3):39-41,102-105
在清代西藏,由于设县时间较晚,故府县志的数量极少。宣统年间段鹏瑞《门空图说》及程凤翔《杂瑜地理》二作皆初具地方志性质。《门空图说》涉及了今察隅一带的历史、地理、交通、经济、物产、民族、民俗、宗教等,是研究西藏东南部历史的重要一手资料。《杂瑜地理》记录了杂瑜地区的地理及此地区内的山川、形势、气候、津梁、关隘、路程及部落等情况。清代西藏的府县志极其缺乏,藏东南地区更几为空白。因此,有关方志目录应著录《门空图说》与《杂瑜地理》,清代西藏方志的研究者也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藏族地名进行了一些综合性考察,认为分析地名能够给历史、民族、地理、语言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重要信息,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才让 《西藏研究》2007,(2):23-30
明武宗喜好藏传佛教,与明永乐、宣德诸帝并无二致,但明武宗更是身体力行,甚至有诵佛经、着僧服之举。明武宗的大力扶持,使藏传佛教一度在内地显得十分鼎盛。明武宗派太监刘允前去迎请活佛,是当时颇遭非议的轰动事件,只是《明实录》等史书对刘允在藏地的活动叙述不清,为此,本文摘译了《贤者喜宴》中的有关史料,加以补充,并分析了刘允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13.
王黎  刘辞涛 《民族学刊》2020,11(4):74-79, 136-137
古代西藏佛教藏书是伴随佛教的传入和译经活动的开展而萌芽,其藏书从产生到寺院佛教藏书制度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程,最终形成以藏文《大藏经》为核心的独具特色的佛教藏书体系。而佛教藏书的整理、编目、分类则是佛教藏书建设的具体体现。因此,古代西藏佛教藏书以其规模和贡献,在中国藏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梁银林 《民族学刊》2016,7(4):62-69,120-122
Jonang is one of schools of Tibetan Buddhism. In the writings of the historians, Jo-nang is listed after Nyingma, Kadam, Skya, Kag-gu, and Gelug, or is even listed with the smaller lineages, such as chod, gcod-Yulh, and shalu. However, its “zhentong”( view of the emptiness of others) , as “an unique idea on the emptiness in Tibetan Buddhism”,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scholars.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民国时期出版的五本《西藏问题》著作,从文本分析的角度,梳理五位作者对"西藏"这一概念的理解。研究发现:首先,这些著作均力图从名称上确立"西藏"与"卫藏"的对应关系,将"安多"和"康"排除在"西藏"概念之外;其次,从行政沿革上强调清雍正以后安多、东部康区归内地行省管辖的事实,借以证明"安多"与"康"已不属于西藏;再次,从传统人文地理角度将康藏分界处的丹达山,或从改土归流的角度把赵尔丰曾到达的江达作为西藏与西康的交界点。  相似文献   

16.
益卓 《民族学刊》2022,13(10):99-104, 141
关于前弘期密乘是否属于佛教正法争论的作品例证不少,如《答关于前弘期密乘的争论》中就涉及到10篇案例,这些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哪些是印度人智造的藏译作品,哪些是藏族人智造的母语作品;二、凡是藏人智造的就是伪作,凡是伪作就是邪法,凡是邪法都不会修成正果;三、旧译密续是否为佛教正法的问题,密宗大圆满是否为佛教正法的问题,九乘学说是否为佛教正法的问题。笔者统览《答关于前弘期密乘的争论》中涉及的十大案例后发现,这十大案例既是一种源自本土的西藏佛教与源自外来的印度佛教在青藏高原高峰对话实例,也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佛教实现藏族本土化进程中高峰对话的代表性实例,加强对这十大案例的研究无疑对推动藏传佛教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的理念,分析和研究了青藏高原游牧区教育的现代性变迁与适应,认为从事藏族教育的工作者,他们的文化自觉对于明确自身的文化处境以及发展现状、发展过程与发展目标,反思自身的文化责任与文化选择起着重要的影响,是文化紧迫感与使命感的来源和发展动力。只有当人处于文化自觉状态才能真正的、有意识的推动藏族教育的发展与变革。文化自觉使人明确自身的文化使命与教育职责,在跨文化语境下做出明智的文化选择,从而实现教育自觉,实质性的推进藏族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相似文献   

18.
刘俊哲 《民族学刊》2016,7(4):56-61,117-119
The principles of the theory of de-pendence arising from emptiness of original nature;of the nature of the human mind, and, the equality of all sentient beings are important philosophical tenets held by the different schools of Tibetan Bud-dhism, and they all have profound ideological im-plication. Through various ways, including belief, promotion, advocation, and education, these three philosophical principles are subtly integrated in most Tibetan people’s ideological structure. This helps them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purify their minds, and promote their realm of life. As a result, it helps them to deal well with human rel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and it promotes the harmony and stability of Tibetan society. In today’s society, although so-cial conditions have changed dramatically, these three philosophical principles st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in Tibetan areas.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悠久的历史、汉藏石刻并存的格局、典型嘛呢堆、《格萨尔》石刻,以及红军石刻标语5个方面概括了四川藏区石刻的基本面貌;第二部分从对四川藏区石刻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两个方面对这项文化遗产的现实利用及保护提出了对策提议。  相似文献   

20.
对吐蕃统治时期敦煌石窟的研究,相对其他各期石窟的研究比较薄弱,目前还没有系统的专题研究论著出版.本文从学术史的角度,就敦煌吐蕃期洞窟的研究,通过分类的方法,分别就综合研究、洞窟营建史、分期、洞窟个体、专题(如单个图像等)、榆林窟第25窟研究、莫高窟第365窟汉藏文题记、画风、供养人图像与服饰、经变画专题等问题的研究作了回顾并就吐蕃期石窟研究的特点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