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相继沦陷,大批文化人先后云集桂林,投身抗战救亡文化运动,桂林遂以“文化城”蜚声中外。出版业空前繁荣,报纸杂志琳琅满目。文化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据不完全统计,约有四十个左右。有些全国性社团,还在桂林设立总部。1939年10月2日,桂林文艺界“本‘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之原则,联合全桂文艺界一致为  相似文献   

2.
岳奎  郭倩 《社会科学》2021,(2):133-144
抗战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走向世界的关键时期。中共意识到仅有抗战行动还不够,还需在根据地以外进行自我引介,及时宣传自身的抗战主张,从而塑造和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形象。1937年12月,中共决议在武汉成立中共中央长江局,专门负责宣传中共抗战的方针、政策,报道中共抗战之进程以及联络民主人士和外国友人,扩大中共在国内外的影响。中共中央长江局在国统区通过创办《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等报刊,积极组织和参与外事活动,向外界宣传中共的抗战主张。中共中央长江局为巩固和扩大抗日统一战线,争取港澳侨胞、华人华侨及外国人士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与援助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直至1938年10月,因武汉沦陷而撤销,中共中央长江局及时有力地塑造、传播了中国共产党抗战引领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学发展过程中,由近代梁启超“新民德”、“启民智”的“新民”主张,到五四时期鲁迅唤醒国民的呐喊,都贯穿着启蒙的文学母题。抗日战争的爆发,将中华民族推向了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战争历程,同时也掀起了五四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二次启蒙高潮。在亡国灭种的现实威胁面前,唤起全民奋力抗争的民族精神,已为抗战文学所急需。广大文艺工作者清醒地认识到,要赢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唯有最普遍地激励人民的敌汽心,最大限度地发挥大众抗敌报国的精神潜力。因此,在文学的商业关系被打破,消遣文学衰落的抗战时…  相似文献   

4.
1938年10月,随着广州和武汉的沦陷,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华南大部分城市已经沦陷。而日军逐步开始部署对肇庆等粤西北地区的重要城市进攻,1939年至1940年间,粤西北军民也开始投入到抗击日军侵略的斗争中。不得不说,1939年至1940年间,粤西北地区的抗日斗争所呈现出来的特点是以西江地区为主,以国民党军队作为主要的攻防力量,国民党将领高度重视。粤西北抗战在华南抗战史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5.
由广东中国文学学会、《学术研究》杂志联合主办的“抗日战争与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于8月26日在广州召开。研讨会由中国文学学会会长吴宏聪教授主持,有Zo位学者参加。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与会学者以史为鉴,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同时,站在新时代的历史高度对抗战时期的文学在中国新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充分肯定,并围绕抗战文学有关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和交流。一、抗战文学在中国农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会学者认为,抗战文学既是五四以来中国反帝反封建文学的继承和发展,又是新民主主义文学的开端。抗战文学继承了五四新…  相似文献   

6.
《桂林抗战文学史》评介左超英《桂林抗战文学史》最近已由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翔实而系统地反映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抗战文学历史全过程。当年在桂林活动过的茅盾、巴金、夏衍等众多文学家对该书给予了大力支持。由全国文联常务副主席、著名画家尹瘦石题写书名,中国社...  相似文献   

7.
从抗日战争爆发至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这期间,文艺大众化运动开展得十分活跃,成绩卓著。可是,并未引起文学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文拟对抗战初期文艺大众化问题之提出、理解、论争、作用等略抒浅见。  相似文献   

8.
抗战期间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邹宇雷一、支持中国抗战,对日实行绥靖“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日美谈判这段时间,一方面,美国对中国抗战给予了一定的援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却对日本采取绥靖政策,继续卖战争物资给日本,大发...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近代以来的文学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个启蒙的文学母题。由近代梁启超“新民德”、“启民智”的“新民”的主张,到五四时期鲁迅唤醒沉睡国民的奋力呐喊·都体现出民族先觉者创作意识中鲜明的启蒙意识。抗日战争的爆发,将中华民族推向了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历程.也掀起了继五四启蒙文学运动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二次启蒙高潮。在民族危亡的严峻现实面前,唤起民众的觉醒成为抗战文学的主要内容,而报告文学这种体制短小、且极具战斗性、时代性的年轻文体,便顺应时代的要求,在担负新的启蒙使命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0.
抗战初期国民党战略防御方向的错误选择房卫青抗日战争初期,面对日军的疯狂侵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进行了比较积极的抵抗,但是,为什么抗战爆发后仅一年多的时间,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大半个中国相继沦陷,国民党正面战场遭到惨重的失败?目前史学界对国民党正面战场...  相似文献   

11.
抗战前期的粤港贸易线张晓辉粤港经济联系,历来密切。香港的“粮食燃料,须仰给于广州,而华南与欧美间之商业运输,亦以香港为总枢纽”①。而在抗战初期(1937-1941)的特定形势下,这种传统的、以地域性为主的粤港贸易线便具有全国意义。直至香港沦陷前夕,它...  相似文献   

12.
在抗日战争中,西南联大作家从寻找抗战力量开始,到描写抗日战斗,直至亲身上战场感受战争,最后对战争进行了人本思考,其作品具有与一般抗战文学不同的特点。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作品的艺术色彩,西南联大文学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抒写抗战内容,创作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作品,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水平,取得了描写抗战的最高成就。认识西南联大文学的成就,或许能够充实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中关于抗战文学的贫乏内容。  相似文献   

13.
李辉英和他的抗战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深深地怀念为中国抗战文学做出杰出贡献的东北爱国作家李辉英。 吉林省籍香港作家李辉英(1911—1991)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这位左联老战士,三十年代初崛起于文坛,始终把反映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作为自己创作的主旋律。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抗战题材作品写得最早也最多的一位作家。 “九·一八”东北沦陷后,21岁的李辉英,以一个不甘心做亡国奴的爱国青年不可抑制的愤怒和仇恨,投身子抗日文学的创作。 五十多年来,李辉英无论在硝烟弥漫的抗战烽火中,还是在灯红酒绿的烟花港岛,他都以反映抗日斗争为自己文学创作的母题。他先后出版了抗战题材的长篇小说7部,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集9部,散文集3部。  相似文献   

14.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由于广东濒临南海,与东南亚各国隔海相连,日军出于封锁中国南大门和进占东南亚各国的需要,在侵华战争中加紧了对广东的侵略,并一直把广东作为重点控制的地区之一。抗战八年中,日军在广东滥施暴行,残害和掠夺了无数的生命财产,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日军对广东的侵略,是从狂轰滥炸开始的。1937年8.月31日,日机6架首袭广州,从此至1938年10月广州沦陷时止,广州便处于日机连续不断的轰炸之下。从1937年9月22日至27日,广州市德宣、西山、惠福、西禅、东堤、前鉴、黄沙、石…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抗战陪都历史资源? 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进攻中国,北平、天津、上海先后沦陷,南京危急,国民政府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于1937年11月20日决定移驻重庆,12月1日开始在重庆办公1940年9月6,国民政府明定重庆为陪都。1945年8月,抗战胜利,国民政府于1946年4月30日发市《还都令》,定于5月5日还都南京。  相似文献   

16.
1941年3月成立的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年10月改称现名),由第三党、救国会、职教社、乡建派、青年党、国社党及部分无党派人士组成,抗战爆发前后这些党派的抗战主张与行动,对民盟的建立与活动,有密切的联系。民盟及这些党派在抗日战争的历程中虽有区别,但按照其基本相同的抗战建国观,循着抗战、团结、民主的轨迹,寻找着自己的角色位置,主要发挥了积极而特殊的作用,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九一八事变以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第三党较早地从帝国主义的本质这个深层次问题上认识日本侵略者的狼子野心,深刻地报示中国人民奋起抗日…  相似文献   

17.
抗战文学简论──纪念抗日战争爆发六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半个世纪前的抗战硝烟已经散去,它留下的是几代人痛苦的记忆。这记忆属于人民,也属于文学和历史。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顾那段血与火的文学发展历程时,或许可以得到新的启示。日本侵略者自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之后侵入中国,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无条件投降,在长达十四年的时间里一直蹂躏着中国人民。自日寇来的那天起,不甘屈服的华夏儿女就与这些法西斯强盗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殊死搏斗。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一次次地使中国文学发生震撼。一部抗战文学史,就是一面映照抗战风云的镜子。正如“五四”新文化运动催生了“五四”文学…  相似文献   

18.
东北沦陷时期的文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毕竟是历史的事实。尽管在沦陷的14年中“没有产生过光耀文史的金元杂剧和清朝一代的古典名作;也没出现过关汉卿、曹雪芹那样伟大的作家”(《东北沦陷期文学概况》,载《东北现代文学史料》第4辑),但这一时期的文学却记载着我们中华民族反抗强暴的一段历史,标志着东北新文学在缓慢的发展中增添了反抗日本侵略的爱国主  相似文献   

19.
试论南京国民政府抗战准备的作用及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学界对于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地位往往避而不谈,本文则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文章认为,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准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增强了中国军队抵御日军的进攻能力,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增强了中国抗战的经济实力,奠定了中国长期抗战的物质基础;对于克服某些人头脑中失败主义情绪,增强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还指出南京国民政府在抗战准备中的种种局限性,致使其准备既不充分,也不完善,给以后的抗战带来了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文学史上的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呈现出浓厚的忧郁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既有现实的由故土沦陷带来的情感冲动的因素,更有很多复杂的历史文化因素导致的从当局到普通百姓对"东北苦难"的无视与漠视给东北作家的刺激,也有流亡处境引发的心理悲剧感受,而东北流亡文学忧郁倾向的历史文化因素在以往的文学史研究中多被遮蔽和"不见"。东北流亡作家文本中表现出的忧郁倾向和其中蕴含的对爱国主义的有限性、政权与国家的非等同性等问题,触及了世界反法西斯文学和中国抗战文学的尖锐主题,达到了现代中国文学特别是抗战文学少有的思想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