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地方政府实施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财政对于地方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阐述了财政在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中应坚持的原则和办法。  相似文献   

2.
科学管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科学管理中的公正观对科学发展观具有借鉴意义。泰罗科学管理蕴涵着两种公正观:分享利润公正观和程序本位主义公正观,其中前者包含效率主义功过型和分享盈余需要型两类公正观。不同种类的公正观在不同时代所表现的强弱程度不一,但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并相互作用。省思泰罗公正观,对如何分享改革成果、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也谈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的存在需要财政 ,这是国家的共性。一切财政都是为满足国家行使其职能的需要 ,这是财政的共性。各国对“财政”的不同叫法 ,不是财政的本质区别。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家财政只服从于国家职能的需要 ,西方“公共财政”的职能统一于政府职能的需要和弥补市场失灵的需要之中 ,这正是“公共财政”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借鉴的方法不是改名 ,而是转变国家职能 ,完善财政分配体系 ,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的现代国家财政  相似文献   

4.
国家分配论就是国家财政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明确一个问题:我国财政主流学说——国家分配论就是关于国家财政的理论或学说,国家分配论亦即国家财政论。之所以可以这么说,是由于国家分配论对于“国家财政”这一范畴的全面把握和深刻分析,以及国家分配论对于财政本质、财政基本属性的独特论断所决定的。同时,本文还对公共财政论与国家分配论(或国家财政论)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公共财政也是以政府(国家)为主体的一种分配关系,公共财政论的本质观也是国家分配论,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既有区别又统一。国家分配论是发展的财政理论。当前我国财政理论要在坚持国家分配论的基础上,对各种财政理论,尤其是以公共财政理论为核心的西方财政理论进行整合和发展,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的财政逻辑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素坤  张亲培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2):112-115,219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多元化趋势不能改变政府供给的主体地位,因此,农村财政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以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征,其变化的主因主要是由农村财政制度的变迁引起的。农村财政经历了自筹式农村财政、集体提取式农村财政、制度外农村财政和依赖型农村财政四个阶段,然而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仍然存在严重的问题。只有在农村构建完备的公共财政体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  相似文献   

6.
财政基础理论问题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财政收支和经济社会负担的重要因素."系统平衡财政观"是在综合分析现有财政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财政基础理论.该理论的内涵包括:财政是经济活动和非经济活动的连接点、财政与金融的协调配合是宏观政策的系统平衡前提、财政与税收的对称是经济系统平衡的基本要求、财政以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西藏财政积极支持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立足国计民生,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高,完成了公共财政的巨大转变,基本满足了西藏人民对公共服务及公共产品的需求并逐步使其均等化,同时财政体制更加公平、公开、透明,有效保障了西藏的政权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今后一段时期,西藏财政要进一步改善民生,支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和谐西藏、小康西藏、稳定西藏和生态西藏的目标实现.  相似文献   

8.
9.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我国如今推行绿色发展的理论指导.目前我国绿色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绿色发展的薄弱环节仍在乡村,乡村的生态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生态文明意识较薄弱,对于生态资源的使用方式较为单一,缺乏有效的制度管理等问题尚待解决.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指导下,在乡...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财政风险具有三个层次,即财政收支平衡风险、保障风险和调控风险。如果财政风险不能有效防范,将会出现灾难性的局面,使得社会制度和经济秩序必须重组。财政风险是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微观经济运行故障和政治道德制度失范的结果。防范财政风险,需要树立风险意识,建立规范完善的市场机制,科学运用财政政策,建立宏观经济调控体系,造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观念,加强法制建设,构筑风险防范的自然屏障。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当前构建高校财务分级管理模式的意义的同时,结合实证研究提出了高校分级财务管理模式构建的步骤。并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模式进行了评析,构建了以全面预算为中心、以信息一体化为平台、以资金集中动态控制为手段、以强化财经工作领导职能,制定分级管理财务制度为保障的创新型的高校财务分级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民间金融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间金融是指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各种投资和资金借贷活动。它存在的制度基础在于金融的脆弱性、金融约束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民间金融的确有助于化解金融体系的风险,有助于金融机构创新和金融体系效率的提升,有助于资本的形成和经济增长。因此,在我国金融制度变迁中必须重视民间金融制度,促进和引导民间金融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狭隘的文明观和偏执的发展模式的导引下,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地球遭受着人类的劫掠和破坏.人类正面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能源危机的威胁.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呼唤一种新型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义是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区域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性发展、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及区域的概念、区域发展模型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深入分析,明确显示出地理信息系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有效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发展法律观念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近代法律的权利本位观和现代法律的社会本位观 ,因囿于其本身的时代实践 ,强调的都是“人类利益至上” ,对于遏制当前生态危机 ,保障人类社会的永续生存和发展均显得力不从心。为此 ,文章认为 ,可在现代法律的社会本位观基础上 ,建立生态本位观 ,作为可持续发展法律观念 ,以顺应正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的旨在改变人类现行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变革运动潮流。文章还就生态本位观与社会本位观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可持续发展理念因人类与环境关系的逐渐恶化而产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熏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变化,也会引起一场法律变革。今后,所有的立法均应把“保障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宗旨和指导思想,同时要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重新评价和修改,将生态保护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融入各个法律部门之中。作为以现代经济核心——金融为调整对象的金融法律制度也要向着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方向转化,全面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即要使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充分渗透于金融秩序、金融效率、金融公平等金融法的基本价值观之中。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认同概念的发展有三条重要线索,即本体论视角下的认同,主体视角下的认同和互动视角下的认同,这三条线索在当代语境中相互交叉渗透,促进认同概念不断充实,不断得到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农业多种经营思想是其整个农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代领导人突破传统社会“必杂五种”的多种经营观念,形成了“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大农业思想.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人调整第一代领导人“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思路,适应改革开放和商品经济发展,形成了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多种经营思想,对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中国共产党的多种经营思想对于今天我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金融法律制度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挚萍 《东南学术》2004,(2):131-138
金融业对环境问题的反应相对较为迟缓和被动.随着环境危机的加剧,环境保护与金融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环境危机对金融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为了减少环境风险,开拓与环保相关的金融业务,必须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念和要求融入金融活动和金融立法之中,实现我国金融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全球金融衍生市场监管改革趋势及中国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充分暴露了传统金融衍生监管体系的制度缺陷,即金融衍生市场发展与证券监管体系的"三重不匹配".在后次贷危机时期,全球金融衍生市场监管体系面临重构:从伦敦峰会到多伦多峰会,G-20已经将金融衍生市场监管改革作为当前全球金融市场监管改革的重点.为适应次贷危机后的全球金融衍生市场监管趋势,中国金融衍生市场发展和监管模式构建,包括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有序发展金融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市场透明度、结算制度建设、监管协调等一系列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