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十七世纪初,后金建国,形成了与明朝军事对峙的局面。萨尔浒战役,是一次关系到后金存亡的重大战役。已往很多论述这次战役的文章,都认为它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可与赤壁、淝水等战役媲美。我们根据所见到的资料,对双方兵力进行了初步考察,认为并非如此,而一般论者显然是受了清人极力夸大其所谓“开国武功”的影响。今为提供研究这一战役者参考,略作比述于下。先述明军。  相似文献   

2.
位于山海关外辽西走廊中部的兴城,是明代的一座卫城。明末该城成为明朝抵御后金军南下的军事前线,是辽西重要的军事指挥中心。明朝利用这座城地阻挡后金人关二十余年。驻兴城的明军,打击了满洲贵族的南侵气焰,打击了本朝阉党集团,延缓了明政府的灭亡,保护了内地的安定,特别是保护了当时长江以南、东南沿海一带的环境。其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兴城在永乐三年设卫,但当时无城池。宣德三年(1428年)明政府批准了总兵巫凯、都御史包怀德的妻请,于今曹庄、汤池以北建设卫城,赐名宁远(见《兴城县志》)。这座正方形的城地十分坚固,城墙…  相似文献   

3.
发生于一六一九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的明与后金的萨尔浒战役,是明清之际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明清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其爆发原因、战争性质及双方兵力等等,都值得加以深入研讨。有的同志认为它的性质是后金的一次民族自卫战,我对此提出不同意见,不妥的地方,希望同志们多加指正。这次战役是明朝发动的,还是后金挑起的? 一说萨尔浒战役是由明朝发动的,是一场不义之战,而后金则是被迫进行的民族保卫战。按诸事实却非如此。诚然战役是明朝首先发兵进攻后金的,但这只是战争爆发的时间。必须探求其起因,才能说明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明与后金的关系,做一简要考察。后金政权本是崛起东北一隅的地方割据势力。它公开脱离明朝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从这年起,努尔哈赤建元“天命”,自称金国汗。努尔哈赤出身于建州左卫女真贵族之  相似文献   

4.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同腐朽、没落的明朝展开了争夺天下的对峙斗争;但因担心明朝与朝鲜的联合,于是积极拉拢朝鲜。明帝国衰落,急需得到朝鲜的军事支持,夹攻后金。朝鲜光海君既要听命于宗主国明皇朝,又不得不顾忌强盛的后金政权的威胁,故只好在明与后金之间左右周旋,明哲保身。如此一来,在1619年萨尔浒战役前后的东北亚政治舞台上,就出现了富有特色的三角关系态势,这对彼时中朝传统政治秩序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它的形成、发展和巩固有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曾出现过中央政权和一个或几个地方割据的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在私有制的阶级社会里,民族矛盾不可能得到公正解决,往往导致民族之间的战争。这里所讲的萨尔浒之战,就是反动腐败的明王朝为了推行民族压迫政策,调集十多万大军,对女真族建立的后金地方政权发动进攻。女真族在自己杰出领袖努尔哈赤的领导下,打败疯狂进犯的明军,取得民族自卫战争的重大胜利。这个胜利是一个转折点,从根本上改变了辽东的形势,明朝从进攻转为退却,后金由防御转入进攻,从而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明朝末年,朱氏统治日益腐朽、没落,阶级、民族和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都十分尖锐。各种反抗斗争风起云涌,“群盗如蝟毛而起,中原鼎沸”;地处东陲的满族,也在努尔哈赤率领下,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并迅速强大起来。当时,在中国大地上角逐的,主要是明王朝、李白成等领导的农民军和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结果,后金取胜,在1644年占领北京,建立了清朝。  相似文献   

7.
代善是清初发展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不仅在后金的若干重要战役中屡建功勋,而且在入关前的两次立嗣斗争中都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后金打败明朝,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明朝与后金两大势力对峙形势下,喀尔喀蒙古由于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并凭借自身强大的军事实力,成为双方争取的焦点。作为喀尔喀蒙古巴约特部台吉,思格德尔很早就与后金建立了联系,是喀尔喀蒙古与后金交往的使者,努尔哈赤通过他的往来奔走有效地协调后金与喀尔喀蒙古的纠纷 ,达到增进双方关系的目的。由于思格德尔与后金的特殊关系,吸引了喀尔喀蒙古众台吉与塔布囊归附后金,对后金分化喀尔喀蒙古,孤立察哈尔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熊廷弼、孙承宗、袁崇焕是明末经辽诸帅中之作为突出者。三人均先后两次在明朝辽东危难之时经营辽东。他们积极推行、不断完善明朝的以守为攻,筑城以守,以辽人守辽土和以和为旁著的抗金(清)的战略思想,挽救了危局,挡住了后金的进攻势头,立下了功勋,堪称明朝在辽东战争漩涡中的中流砥柱。然而由于明末政治腐败、党争激烈、君主昏庸,三人又都在第一次经营辽东之后,被迫去职。筇二次出任辽东之后,熊廷弼和袁崇焕惨死在自己君主的屠刀之下;孙承宗再次被迫去职,最后在家乡的抗清战场上战死。这一自毀长城悲剧的发生,预示着明朝灭亡必然到来。  相似文献   

10.
明朝末年,努尔哈赤领导的建州女真迅速崛起建立后金政权。此后,后金政权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农事、安定汉民和督课农耕的重农政策,建立了由八旗“份地”、贵族“托克索”和“编户民”土地构成的封建土地制度,辖区农垦面积迅速扩大,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快速发展,农耕技术水平也迅速提高。后金农业的发展,奠定了清入关统一中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自1368年元廷北徙上都至1635年察哈尔林丹汗子额哲降附后金,北元存在约二百七十年,几乎与明朝相始终。蒙古各部通过朝贡贸易与明朝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互通有无的同时,使得蒙古本地的社会生产生活及文化发生了些许变化,但总的来说北元时期蒙古各部的经济生活及其风俗文化仍保留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
一六四○年—一六四二年的明清锦州之战,是继一六一九年萨尔浒战役之后,又一次规模空前、影响深远的大会战。清政权为之投诸倾国之兵,明朝亦集八镇十三万精锐于一役。经过二年之久的角逐,终以明军被歼殆尽、主帅被俘而告结束。这次战役,在动荡的十七世纪中  相似文献   

13.
毛文龙在辽东地区开展抗金斗争期间,举旗招募辽民,扩充武装队伍,不断袭扰后金属地,离间朝鲜与后金的关系,与明朝形成"犄角之势",使后金政权"不能无东顾之虞",为延缓后金军的西进,立下悍马功劳,"其功亦不浅"。但是,随着军事势力的不断扩大,日益变得骄横跋扈,其行为不仅影响了明朝政府的军事战略,而且对朝鲜的政治、经济、国防等诸多方面带来了不利影响,损害了朝鲜政府和人民的利益,成为朝鲜之"深患"。其影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一是监督朝鲜,迫使朝鲜政府改变保持中立的"两端"外交政策;二是直接干预朝鲜内政,勒索军需物资,侵掠乡闾,扰乱朝鲜的社会经济秩序;三是专制朝鲜政府,欺瞒"天朝",为其歌功颂德;四是引燃战火,殃及朝鲜,致使朝鲜政府丧权辱国,朝鲜人民遭受战争的灾难。  相似文献   

14.
女真贵族努尔哈赤从1583年起兵之后,经过33年的奋斗,建立了后金政权。1636年皇太极即帝位,改国号为清。至1644年,清军入关,顺利地占领北京,开始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这个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少数民族为什么能在60年之内,通过军事斗争,挫败明军主力,取代明王朝,入主中原,统治全国?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用法制妥善地  相似文献   

15.
为避免两面作战,也为了把蒙古族的力量引导到抗击明朝的战争中,安抚、联合蒙古成为后金的重要策略.其内容包括婚姻上的门当户对,关系上的平等联合,施政上的互不干涉,归附人员的安置重用等.语言在民族认同及文化借鉴中具有桥梁作用.女真人以为,凡是讲女真语或通女真语者,应统一为一个国家.在统一各部的过程中,兼通蒙古、汉语言文字者成为女真族接触并吸收外文化的重要桥梁.后金还利用蒙古文创制满文,使满语官方语言的地位得到确立,国家的文献、文牍制度初步形成并得到完善.文字的创制、儒教经典的翻译、文教的推行,加快了后金统治者汉化的速度,从制度、文化、人才上为建立清朝和入主中原创造了条件.此间,就国家制度而言,蒙古语文已让位给满语文而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清清王朝的建立者为女真人。明初,女真人分为建州、海西、东海(野人)三部。正统年间建州女真统一三部。明朝末年,建立东北割据政权的后金统治者将女真改名满洲,从此,满族这个名称就出现在我国史籍上,成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满族自明初就已经向奴隶制转化,阶级分化愈演愈烈,并四出掳掠附近各族人民做奴隶。到努  相似文献   

17.
学术界普遍注意到了自然灾害与明朝灭亡的关系,然对与女真族兴起的关系却关注不够.事实上,明末东北地区自然灾害频仍,促使女真族内部相互攻掠,建州女真乘机兴起.灾荒也成为努尔哈赤起兵反明的因素之一;政策失误与自然灾害交互作用,亦使进入辽东的后金陷入困境.皇太极统治时期灾害不断,他除了调整政策、发挥八旗的作用、逼迫朝鲜提供经济支持,便是大规模掠夺明朝,既削弱了对方,也有助于渐渡危困.但无论明朝灭亡抑或女真族兴起,自然灾害的作用皆视乎王朝政治与人类社会基本状况而定.  相似文献   

18.
明朝初期,朱元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反贪污、反腐败的斗争,对于那些贪官污吏给予了无情的打击和彻底的清理。史载:“太祖开国之初,惩元季贪冒,重绳赃吏”(《明史·刑法志》)。朱元璋的反腐败思想及其法律实践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完善法律制度,堵塞贪污腐败的漏洞朱元璋接受元朝灭亡的深刻教训,认为元朝末年“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致使法  相似文献   

19.
天聪元年丁卯之役原因大致有五:政治上皇太极初登汗位,后金政局不稳,需借机提高汗权,转移国内各种矛盾。经济上物力匮乏,惟有以武力掠夺加以解决。军事上,后金处于明、朝、蒙三面合围状态,明虽败犹强,欲入关图帝业,必先清除南进之后忧,而朝鲜国力较弱,且有叛将为先导,故有先犯朝鲜之举,并以此提高后金业已低落的士气;明将毛文龙入据朝鲜椴岛,借朝鲜援助时时袭扰后金,亦为后金入关之后忧。皇太极欲图朝鲜已久,主客观形势都促使他决定“先抢江东,次犯山海关”。  相似文献   

20.
民族英雄戚继光,既是战功卓著的军事家,又是一个颇有成就的兵器发明家。在明朝的武库中,有一种称为“筅”(音:xian)的步战兵器,就是他所独创的。明朝中叶,中日之间的“勘合贸易”遭到破坏后,日本海盗“倭寇”对中国沿海的抢劫袭扰活动急剧猖獗起来。当时,倭患集中于中国经济最富庶的江南地区,明朝政府为了保护其财源,先后多次发兵前往镇剿。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戚继光来到抗倭斗争最激烈的浙江战场。几经交锋后,戚继光发现倭寇惯于各自为战,凶悍异常,尤其善使短刀,其刀钢优刃锋,在格斗中明军所操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