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司马迁在受命、革命问题上的矛盾王培华殷周革命是先秦史上的重要事件,王国维《观堂集林殷周制度论》中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所谓政治变革,指的是殷周一家一姓王朝统治和都邑之转移的历史事实,但汉朝人对殷周革命的认识有很大的分岐。《史...  相似文献   

2.
<正> 六十年代初期,在教育部主持下,为高等院校开设了中国哲学史这门课程,并由任继愈同志担任主编,有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和人民大学的几位哲学史工作者参加编写了四卷本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该书旨在简明扼要地介绍一些基本知识,受体例及课时的限制,不允许对某一方面的问题多所发挥;同时,观点也力求稳妥,对学术界争论大的问题亦尽量避免采入。为了适应中国哲学史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应当写出一部能反映学术界目前认识水平,比二十年前出版的四卷本教科书更详尽、更完善的哲学史专著来。经过哲学史工作者的多年酝酿和深入探索,最近,由任继愈同志主编的(这一写作集体主要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有关同志组成,也有外地高等院校的同志参与某一专题的讨论和写作)七卷本《中国哲学发展史》中的第一卷——  相似文献   

3.
任继愈同志几年来发表了一系列论述和批判儒教的文章,主要是针对"封建社会的圣人"、"具有高度尊严的教主"、"高贵的素王"的孔子及其学说.作者认为:儒家是宗教;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直接继承了殷周奴隶制时期的天命神学和宗教思想.并曾多次指出,朱熹"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集大成的人物."又说:"朱熹的思想属于宗教,他的哲学思想是为他的宗教体系服务的."他认为,由于中国长期停留在封建社会,没有经历西方那样的产业革命,所以"哲学没有条件从宗教中分离出来,……这就造成中国封建时代  相似文献   

4.
一学术界一直流行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的观点。近几年来陆续有人著文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如周玉燕、吴德勤两同志通过对“道”这一概念的发展与演变的考察,得出如下结论:“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以道家思想为哲学根据的儒家纲常名教不断丰富、完善、发展的历史”(见《哲学研究》86年第9期《试论道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干地位》)。陈鼓应先生通过对中国哲学从先秦至宋明的发展过程的考察,得出了“中国哲  相似文献   

5.
一、哲学 关于《尚书·甘誓》(学术讨论) 1、论《甘誓》书 于省吾 2、《尚书·甘誓》“三正”考辨 李民 3、《尚书·甘誓》“五行”说质疑 杨升南 《中国史研究》1980年第2期 殷周时期的神权及其特点 陈士强《复旦学报》(社科)1980年第5期 殷周之际宗教思想的变更及其对哲学思想的发展的影响 余敦康 《中国哲学史研究》  相似文献   

6.
任继愈同志曾在《论儒教的形成》及《儒家与儒教》等论文中,认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本身就有发展为宗教的可能。从汉代以后,儒家就逐渐演变为宗教——儒教,而这一“宗教的教主是孔子,其教义和崇奉的对象为‘天地君亲师’,其经典为儒家六经”。到了宋代理学,便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体系严密的宗教神学结构。按此说法,作为六经之首的《周易》,自然也就属于一种宗教经典。此外,在任继愈同志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中也曾说:“《系辞》的辩证法,不得不受它宗教唯心主义体系的束缚。”这显然把《易大传》  相似文献   

7.
无论愿意与否,只要谈到中国的文化史,无法回避也不可能回避的是孔子。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人物能比得上孔子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历史如此休戚相关,以至于有学者认为“孔子简直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作为中国文化的巨擘,世界文化的名人,孔子大概也是西方人了解最多和最为熟悉的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曾多次入选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列,在世界上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释张载哲学中所谓神——再论张载的唯物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之初,我曾写过一篇《张横渠的哲学》(载《哲学研究》1955年第1期),论证张载的哲学基本上是唯物论,之后,又和一些同志辩论过张载哲学是否唯物论的问题(俱载《哲学研究》,收入拙著《中国哲学发微》),到现在已经三十来年了。一九七八年应中华书局编辑部之约,为《张载集》的出版写了《关于张载的思想和著作》,由于体例和篇幅的限制,对于张载哲学的许多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论证。最近,《成都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发表了周清泉同志的《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的吗?》重新提出张载的哲学思想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的问题,对于我和任继愈、  相似文献   

9.
卜筮在我国起源甚早。卜筮本是一种宗教迷信活动,它以预设神灵的存在为前提,当人们对自己要做的事的结果没有把握时,就通过卜筮来征求神灵的旨意,以为行动的指南。然而正是在卜筮这种宗教迷信活动中,却在殷周之际产生了富含哲理、极具人文色彩的《周易》,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基础。那么,是殷周时卜筮活动本身已经发生了人文主义的转向,然后反映到《周易》上来呢,还是《周易》的创作才促成了这一伟大转变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殷周时的卜筮进行重新审视。在传世文献中,最早对殷周时卜筮有较详细论述的是《尚书·洪范》篇中的…  相似文献   

10.
在先秦典籍中,有几部重要的哲学、美学著作,在论述哲学、美学问题时,也提出过许多有关艺术心理问题的见解,不容忽视。这些先秦典籍,从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些是对先秦诸子有关思想的综合、继承和发展,有些是前人没有提出的新鲜见解。在此,我们着重描述《周易》、《管子》、《乐记》、《吕氏春秋》的艺术心理学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王符的《潜夫论》一书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天人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实质上是先秦两汉时期百家争鸣的重大课题之一。“天”究竟是什么?殷周之际有一种传统的看法,即认为天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创造者和人格化的有意志的最高主宰者。但当时一些先进的思想家,在总结历史和现实的斗争时,特别是在总结夏桀·殷纣亡国的历史教训中,对这一传统思想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2.
任继愈先生关于老子哲学的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他主编的三种中国哲学史著作和他对《老子》一书的注释之中。他在1963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中认为,老子是一位朴素唯物主义者;1973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简编》中改变了看法,认为老子是唯心主义者。1983年在《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中,他全面地审视了上述两种看法,认为它们都"犯了把古人现代化"和"片面性"的错误。他在老子哲学研究中在方法上的不断探索,以及他勇于自我超越的学术精神,给人们以很大的启迪与激励。  相似文献   

13.
惠施(约生于公元前三七○年,卒于公元前三一八年)是战国时期的宋人,曾做过魏相。从现有的史料记载来看,惠施不仅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政治家,而且又是一个博学的哲学家。惠施的政治活动时间,正是奴隶制度基本灭亡,封建制度正在确立的时期。在这个历史发生根本变革的时期里,各个阶级的思想家都在为自己阶级的生存与发展寻求理论根据。因此,在研究惠施哲学的思想时,明确惠施哲学的阶级属性,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关于惠施哲学的阶级属性问题,现在看来还没有完全一致的结论。任继愈同志在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史》教科书中说:“惠施的‘合同异’的理论,应用到社会政治方面,就会导出以下的结论:既然事物的性质不是不可改变的,那么社会制度也不是不可改变的。这在客观上有打击把旧制度神圣化和绝对化的作用。”(《中国哲学史》第一册,第一七四页)这就是说,在任继愈同志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书中,是肯定了惠施的“合同异”说在理论上是论证了事物的性质是可以改变的,因而在政治上的作用就是社会制度也是可以改变的。所以,结论就是起到了“打击把旧制度神圣化和绝对化的作用。”这就把惠施的哲学看成是代  相似文献   

14.
《国语》以国别形式分述八国片段史事,每国一语,诸"语"以记言为主,有侧重地收录了各国国君、臣子或大夫间的对话或议论,反映了他们对政治、经济、礼制、哲学、宗教等问题的看法,同时也流露出当时社会的思想倾向,集中体现为天人观念、礼乐观念、伦理观念、经济思想及军事思想5个方面,不但反映了先秦社会变革时期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更重要的是后世的继承与纳新,为其后出现的"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一些论者指出,《易经》的思维方式应属于原始思维,对《易经》不能运用逻辑思维方式来加以理解。这种观点值得商榷。事实上,《易经》在对殷周之际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知识的阐述中,已经产生了逻辑思维的萌芽。本文拟将其与中国古代逻辑中最光辉的篇章——先秦逻辑做一些比较工作,以求对这一问题有较明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先秦时代南方的巴、虎方和荆楚,三者间相互关系及其在国名族称上是否有相通之处,过去文献多付诸阙如,颇难稽考其详。朱俊明同志在《古荆为巴说》中认为,荆楚不同族,荆应当是虎即虎方,而虎方是巴,故荆应为巴。这个问题的提出,作为一种探索无疑有益,然而于殷周问史迹却未必能够相合。殷周之际的巴、虎方和荆楚,固属“小国寡民”,作用和影响或不至于很大,但其间的关系却涉及到先秦史上的一些基本问题,因而有必要对之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理论先导,是激发人、塑造人、引导人的精神力量。李铁映同志的《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一文明晰地回答了"哲学是什么"、"哲学为谁服务"、"今天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哲学"等问题,为哲学学科的繁荣和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刊登《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原文,方便读者领略李铁映同志的深邃思想。  相似文献   

18.
张立文教授笔耕不辍,自80年代以来,相继推出了《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人道篇)》、《传统学引论》、《新人学导论》等有分量的哲学史和文化学著作,在海内外学术界赢得了广泛赞誉,奠定了令人尊敬的学术地位.近年来,张立文教授又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走向构筑中国哲学新形态的艰苦探索.如果说,我们在《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  相似文献   

19.
哲学家的庄子,是无神论者还是有神论者,多年来学术界聚讼难决。拙文《庄子哲学初探》,根据《庄子》书中存在不少唯物主义的命题,曾主张庄子应属于无神论的思想家。文章揭载后,李锦全同志在《老庄哲学的神学特色》一文中,针对拙文提出了质疑。对此,我们在《光辉的无神论思想》一文中,已进一步申述过不同的看法同李锦全同志讨论。在探  相似文献   

20.
中州巨擘 学界楷模——写在嵇文甫先生百年诞辰之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12月17日,是嵇文甫先生诞辰100周年.嵇文甫先生名明,字文甫,以字行.河南汲县人.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家,被誉为“河南学术界一面伟大的旗帜”.嵇文甫先生出身于市民家庭.少年时期曾从学于同乡宿儒李敏修,熟谙旧学,青年时代又博览群书,深受新文化运动思潮的浸洇,故能融汇古今,贯通中西.先生早年又较系统地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教育,是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哲学的著名学者之一.其一生著述甚丰,发表论著计300余篇(本),200余万言.早在30年代,河南学术界就有“南冯北嵇”之说.先对先生秦诸子哲学、宋明理学特别是王船山哲学的研究造诣精深,多有创见卓识.在先秦诸子哲学方面,自1918年发表处女作《老子发凡》始,先后著述《周末社会之蜕变与儒法两家思想上的斗争》(1929年)、《先秦诸子政治社会思想述要》(1939年)、《春秋战国史话》(1958年)、《对孔子的一个简单看法》(1961年)等多篇文章.其中,《先秦诸子政治思想述要》乃是我国较早公开出版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专著.而后来的《春秋战国思想史话》思想体系则更成熟,文字形式更通俗,仅以6万余字便扼要而全面地论述了先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