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十五年研究概况建国三十五年来,五四运动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949年到1965年是五四运动史研究的开发阶段。这一阶段搜集出版了部分重要史料,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的《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运动回忆录》,中共中央编译局研究室编的《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等上十种。史学工作者还试图用马列主义的观点方法概括这一历史。华岗的《五四运动史》、黎澍的《从辛亥革命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丁守和、殷叙彝的《从五四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堪称颇有份量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2.
<正> 关于1928年济南惨案前后,日本出兵山东的总人数问题,历来说法不一。一、国民党军联络参谋1928年5月15日报称:“总计胶济路各站所驻之日兵约万余人。”①此数显然不包括5月17日以后陆续侵鲁之第三师团及其他部队在内;二、1931年出版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认为:日本对山东出兵额“总计三万余人”②;三、苏友文回忆录中也持此说;李仙洲认为:“在‘五三’惨案事件中”,日军在济南即有“三万多人”。同时,苏、李都把日侨义勇团、便衣队、特务、浪人也算在其内③;四、日本史学家  相似文献   

3.
六十年前,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掀起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既是一个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又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新文化运动。它以战斗的姿态,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五四”前后,山东人民的革命斗争与全国各地的革命运动紧密相联,是整个五四运动的一  相似文献   

4.
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庄重大的事件,至今已九十周年了。对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问题,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即就建国后在义和团运动问题讨论中,也有截然不同的观点。一说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规模的自发的农民战争,是一次自发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翦伯赞《义和团运动》,见《历史教学》1958年第11期)“义和团的农民革命运动象火山突然爆发一样,以山东为中心涌现出来”,“它构成近代史前期第二次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反复发生的农民革命、农民战争  相似文献   

5.
1928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山东,制造了一起屠杀数千名中国军民的“济南惨案”.惨案发生后,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以完成“北伐” 为托辞,严禁军事自卫和人民群众的反日斗争,对日本侵略者一味妥协退让.于是从“惨案”发生到次年三月所谓关于解决“济南惨案”《议定书》的签订,前后经过十一  相似文献   

6.
戈公振先生在20年代末所著的《中国报学史》一书中指出:把新闻看作是“发生事件之报告”,这是正确的,“但于报学之处置上,有散漫而不明显之憾”。所谓“散漫而不明显”,意思是说,大千世界每日每时发生的事件实在太多,把新近发生的事件  相似文献   

7.
上海的山东商业行帮由来已久,早在清代顺治年间就与关东帮合建了关山东公所,为最早的山东同乡团体。山东商帮由于长期在沪经商,受上海城市近代化发展的影响,民族意识极为强烈。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对山东问题的无理决定引发了五四运动。在事关桑梓之际,上海的山东同乡团体不仅积极投身爱国运动,而且站到了上海各商帮的前列,将“保家”和“卫国”结合在一起了。笔者试对五四运动中上海的山东同乡团体的斗争作一论述,从一个侧面透视上海客籍商帮在五四运动中的斗争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山舰事件"时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中山舰事件”是蒋介石于1926年3月20日发动的,对此,中外史学界已无异议。但在谈及将介石发动事件的具体时间上,至今仍众说纷纭。据笔者初步统计,目前至少存在着四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认为是1926年3月20日凌晨3时。这种说法主要见于包惠僧的回忆录《中山舰事件前后》和张国焘的回忆录《我的回忆》。第二种说法认为是1926年3月20日凌晨4时。此说主要见于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的《蒋介石年谱》。第三种说法认为是1926年3月20日黎明。这个说法,见之于1926年3月31日李之龙夫人李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也是一次追求民主、追求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它揭开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伟大斗争的序幕 ,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纪念这一光辉的历史事件 ,省社联、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史学会、省中共党史研究会、省近代史研究会于1999年4月23日共同发起并组织了“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座谈会。”会议由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联主席、党组书记赵绍敏同志主持 ,几家发起单位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大专院校学生代表…  相似文献   

10.
邓恩铭是贵州荔波县人,生于1901年,原名恩明,字仲尧,又名尧钦,建勋、黄伯云等。1916年到山东济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时,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同年11月,组织进步学术团体励新学会,出版《励新》半月刊,1920年8月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春和王尽美、王翔千等成立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去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回山东建立中共山东支部,积极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1月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在淄博  相似文献   

11.
1919年从北京开始的“五四”爱国运动,波及全国各地,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在祖国的西南地区(本文着重述及四川、云南、贵州地区)也有强烈的反应。这一时期在西南地区的当权派——西南地方实力派或者说西南军阀,对五四爱国运动基本上采取了有条件的支持态度,这是很值得注意的历史现象。它一方面说明了五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深入的程度,另方面又说明了五四运动的广泛性,以至席卷了西南地区的当权者们。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般来说,紧扣题目所做的文章,结构应是严谨的。茅盾谈《蚀》的结构时,说他“是粘住了题目做文章”,然而他又说《蚀》的“结构松散”。这两者是否矛盾呢?(一)谈到《蚀》的结构,一般人都批评它松散,茅盾自己也说:写完《幻灭》之后,“我从头看了一遍,觉得结构松散,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份素材。”(《回忆录》)关于结构的松散,茅盾在《从牯岭到东京》一文中曾具体论述过。它大体上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三个中篇的联结上看,是松散的。《幻灭》《动摇》《追求》的人物、事件各自独立,关系不紧密。  相似文献   

13.
<正> 1897年秋,德帝国主义武装侵占胶州湾,使山东逐步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这是山东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啻是一城一地的得失问题,而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加剧的结果,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志,也是山东社会性质急烈变化的重要原因,它的影响远及以后山东以至全国的政治大局,如义和团运动之源出于山东,辛亥革命在山东的兴起,山东主权问题之成为引爆五四运动的导火线,以及五卅运动在山东青岛地区的爆发,五三惨案在济南的发生,究根溯源,都与这一事件不无关系。毫无疑问,对德占胶州湾及其在山东势力范围的形成问题进行历史的考察和探讨,就成了研究山东近现代地方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所提出的“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它所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是中华民族的一次大觉醒;五四运动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提倡民主科学,反对迷信专制,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我们今天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传统,把五四精神注人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使之不断发扬光大,这不仅对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激励人民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走建设有中…  相似文献   

15.
广西社会科学联合会、《广西经济研究》编辑部、《广西经济报》、《广西日报》理论部共同发起“发展广西经济献策献技”活动,给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科技界,为发展广西经济出谋献策,开辟了一条很好的途径。我衷心希望把这件事情办好。今后的十年,是我国和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非常关键的时期。广西经济建设的任务特别艰巨,十分需要我区各界广大干部群众以历史的责任感和时代的紧迫感,共同奋斗,艰苦创业。因此,区党委、区政府不但欢迎而且渴望各界群众,特别是知识界的同志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出谋献策,无私奉献,顽强拼搏。我希望广大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诸多纷杂的事件,有的渐渐地淡化了,被人们遗忘了,而五四运动,一直萦绕在人们的头脑和心灵中,吸引着人们不断的去探索它,这就足以证明其影响的深远。 五四运动汇集着那个时代的政治潮流和文化思潮,既是反帝爱国运动,也是新文化运动,相互交融在一起,唤醒了中国人民的觉悟,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给中国文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它推动着中国现代化的思想波澜不断前进,其功绩将永世长存。  相似文献   

17.
<正> 在已经发表的论著、文章和资料中,关于新民学会成立的时间,大体有以下五种说法。(1)1918年4月18日。会员张国基回忆说:“一九一八年四月十八日,一个星期天,在长沙岳麓山下溁湾市蔡和森同志的家里,召开了新民学会的成立大会。”(《回忆五四运动前后的毛泽东同志》、《五四运动回忆录》续集296页)李新等主编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通史》第一版也采取了这种说法(新版改为4月14日)。(2)1918年4月7日。新民学会的发起人之人陈书农回忆说:“新民学会成立我记得是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四月七日,星期日,我的一篇日记有过记载,有的人说是七月份,那是完全错误的,我清楚地记得开会时,蔡林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前夕,反动势力箝制国内舆论十分专横,报纸往往以文字贾祸,遽遭厄运。陕人于右任,莅日本谒孙中山,入同盟会,受命返沪,创设革命舆论机关,针砭时政,鼓吹革命,颇为读者重视。其所办《民呼日报》被清廷逼迫停刊后,于一九○九年十月继办《民吁日报》。不久因又触清日两国政府忌惮处,复遭封禁。其事曾揭载报章。然而民吁报馆之封禁日期,至今众说纷纭,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其一,戈氏《中国报学史》认为“出版仅四十二日”即11月13日被封禁;《中国近代史词典》(上海辞书社1982年版)认为“发行仅四十八天(一说五十余天)”。其二,持11月18日说者有冯自由的《革命逸史》与王成圣的《于右任传》(台湾中外图书社1973年版);持11月19日说有《黄兴年谱》(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相似文献   

19.
<正> 辛亥革命前夕,国内外反动势力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舆论钳制十分专横。报纸因文字招祸,遭到查封禁售的,不胜枚举。上海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宣传革命的重要据点。作为中国同盟会在国内言论机关之一的《民呼日报》,自一九○九年五月创刊后,于同年八月为清政府强迫停刊。报馆主人于右任对此十分愤慨,认为清廷禁压“民呼”,乃剜去民之双目,“民不敢声,故仅吁耳”,是年九月复创《民吁日报》。时于氏被租界当局逐出,故由其友人朱葆康出面作发行人,范鸿仙光启为社长,谈善吾任主笔,继承《民呼日报》未竟事业。报馆仍设在上海望平街160号。戈公振之《中国报学史》曾记于氏“三民”报(即“民  相似文献   

20.
光绪三十一年 ( 190 5年 )冬 ,贡王为了启发民智 ,宣扬新政 ,在崇政学堂附设报馆 ,每隔一天石印一大张 ,名曰《婴报》。刊登在《婴报》上的文章是由贡王用英文字母创造出的简易蒙文字母和拼音方法所写成的。但这种文字决不能算作蒙文 ,因此用这种文字印刷刊登的《婴报》也不能说就是蒙文报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