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瑶族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由于刀耕火种生产方式以及历代阶级压迫、民族压迫,其中部分瑶族被迫在南岭山域内迁徙流动,素有“过山瑶”之称。我们在调查过山瑶迁徙历史的过程中,发现在该族群中,保存了大量用汉文记载的谱牒。这些家谱宗牒记述着过山瑶的来源和各家族的组织繁衍情况,保存了该族群有关人口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史、宗族文化及地方史料,是研究瑶族社会历史的宝贵资料。梁启超曾指出“族姓之  相似文献   

2.
通过重读《花蓝瑶社会组织》,分析了费孝通先生早年的学术研究动向,指出《花蓝瑶社会组织》第一次披露了金秀大瑶山花蓝瑶的人口、家庭和社会生活状况;第一次运用人类学理论和方法深入剖析了金秀大瑶山族团及族团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趋向;第一次成功地运用了“微型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剖析了花蓝瑶社会。  相似文献   

3.
白裤瑶堪称我国从原始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支少数民族群体,在这个巨大的跨越中保留了大量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其服饰、宗教信仰、丧葬等文化都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白裤瑶男性的日常生活中,养鸟、斗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养鸟逗趣的休闲文化看起来似乎与白裤瑶的经济水平和物质条件并不相衬。本文通过对白裤瑶养鸟现象的调查进而对养鸟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对白裤瑶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人口与分布在泰国,瑶人的数目仅有16000多一点,是泰北山地最小的少数民族之一。但是在缅甸、老挝、越南北部,特别是在中国,都有瑶族。在中国,瑶族人口几乎达到了75万。尽管很难找到瑶族人口统计的精确数据,下面还是按国别列出近似的数据:  相似文献   

5.
白裤瑶堪称我国从原始社会直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支少数民族群体,在这个巨大的跨越中保留了大量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其服饰、宗教信仰、丧葬等文化都引起了学界的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白裤瑶男性的日常生活中,养鸟、斗鸟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而这种养鸟逗趣的休闲文化看起来似乎与白裤瑶的经济水平和物质条件并不相衬.本文通过对白裤瑶养鸟现象的调查进而对养鸟原因进行分析,以期对白裤瑶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利用中南地区2005年和1985年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该地区土家、壮、瑶、黎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作20年的动态观察、对比分析.结合环境因素探讨该地区少数民族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变化的特点、规律、趋势及存在的差异和原因.为提高中南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广西少数民族蜡染工艺的历史渊源的探究和水族、白裤瑶蜡染工艺流程及原理分析发现,水族的豆浆染的创新点将剪纸应用在蜡染工艺,而白裤瑶的树浆染利用当地植物蕨和野淮山的特性,对蜡染布进行固色和硬挺的处理。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发现水族、白裤瑶与传统蜡染中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由于的画图工具、防染剂和工艺特点不同,导致蜡染布的效果也不同。进一步对水族、白裤瑶与其他地区少数民族蜡染比较分析,并采用举例法发现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为了探索出最适宜自身发展和审美需求对传统的蜡染工艺进行有目的的改良,为现代蜡染工艺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八排瑶的社会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排瑶是瑶族众多支派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白芒、九寨南岗、三排、金坑、大坪、香坪等地.据1982年统计有人口五万八千二百二十二人.八排瑶有独特的婚姻家庭、宗教信仰、社会组织、生活方式.在此,我们仅就八排瑶的社会化作个简单的探讨,不妥之处,祈斧正.一、社会化的过程与途径婚姻与家庭制度的确立预示着人类自身再生产的开始,同时也标志着民族的文化将通过成年人的传递而由新的一代继承、创造.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婚姻的确立与家庭的产生便是文化传递的开始.家庭将社会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告之新生的  相似文献   

9.
粤北连南排瑶的几个称谓:排、排瑶、瑶排、八排瑶等,在解说和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通过梳理和辨析,认为"排"由动词"排年"、"编排"演变为名词"村庄"、"村寨",后来又指基层行政组织;"瑶排"、"排瑶"、"八排"、"八排瑶"语义明确,理解一致;"瑶排"、"排瑶"最早的出处是李来章的<风土记>,"八排"曩早出现于明末朱若适文;"八排瑶"最早出现于清·屈大均的<广东新语>,它与"排瑶"相通、与"八排"不同,但它们在使用上有交错代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孙荣垆 《民族论坛》2022,(2):117-124
排瑶命名制度反映了排瑶的社会结构特征、族群历史记忆和宗教信仰等社会文化信息。姓氏是排瑶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排瑶迁徙、发展的历史。排瑶的姓名在不同年龄段的变化反映了个人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的变化,是排瑶社会规范的体现。本文将史料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分析了排瑶命名制度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信息以及在当下的变迁情况。社会环境的变化是排瑶命名制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排瑶命名制度的变化也是族际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正> 瑶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湖南、广西、广东、云南、贵州、江西等6省(区)的130多个县内,人口达21 3.4万,内部有过山瑶、八排瑶、布努瑶、平地瑶、顶板瑶、蓝靛瑶、白裤瑶、茶山瑶等等支系。平地瑶主要居住在湖南南部和广西东北部的交界地区,属盘瑶系统。本文拟对其分布,源流及特点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以六巷花蓝瑶社区为田野点,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来探究作为大传统文化代表的国家权力,在乡土民族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历史作用;调查发现,国家权力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变迁上始终是最重要的政治性、经济性动力,地方族群文化在被纳入全国化、全球化过程中,受国家政治与经济因素的影响最为深远.  相似文献   

13.
生育状况是决定人口再生产变动及发展趋势的一个主要因素。分析少数民族妇女的生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了解和掌握少数民族以及全体人口的发展趋势,完善生育政策,探讨优化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都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1982年广西第三次人口普查及1%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等统计资料,对广西少数民族妇女生育状况作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在神奇的莽莽原始森林边缘,气势雄伟的山峰和瀑布衬托出古朴幽静的丈布红头瑶村寨。生活在中越边境大山里的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马鞍底乡的丈布红头瑶,便是这美丽民族支系的一支。这里生活着的红瑶人口共1972人,都是以红色和刺绣为美的家族。丈布红头瑶崇尚红色,他们把红色定为自己的族标,把红色象征为自己的骄傲,象征着美丽和漂亮,象征着富足与美好的生活。热情而朴实的红色,红得鲜艳,红得可爱……二头顶圆筒丈余红布的红头瑶,亦喜爱用蓝靛染制土布,穿着绣有图案花纹的衣裤,款式新颖、朴素美观,展示了自己的勤劳和…  相似文献   

15.
一个地区人口的经济活动状况,既反映这个地区人口的自身素质、能力和地位,又反映该地区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程度。广西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片红土地上聚居着除汉族以外的壮、瑶、苗、侗、仫佬、毛难、回、京、彝、水、仡佬等十一个少数民族。在历史上,这十一个少数民族为广西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各少数民族所处地理环境和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方式不同,致使各民族所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广西少数民族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意识和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对促进广西各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本文利用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100%汇总资料,采用异期纵向,同期横向对比法,对广西少数民族人口在经济活动中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以就教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青海同仁浪加村的人口、婚姻与家庭状况进行分析,总结了浪加村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及婚姻与家庭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开发智力,发展各民族劳动者的智能,已成为各级政府决策的指导方针之一。百色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丛山中的一个小型城市,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回等民族,全市人口二十七万五千三百人。其中人口较多的壮族十九万七千九百人;其次为汉族,六万八千八百人;第三为瑶族,七千八百人。了解该市壮、汉、瑶民族智力的现状及差异,对于政府制定和实施有关民族政策,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各民族劳动者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八排瑶妇女传统文化及其变迁的调查 ,探讨排瑶妇女的发展及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相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和分析了1990—2010年我国少数民族人口以及壮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藏族和蒙古族这六个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建立了以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制度法规和文化观念为核心的影响生育水平及其变化的分析框架。研究发现:第一,和全国人口、汉族人口相比,少数民族人口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存在差别,如早育率高、生育率峰值宽、生育率峰值后生育率下降平缓等;第二,少数民族人口内部存在异质性,上述六个少数民族的生育状况可分为维吾尔族—壮族(高于少数民族平均水平)、回族—藏族(少数民族平均水平附近)、蒙古族—满族(明显低于少数民族平均水平)三类;第三,人口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制度法规和文化观念等共同影响了少数民族人口生育水平和生育模式的现代化转变;第四,影响生育因素的差异和叠加效应造成了不同民族生育状况的表面一致性,但相似的生育水平或生育模式背后有不同的动力因素和作用机制。深入了解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状况及其不同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促进少数民族以及边疆地区的人口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试论广东汉族的形成及其与瑶、壮、畲等族的融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文献记载为主 ,结合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等资料 ,对广东汉族的形成进行多学科的综合考察 ,认为广东汉族不是简单的来自全国各地汉族的复合体 ,而是以由百越融合于汉族而形成的广府民系和潮汕民系的先民为基础或生长点 ,然后继续融合百越后裔和其他世居广东农村的少数民族的族体 ,甚至还融合了若干非蒙古利亚种族的血统 ,以及不断吸纳或融合全国各地入粤的汉族而形成的复杂的融合体。广东汉族与其他省份的汉族不同 ,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特别密切。不仅广东汉族的出现、发展和形成跟广东的三次民族融合有关 ,而且广东汉族也为百越及其后裔和瑶、畲等族所融合 ,与瑶、壮、畲等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