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农地确权的具体实践过程中,自上而下的确权政策表达遭遇到多方面的抵制,导致确权实践的"被产权"逻辑。即一方面政策实践脱离农村社会实际和农民需要,表现出浓厚的行政命令色彩;另一方面,作为政策实施对象的农村和农民被动接受政策,不得不用某些策略性方式纠正政策内容与实际需要的背离。具体而言,基层治理原有秩序机制、村庄社会运作逻辑和农民的土地认知结构等成为形塑"被产权"实践的主要因素,诸种反制因素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起消极作用,但是契合当前农村社会现实和农民实际需求,具有实质合理性。在与制度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下,依靠产权制度孤军深入,往往陷入"头疼医脚"的实践困境,损害而并非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2.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核心在于农民土地利益的实现与发展,进而需完善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结构与利益机制。基于农村社区发展的视角,从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代表和利益表达、利益产生和利益分配、利益协调和利益保障、利益发展和利益共享等方面,构建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结构。在分析农户禀赋、农地流转风险、土地利益相关者、农村制度环境等农村社区发展要素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的基础上,创新农民培育、风险防范、纠纷解决、制度保障,构建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机制,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障,以推进农村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是当前我国农村进行的重大制度改革,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环节,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我国的农地产权制度变革不断强化农民对于土地的实际控制,不断增加农民的土地收益。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可以实现农民土地承包地块、面积、合同、权属证书"四到户",可以实现从土地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到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转换,这将对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收益增长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一直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普及的过程,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农业运行机制和经营体制的过程,是实现农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本着着眼于农村和农业的长远发展、农民的现实利益、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建设市场体系的原则,处理好调整农业结构与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市场导向与发挥区域优势的关系和政府引导与尊重农民自主权的关系,加强对种植业、养殖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外向型创汇农业,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小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5.
城镇化对土地、人力、资本、技术等的需求造成的生产要素自农村向城镇的单向流动,改变了农村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经济结构和价值观,削弱了农村家庭的养老保障功能.城镇化背景下"重工轻农"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业投入不足、农业经济低效、土地收益减少,土地对农民生存与发展的保障功能弱化.基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构建城乡经济和社会保障一体发展的制度体系,完善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外移的社会对接机制,不仅是农村老人生存权保障的必然,还是社会团结及社会公平的应然.  相似文献   

6.
改革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思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制的产权不清,导致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虚无性,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下,各种土地权益的矛盾滋生恶化,也成为影响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以及全社会科学发展的严重障碍.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改革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较好思路--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确立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使用权农民私有的土地制度,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其具体操作方法--国家"购买"集体土地的所有权-集体将所得"收益"全部分配给农民-农民用所得"收益"购买国家土地的永久使用权(私有),这种交换通过虚拟交易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普遍遭受着大规模、深程度的侵害.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既有政府方面的原因,也有农民和用地企业方面的因素,是涉及诸多关系与矛盾的综合性制度和政策问题.本文以失地农民的就业政策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的影响为研究对象,揭示了现行制度下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受侵害的症结,认为失地农民的就业政策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农民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陷则加剧了非农用土地经济权益的长期恶化.  相似文献   

8.
2003年10月18日至19日,由浙江师范大学农村研究中心和法政经济学院主办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高层研讨会在浙江师范大学召开.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从事"三农"研究的资深教授和研究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的农业立法研究专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的农业经济政策研究专家,上海、江苏、山东、安徽、云南等省社会科学院的农业经济专家或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官员,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苏州大学、海南师范学院等高校青年教授和学者共40多人出席会议.会议围绕"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这一主题,对"现代化进程中农村土地制度及其利益格局变化的新趋势、新问题","农民土地权利结构及权益保护的理论、政策、法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土地权益"等议题展开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下面摘编的是会议论文、主题演讲和大会讨论发言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流出地带来了较大的影响:1.农村劳动力流动推动了县域内的农业机械化,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2.劳务经济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3.劳动力流动提升了人力资本,孕育并诞生了一大批农民经纪人;4.流动让一个由"打工仔"建立起来的消费型城市快速发展;5.劳动力流动促进了地方公益事业的发展.但是自2005年以来,随着河南省农业税的全面减免、政府各项补贴的发放和逐渐增加,农民土地收益不断增加,减弱了农村劳动力外流的意愿,这势必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为此,国家应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弱化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让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自愿、无忧地从农业和农村中永久性地转移出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劳动力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进一步开展"阳光工程"培训,让农民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以增加流动劳动力进城就业的可能性和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通渭县华家岭乡为例,通过抽样调查和实地调查获取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估计的方法对该地区土地整治实施前后农民生活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可以增加农作物产量、种植业收入等,土地整治实施通过改变农作物产量、种植业收入,从而达到增收的效益。(2)土地整治实施在农户人均收入、人均种植业收入、农作物产量等方面对农民增收有显著的净增效益。(3)整治村在乡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民增收净增效益影响显著,即土地整治实施在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地方,更有利于帮助农民取得更好的增收效益。在通渭贫困片区大力实施土地整治,能够有效地达到农民增收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宋争辉 《南都学坛》2008,28(4):142-144
大学校长职业化是近几年来高等教育管理理论讨论的热点之一。在走向大学校长职业化的进程中,大学校长只有处理好高等教育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关系、处理好教育事业观和教育产业观的关系以及教育创新中高校内部各个层面的关系,才能保证大学校长职业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12.
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管理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创新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但目前中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管理创新上力度不够。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管理人员素质、管理思想、企业体制以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状况等几个方面来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学者散文重新崛起 ,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学者散文以文化、哲学的参悟为底蕴 ,以知性、理性、悟性为其基本的美学特征 ,对历史、现实、世态人心 ,以及现代人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生存困惑进行广泛深入的思考咀嚼 ,是极为严肃意义上的纯散文。  相似文献   

14.
朱葆华 《东方论坛》2005,(3):111-113
指出了书法作品<松江宝云寺记>释文中的一些释文错误,并一一作了订正.希望书法编选者应加强语言文字方面的修养,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在"规则主义"立法模式下,使用作品的"合理性"判断具有法律意义和实践价值.即使纳入法律规定的合理使用情形,仍应以"合理性"判断为司法释明内容.合理使用行为包括作品的使用和作品使用后的衍生结果的使用,并且不以非商业性或非营利性使用为是非分水岭."合理性"判断应当体现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实现利益平衡制度功能,适当地彰显特定作品的"公共物品"属性,并充分考虑作品使用或衍生使用结果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有过三次历史性的飞跃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三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7.
宋代法眼宗禅僧道原(元)编撰的<景德传灯录>一书,是研究近代汉语的宝贵资料,语言通俗易懂且简洁凝练,其中不乏成语典故,这对后世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景德传灯录>中的成语,结构形式多样,语法功能丰富且含义相对稳定,从结构、意义变化等方面对这些成语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对揭示汉语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乌江流域土司时期文人诗歌展示了独特的民风民俗、雄奇秀美的山川风光和社会历史的重大变迁,具有突出的认识价值;体现出鲜明的自然美和强烈的人性美,具有突出的审美价值;饱含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充沛的家庭使命感,具有强烈的教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宫女,又通称宫人,按其功能和地位大致可分成两类:一类是在宫中管理君主日常生活事务的人, 其地位较高授予官职者被称之为女官;另一类是在宫中服劳役而被役使的侍婢、织婢等。北朝时期的宫女,带有战乱割据时期的特点,而其民族成分也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20.
汉画中鹿图像文化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画中有关鹿的画面,可分为猎鹿和神鹿。猎鹿是汉代人对原始社会狩猎活动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反映;神鹿具有升仙工具、阴性象征及祥瑞象征的性质,与鹿的奔走、性情、生育特征、医药功能以及"物候历法"的作用密切相关。在鹿神话的基础上又形成了飞廉、麒麟、天禄等神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