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社会性别”——社会学“他者”的研究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伟 《南方论刊》2009,(3):51-52
文章从社会学文化制度建构的角度,阐述了社会学研究者“他者”研究立场的重要性。并提出“社会性别”研究者应该将社会性别作为一种被建构的文化制度,以“他者”眼光切入研究,才不会陷入研究误区。  相似文献   

2.
姜智芹 《文史哲》2002,(6):27-31
当今世界 ,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信息交流的网络化导致了文化上的全球化趋势 ,形成世界文学的新格局。在这一格局中生成、发展起来的中国新时期小说 ,需要一个跨文化研究的“他者”视角 ,采用这一外在视角能够发现从新时期小说研究的内在视角难以发现的东西 ,从而深化对新时期小说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女性作为"他者"长期以来处于男性创造的二元对立的一端,其形象的建构按照男性的设定."超级女声"的公众评选结果显示女性开始恢复自主审美的标准,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对于性别政治的反叛,但是从根本上说这种大众媒介聚拢形成的"事件公众"充其量只是文化消费的主体,而非公众民主的真正主体.  相似文献   

4.
孙康宜先生的词学研究专著《词与文类研究》从中国传统文学研究的实际出发,采用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重新审视词学发展历程,代表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北美文学研究界流行的"文体研究"的新方向。在对柳永词和苏轼词的研究中,孙康宜先生"透过语言分析来探索作品的意义",从措辞、语法、句法、文体出发,通过对零落的词语和段落进行非常谨慎、细致而感性的分析,破解研究对象的内涵,在研究理念和方法上都给后来的词学研究者以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女性文学研究、性别诗学与社会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文学研究及性别诗学与社会学理论之间,构成了一种值得关注的彼此互动的关系:性别文化取向深刻影响着文学的创作、接受等过程,文学及文化产品必然或多或少抄上了创造者或接受者的性别特征,而文学的想象与虚构特征又使两性的社会存在更具有审美意味或"诗意".这成了女性文学研究及"性别诗学"得以成立的重要哲理依据和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6.
刘传霞 《晋阳学刊》2006,1(1):108-112
20世纪20、30年代在中国诞生了一批表现女性同性之爱的作品,但长期以来被人们忽视和遗忘。对这一批作品进行集中的阅读和比较分析,其主旨就是重建当年的文化脉络,探讨中国现代女性同性之爱文学的独特形态和政治文化价值,勘察男女两性作家在同一题材上所呈现的结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形成的历史与现实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7.
在海峡两岸当代女性小说中,由叙述视角所表明的性别立场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他看”,即以男权价值观规约女性,弱化、消解女性的主体性,凸显的是性别霸权;二是“她看”,则是以女性主义立场审视男性和观照女性自我,关注和探索两性共同面对的生存与精神困境,在平等的基础上建构男女两性的主体性.从“他看”与“她看”的纠缠和更替中,传递出女性冲破男权文化规约、构建平等和谐两性关系的意图与努力.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深刻的社会变迁使得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刻不容缓.学术界和政策界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中心主义、公民社会、社会政策学等三个不同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9.
中产阶级研究:理论视角及其局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建平 《天府新论》2004,(3):100-105
国内外关于中产阶级的众多研究包括了不同的理论视角:社会结构变迁视角;社会分层视角;结构功能视角;社会地位与身份视角;生活方式视角。这些不同的视角都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产阶级,但在不同程度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在有关中国当代新兴中产阶级的研究中更是如此。应该注意各种视角的局限,这样才能拓开研究的视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提出回族伦理文化研究的视角与理论预设.强调把回族伦理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中的内在机理和本质精神的特征,可以更加接近历史原本的文化丰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回族伦理文化的四个理论预设,旨在建立研究回族伦理文化的新的理论方法框架,从而有助于加强对回族文化价值问题和社会认知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明清情爱小说的兴盛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果。情爱小说是以男性的欲望和需要为前提,从男性文化的视角出发而创作的,所表现的美男效应与女性主义暗合。小说的纵欲妇女形象满足了男性读者对女性的欲望,表现出男权社会不平等的性价值观──儒家的“女为男用”原则。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桐城文献繁盛,其乡邦文献编纂活动自方学渐首开先河,遂代续相承、形成传统,绵延300年不辍.桐城乡邦文献载体形态极为丰富,以诗歌和古文总集为代表的通邑文献,分别对应着桐城深厚的诗学和古文创作传统.众多桐城文人自觉以保存先辈文献为己任,终其一生甚至世代相传致力于乡邦文献整理事业.乡邦文献的接续编纂对于表彰桐城先贤精神、树立乡土意识、建构龙眠诗文传统以及滋养传播桐城文化等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郭英德 《学术研究》2008,5(3):123-130
本文以明清蒙学的教育内容及教育效果作为主要对象,从三个方面考察明清时期文学教育与戏曲文学生成之间的因缘关系.(一)文学知识与戏曲故事的生成.蒙学读物中的历史人物故事为戏曲创作提供了丰富而便捷的素材,其伦理内涵也为戏曲创作提供了明确的导向,进而培育了文人戏曲家"寓义于事"或"借事明义"的创作理念,促成了独特的戏曲之道. (二)文学思维与戏曲叙述的生成.八股教育所形成的文学思维方式与戏曲叙述的生成有直接关系,八股文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为戏曲的长篇叙事结构所借鉴,而其"代圣人立言"的文体特征造就了戏曲叙述的深层结构. (三)文学表达与戏曲语言的生成.文词派戏曲典雅绮丽的语言风格是"以时文为南曲"的产物,更进一步看,则与戏曲家早年接受的蒙学教育有关,传统蒙学教材大都是整齐、对偶、押韵的诗歌,这种诗歌教育对戏曲语言的生成具有深远影响.总之,明清文人士子经由特定的文学教育所形成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成为戏曲文学生成的催化荆,并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戏曲文学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受张载、程颐、朱熹等宋儒及其后儒家学者立宗子法理论的影响,明清时期徽州不少宗族在本族内部设立宗子并建立相关的制度.在设立宗子的各徽州宗族内部,宗子拥有权限不等,或仅享有主祭权,或享有主祭权兼及其它族务管理权.设立宗子是从血缘和宗法精神的角度考虑,若宗子不胜任,徽州宗族往往弃之而择贤任能.从总体看,徽州宗族实际控制权主要掌握在族长等人手中.  相似文献   

15.
任志强 《兰州学刊》2010,(5):185-190
明清政府在推行垦荒政策过程确立了荒地占有制度,它以官方颁发的文书为证明,承认人们对荒地的占有,在特殊情况下,承认事实上的荒地占有,因此,荒地占有的性质主要是一种权利,特殊情况下是一种事实。官方并不允许人们肆意占有荒地,同时不得违反公共利益和国家法律的规定。荒地占有制度,有利于定纷止争,激发人们开垦土地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古以来 ,中国历代王朝均极为重视对包括残疾人在内的鳏、寡、孤、独之人的生活救助。明清两代 ,与政府的残疾人救助政策相呼应 ,各地士绅从稳定地方社会、维护既得利益的目的出发 ,纷纷成立救助机构或团体 ,在一定范围内收养残疾孤贫或从物质上提供帮助 ;散处各地的宗族也竭力提倡并尽可能地帮助同族的弱势群体 ,尤其是缺乏生活能力的残疾之人。国家、社会、宗族与家庭一起 ,共同构筑了一个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贾宝玉身上无论男性性格还是女性性格,其表现都是比较明显的,并以其男性性格为本体,两者相互融合、参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曹雪芹为了表达他的文化理想和对未来文化转型的展望,赋予了他这种双性化的性格1。但是究其深层原因,这种性格类型的形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明中叶以后思想界和文学界的新思潮的共同基本内容是:肯定人的生命的自然性,否定理学对人性的压抑;肯定女子的智慧和创造力,否定“女子弱智”的观念;肯定人的自然情感,尤其女子对爱情的需要和追求,否定理学对人的情感的压抑。  一、理、欲关系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8.
明清文学世家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真瑜 《中州学刊》2006,(1):218-223
文学世家是一种与文学流派不同的作家群体,其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在明清文坛上,文学世家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文学世家的形成有其多种原因,文化积累和文学传承是其形成的基本规律。文学世家在创作上会具有一些家族文化意味,其具体表现是在文学活动中的家族群体参与、家族意识及家学传承。与文学流派有很大不同的是,在文学世家中女性文学创作是一个重要存在,并成为文学世家的文学亮点之一。文学世家在明清文坛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主要表现为一个文学世家在理论或创作上某一方面的优势或特点,既是对文学发展的巨大贡献,也往往成为某种文学样式在一定时期内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周明初 《广东社会科学》2022,(1):151-161+287
晚明万历年间至清初康熙年间,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段里,无论是作为通俗文学的戏曲、小说创作,还是作为传统文学的诗文创作,以及文学理论及批评,都达至极其繁盛的程度,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学大家和传世作品,堪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最后一个高峰。这个文学高峰与文学史上以往的以单一文学样式或一两种文学样式所形成的文学高峰不同,是一个复合型的文学高峰,不仅持续的时间很长,而且文学现象也异常丰富。作为一个跨越了两个朝代的文学高峰,突破了以往以朝代为断限的文学史叙述模式,对文学史书写提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存较为珍贵的几种明清少林武术文献就其文本形式而言,有印本、抄本之分,就其内容而言,则大致可分为拳棍刀枪谱拳谱与功法图籍三类。这批文献典籍的主要学术价值:一是全面反映了明清少林武术的基本含义,二是反映了明清少林武术技艺的历史脉络,三是为少林武术的非遗保护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