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朱晖 《可乐》2009,(10)
纪晓岚是个不拘小节的人。一年夏天,他和同僚在办公室闲聊,由于酷暑难耐,他索性脱去长袍打起赤膊。聊得正欢,忽听外面有人大呼:"皇上驾到。"几位大臣立刻整理衣衫,跪地恭候。纪晓岚慌了,穿衣服肯定来不及了,又不能光着身子见皇帝,情急之下"哧溜"钻到桌下。乾隆环视  相似文献   

2.
皇帝面前的每个大臣,几乎都知道"明哲"才能"保身",也大都想明哲保身免于被逆向淘汰,然而明什么"哲"才能保身?就未必每个人都有到位的悟性。就拿被当代历史剧热捧的纪晓岚来说,这个被当代编导誉为"智慧化身"的大清国家图书馆馆长,一度在皇帝面前摆不正位置,被皇帝大骂一顿后,方才对号入座,找到了"哲"之所在,遂固宠三十余年,成为朝堂之下的不倒翁。  相似文献   

3.
清朝嘉庆年间,一次皇帝庆寿,钦命举行贺联评比。大臣们纷纷将拟成的联语交上去,唯独广西北流一个名叫李绍仿的状元不交。待名次评定以后,皇帝才发现没有李的贺联,忙问他何故不交。李绍仿不慌不忙地回答:"我如若交卷,则非排首名不可。"群臣们认为他口出狂言,都侧目讪笑。他便将拟好的联语交上,皇帝一看,不禁龙颜大  相似文献   

4.
有一道面试题,问的是:"你认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有人回答"舒适的环境","宽松的环境","友善的环境",不一而足。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较令人满意的回答却应是"逆境"。就如篮球小皇帝詹姆斯,若没有当年在"骑士"的独挑  相似文献   

5.
梁淼 《淮海文汇》2011,(6):47-47
最近偶尔看到有关纪晓岚的一则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一次,散朝的时候乾隆突然兴致来潮,叫住刘墉说:“刘爱卿,我今有一题,你仔细想想,明天上朝时回答我。”刘墉称是。  相似文献   

6.
梨枣与牙签     
正翻阅《中国电视报》,在"史海钩沉"栏目下有一篇《纪晓岚与〈四库全书〉》的文字,注明是根据《百家讲坛》提供的素材整理而成。如何评价《四库全书》和纪晓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当由专家们去研究。这里想说的是:作为学术性的栏目,且以《百家讲坛》之名介绍"国学"知识,却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实属不解。乾隆从维护清王朝统治的政治目的出发,对于纂修《四库全书》极为重视,多次颁发谕旨。文中引用  相似文献   

7.
程济,是传闻中随同建文帝出亡的重要的从亡人员,其形象的建构与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靖难之役"后,迫于朱棣的政治高压,建文臣子程济的事迹未有记载。在朝廷政治氛围松动的情况下,史家把程济建构为逃亡忠臣的形象。到了嘉靖末年,史家将程济的形象由逃亡忠臣演变为随同建文帝出亡的从亡忠臣。南明弘光朝时,朝廷认可了其从亡忠臣的形象。入清后,程济逃亡还是从亡被模糊化,而其忠臣的形象得到了强化。  相似文献   

8.
丁耀亢传奇<表忠记>创作有三个特点.一是秉承皇帝的意图对<鸣凤记>再创作.作品不仅刻画杨继盛竭志尽忠的死谏文臣形象,而且重在表达汉族士大夫对清王朝恩遇忠臣谏士的感激之情.二是创作有着鲜明的时代政治需求.顺治帝对<鸣凤记>的"思以正之"是一种政治标榜,即对降清汉臣既利用又猜疑打压的矛盾所致.三是作品内涵体现了创作主体外在诱惑与内心追求的交织.作者最终以功名的放弃来求得人生立言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中"金入洪炉不厌频,精真那计受纤尘.苏门果有忠臣在,肯教坡诗百态新"一首,皆为肯定意义,意谓苏门如果有忠臣,定会如苏东坡一样,在"百态新"方面有更好的创新与发展,而不会独让苏东坡在这方面发挥.  相似文献   

10.
自1954年《春柳堂诗稿》发现以来,关于《春柳堂诗稿》究竟是不是乾隆时期作品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而主张《春柳堂诗稿》是乾隆时期作品的王牌证据,就是把诗稿自序中出现的"我皇上"一词是解释为专指当朝皇帝。笔者2015年刊文《"我皇上"一词用于称谓前朝皇帝事例举隅》,列举8个使用事例,证明"我皇上"一词也可以用于指称前朝皇帝和历代皇帝。之后,张志先生撰文《"我皇上"称谓前朝皇帝八个例证的考证讹误》,对拙文提出全面质疑。针对张志先生所提出的质疑,笔者逐一进行了具体说明和进一步补证。事实证明:"我皇上"除指当朝皇帝外,确实可以用来称谓前朝皇帝和历朝皇帝。仅靠"我皇上"一词来证明《春柳堂诗稿》是乾隆朝作品是不成立的。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与伴侣》2014,(8):61-61
爱卿听旨数学老师名叫道光,有一回上课铃响了,道光老师刚进教室我就大声地说:"皇上驾到!"全班同学很有默契地回应:"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瞬间整个教室沸腾了起来。道光老师看了我一眼,貌似很配合地说:"众爱卿平身!黄爱卿听旨,到操场跑道跑20圈再回来上课。”20圈跑下来,累得我中午饭都没吃。  相似文献   

12.
野山 《华人时刊》2008,(3):70-74
"一个好的CEO,肯定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华裔女性钟彬娴1999年接任雅芳全球CEO,她同时也带来了倾听的价值观。这位"百年雅芳女CEO第一人"坚信,因为没有人能回答所有问题,所以必须互相倾听。倾听可以让自己更强大。细数世界级的创业"大腕"、打工皇帝,几乎个个是倾听的高手。一位学者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相待。南隐将茶水倒入杯中,茶满了但他还是继续倒。学者说:师父,茶已经满了,不要再继续  相似文献   

13.
洪烛 《北京纪事》2009,(8):71-74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热播,使纪晓岚这位清代的大学士颇有点咸鱼翻身的架势,仿佛又活了过来。虽属戏说的风格,却把人物形象塑造得很传神。再现也罢,误导也罢,总之使老百姓备感亲切。真实的纪晓岚究竟是什么模样——似乎已不重要了,活跃在荧屏上的是他两百年后的替身,吸引着我们的眼球。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清宫  相似文献   

14.
一天,阿凡提和皇帝一起洗澡,皇帝问阿凡提:“凭我这模样到市场上当奴隶卖,能值几个元宝?”阿凡提回答“:最多值10个。”皇帝火了,骂道“:胡说!不提别的,光是我身上的这条绣花围巾就值10个元宝了。”阿凡提指着围巾说“:我说值10个元宝的,就是指这个东西啊!”在这个故事里;阿凡提所要表达的意思虽然没有直接说出,但言外之意却不言自明:原来皇帝“一钱不值”。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由于表达的需要,说话人往往运用一定的说话技巧,有意把话说得迂回曲折、温和含蓄。同样,听话也是一门学问,听话的人要善于把握说话人的真正用意。一般来说,说话者使…  相似文献   

15.
●金对全说:"怎样才算低调的高境界?"全回答:"去掉自己的一点一撇,不炫耀自己是金子。"●二对一说:"怎样才算低调的高境界?"一回答:"减少自己的一横,少显摆‘二’。"●讲对井说:"怎样才算低调的高境界?"井回答":不说话,保持沉默就行。"●凸对凹说:"怎样才算低调的高境界?"凹回答":让突出的部分低下去。"  相似文献   

16.
张雨 《老友》2011,(10)
我国文学史上,有不少一字诗与半字诗,读来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日偶见江心一艘渔船,船上渔夫正在垂钓。乾隆触景生情,令身边的大学士纪晓岚以一字赋诗。纪晓岚稍加思索就吟道: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顿笑,一江明月  相似文献   

17.
回环妙联乾隆与纪晓岚第四次下江南巡游时,因怕马吃庄稼,便给马嘴套上了马笼,不料行至一农家时马笼松脱,马儿跑去饮水,乾隆随口说道: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纪晓岚正无言以对,忽见农家院内一只鸡从鸡罩  相似文献   

18.
五代时人冯道历仕五朝八帝 ,且位不离将相、三公三师。欧阳修、司马光以“正女不从二夫 ,忠臣不侍二君”为由 ,指斥其为“无廉耻”的“奸臣”。二人的看法有失客观公正。对处于五代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物不能简单地以侍奉了几个皇帝来定其忠奸 ,而应看其言行是否有益于百姓、邦国  相似文献   

19.
为期十天的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已于2010年11月10日结束。一说起"户口",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东西,不禁思绪延展。而"户口"既然作为一项绵延两千多年的制度,定有其存在的必然理由。古代帝王及其朝廷中枢,对老百姓户籍,只有更严格勘察造册,没有一丝一毫松懈之意。若问,皇帝们为何喜欢查户口,听听他们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小太子顽皮好事,一日竟然坐到了老皇帝的龙椅上去玩耍嬉戏,被一位太监发现了。这还了得,这可是犯了僭越之罪:龙椅是皇帝的御用器具,旁人不得滥用。于是赶紧领着小太子去向老皇帝请罪,没想到老皇帝宽宏大量:"小孩子年少无知,不知者不为罪,罢了,罢了。"至此,太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位老皇帝的"不知者不为罪"也并非其专利,我们平常也经常说类似的话,特别是在一些礼仪性场合中,年少的行为不太合礼时,年老的一般都会以"不知者不为罪"而宽恕原谅。在这里,"不知者不为罪"就是在不知道情况的前提下做出了不合乎情理的行为可以不怪罪的意思,是挺合人心的。不知道的下一步似乎是当然不怪罪,要不就太苛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