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抢滩登陆“洋招生”去年10月以来,在我国广州、南京、上海、北京相继举办了一系列外国大学招生活动。来自英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教育机构,在驻中国使领馆官员的率领下,浩浩荡荡“杀向”中国经济发达地区。 10月13日下午,包括利物浦大学、爱丁堡大学等著名大学在内的英国26所高校在英国驻沪总领馆官员的率领下,在南京金陵饭店摆开阵势接受有关招生方面的咨询。由于英国教育的良好声誉,从头至尾,总共有2000多名家长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华美商合资、独资企业发展很快,在人事管理上有自己的特点。现就招聘、雇员工资待遇和绩效评估、培训三方面来看美商投资企业的人事管理。外商合资、独资企业有自主招聘雇员的权利,可以在中国任何地区招聘合格雇员,聘期由劳资双方签订合同确定。中方雇员除无业绩...  相似文献   

3.
4.
中美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关系不断发展。在华美商独资。台资企业不少都是在常驻代表机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法律角度来讲别、商投资的”三资”企业属中国法人企业而外国驻华代表机构属外国法人派驻机构不属中国法人因而在人事管理上二者具有不同特点。现就招聘雇员工资待遇和绩效评估、培训三方面来看美商投资企业的人事管理。美商在华无论独资‘合资企业都有自主招聘雇员的权利在中国任何地区招聘合格雇员不受限制聘期由劳资双方签订合同确立,中方雇员除无业绩考和违反公司纪律者外聘期未满不应辞退然而在美商投资公司工作的中方雇员被无…  相似文献   

5.
6月2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对北京“双解除”。至此,防治非典告一段落,标志着我国防治非典工作取得了阶段性重大胜利。当突如其来的非典病魔疯狂肆虐时,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同样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工作的数十万外国专家,也面临着一场考验。按惯例,在疫病流行时,专家们完全可以返回原籍。但在灾难时刻,仍有许多专家没有匆忙离境,而是选择了与中国人民同患难,共命运,坚守在全国数万个项目工作岗位上,同中国人民一道工作,共同抗击非典。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心,国家外专局的努力工作,外国专家的密切配合,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零感染,最终取得了抗击非典和引智工作的双胜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还没有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就有大量的跨国公司考虑,要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与研发中心,以最新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赢得中国市场。截至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0家在中国投资,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达400家之多。其中朗讯麾下的贝尔实验室是跨国企业在中国建立的规模最大的研发机构,目前已拥有科研人员500多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过圣诞节,老外也过春节,这是一个文化交融的世界。让我们来看看身边的老外怎样在中国过大节。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什么最宝贵?人才。”不错,正是各种各样的人才保证了企业的生命力和活力。而对用人单位来说,如何才能高效、便捷地配备好自己公司的人才,同时所花成本又能保证最低?如何在需要一些临时性或项目性的岗位时,可以不用费神地解决问题?在单位员工休假时,又如何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顺利地接替位置?人才派遣会让他们得到满意的答案。人才派遣亦称人才租赁,是由派遣单位和被派遣单位签订派遣合作协议,派遣单位和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新型用人形式。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年营业额上百亿人民币的市…  相似文献   

9.
中美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天然沟通基因当我和何立强先生坐在一起,他的开场白,提出了个颇值得深入思考的命题:“同我一接触中国,就对中国人民和发生在这里的事物产生了由衷喜欢和浓厚兴趣(当然不是指一切)的感念一样;许多中国人一到美国,也会产生同我一样的感念,我觉得中美人民是容易和睦相处的。”“你是说中美之;同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天然沟通基因?”“对,就是这个意思。”何立强先生同中国的因缘,可追溯到20多年前,这段往事要讲起来也颇有些故事性。1974年,当何立强即将获得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时,…  相似文献   

10.
老一辈援华外国专家渐渐逝去,他们的子女也都人到中年知天命。鉴于他们援华的高度国际共产主义精神、为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及新中国的社会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子女被称为援华外国专家"红二代"。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征战早已愈演愈烈,而人才本土化的加速,则是"征战"升级的重要砝码。在今天全球金融危机动荡的复杂局面下,在华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依然在不断深入和扩展,因为,这是跨国公司实现其全球化战略的必然。本文以诺基亚、家乐福、宜家等著名跨国公司为例,介绍跨国公司在中国实施人才本土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如何在中国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有意在国际机构从事工作的中国精英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应聘角逐中胜出,得到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位?在国际机构工作是否如理想中圆满?在国际背景下与不同国籍的同事工作,如何面对不同文化造成的差异?在以中国员工为“大多数”的国际机构中工作,外籍员工有何感受?他们为何选择来中国工作、生活?与中国同事合作、浸染地道中国社会,这些“老外”是否会遭遇 “文化碰撞”?记者采访了英国文化协会、英国海外志愿服务社和法国电信集团三家国际机构,了解这些机构在中国的员工招聘和中、外籍员工的求职经历。  相似文献   

13.
关林 《人才瞭望》2013,(1):97-98
东海风高浪急,西南方向也暗流汹涌。中国用力应对钓鱼岛等东海、南海争端的时候,美国和日本右翼又在挑拨印度,试图设置另一条从西南方向围堵中国的战线。  相似文献   

14.
上一些岁数的中国人,对阿尔希波夫的名字并不陌生。新中国成立伊始,国民党政府给中国人民留下的是一个贫穷落后,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当时的苏联,把中国人民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向中国派出了大批专家。阿尔希波夫就是当年派驻中国的苏联专家组组长,并被中国政府聘为国务院经济总顾问。在华期间,阿尔希波夫率领着这批苏联专家与中国人民和衷共济、同甘共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1907年出生的伊·瓦·阿尔希波夫,28岁加入苏联共产党,曾获“苏维埃社会主义劳动英雄”的光荣称号。年轻的阿尔希…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月25日下午,在中国人民的传统佳节春节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长期参加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外国老专家、部分获“友谊奖”的外国专家和他们的亲属,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各位老专家、所有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和他们的亲属,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的祝福。人民大会堂东大厅华灯齐放、水仙芬芳、处处洋溢着祥和而喜庆的节日气氛,共有30多位外国专家参加了会见。会见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进行,老专家代表沙博理、谷内百合子、“友谊奖”专家代表杨振宁、西特里维·德米特里等4位专家先后发言,他们…  相似文献   

16.
17.
18.
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其主要动因有:降低研发成本、贴近中国市场、加强社区关系。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战略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本文通过对微软公司中国研发机构发展过程的案例来说明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9.
20.
在农历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并同他们座谈交流. 李克强首先向在华外国专家和所有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国际友人致以节日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表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外国专家来华工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人民感怀于心.邀请外国专家对中国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