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形成的过程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过了三年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努力,已经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并且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从此,我国就进入了以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全党全民在这个时期的总任务,就是要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  相似文献   

2.
一、过渡时期周恩来的发展生产力思想1952年下半年,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开始酝酿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9月向全党全国人民公布,“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都是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但是,两者比较起来,毛泽东更加重视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我们…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历史证明,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956年,我党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结束,标志着中国胜利地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1953年到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段光辉的历程。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领导全国人民逐步完成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比较顺利地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李世家同志文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第三部份,摘刊如下,以飨读者。——编者) 新民主主义社会,本来应是一个相当长的社会历史阶段,这是为其重大的艰巨而复杂的社会历史任务决定的。因为,且不说变农业国为工业国、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长期性,就是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具长期性。尤其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陈振祯  颜隆忠 《理论界》2004,2(4):255-256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条总路线,它们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顺利进行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过渡时期总路线坚持把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我国顺利地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向论社会主义过渡;党的基本路线从中心任务、根本目标、根本手段、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坚持的原则和精神等方面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勾勒出一幅宏伟的蓝图。  相似文献   

7.
<正> 五十年代我们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它的伟大成功,实现了无数革命先烈为之奋斗牺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良好影响。这是绝大多数人、特别是亲身经历过三大改造的人们的共同感受,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绝不是  相似文献   

8.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主要是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通过没收约占旧中国工矿业、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80%的官僚资本和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过去40  相似文献   

9.
1949-1956年,中国处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随着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也是不断变化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在建国初期党形成了"利用、限制"民族资本主义政策,并在建国后加以运用和贯彻。在过渡时期,党将"利用、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转变为"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党和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改造,使中国社会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0.
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回顾建国以来的历史,以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作指导,实事求是地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是完全必要的。但有的人把我们建国以来的历史看成漆黑一团,因而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产生怀疑;有的认为我国生产力水平低下,建国以后应该发展资本主义;有的否认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认为是搞农业社会主义;有的则认为我国目前还不是社会主义,认为我们所犯“左”倾错误就是社会主义搞早了。这些看法,不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了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我们需要对之加以澄清。一是搞农业社会主义还是搞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虽然,在1955年夏季以后改造的步子过急,但整个说来,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顺利地实现了如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早在 1 50多年前就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人的自由发展的思想。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并指出它是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大大升华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要进一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就必须以“三个代表”为指导 ,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凸显了发展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体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找到了破解“三农”难题的根本出路,实现了从“消灭农村”向“建设农村”观念的根本转变,彰显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趋向的必然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举措,勾画了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为主题,全面对社会核心价值观以及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两者间存在的逻辑关系进行说明,此外,还提出:想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功践行,需要把我国的传统文化作为根本依托,充分发挥其“涵养”、“滋养”和“营养”重要作用,推动双方实践逻辑的微观落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完整的经济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科学地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规律,深化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的认识。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为指导,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不竭的思想动力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宝贵经验。2 0世纪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实现的条件、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运行机制等方面对社会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 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要应对新的挑战 ,创造新的辉煌 ,必须进行理论创新。 2 1世纪也为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条件和空间。 2 1世纪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途径就是深入研究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 ,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实际 ;理论创新的主要内容就是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 ,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16.
进入新世纪,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江泽民总书记继承前人、又大胆创新,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想深入进行科学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艰苦创业精神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教育、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以及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基本任务的全面、系统的论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7.
农民集体的出现在历史上主要是过渡时期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产物,确立农民集体法律主体地位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健全意义重大,具有现实的法律依据.农民集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概念,既反映了我国“三农”问题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要求,又反映了我国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现存社会主义国家所进行的改革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有益探索。社会主义进程的曲折是前进过程中的曲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面临着许多新课题。如何解决好这些新课题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曲折性。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心鉴 《齐鲁学刊》2004,1(1):139-146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主义整体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明确提出并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从一个重要层面表明,当代社会主义已经跳出传统社会主义自我封闭、孤芳自赏的认识窠臼,正在以宽广的视野认识历史和认识世界,从而愈益接近和溶入人类文明的大趋势,这是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质是实现包括政治制度、政治权力、政治意识在内的政治资源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合理配置和使用;其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加强执政党自身的政治文明建设,要害是发展党内民主,注重制度建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发展和深入扎实地深化政治改革,是在全球化时代和我国现实国情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两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融合是社会主义改革的逻辑主线,"帕累托最优化"理论衍生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大讨论构成了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渊源。20世纪中期以南斯拉夫、匈牙利为代表的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分权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开创了实践视域中的社会主义改革。苏东社会主义改革的失败孕育了改革模式的分野,诞生了"市场主导"的西方市场社会主义思潮。国际社会主义改革的逻辑演进启示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融合的改革路径,完善国家干预经济的改革理论,坚持"结构型"改革的路径抉择,构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多维融合"的制度模式,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