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释然     
马卫 《山西老年》2014,(11):48-48
释然是老子"清静""无为"的内核,朱熹"天理""人欲"的外延。释然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的"采菊东篱下",苏东坡谪居黄州的"老夫聊发少年狂"释然是佛教的大彻大悟,道家的明礼智慧。流年似水,需要释然宽心;人生百年,惟有释然净性。漫漫人生,难免坎坷,与其锱铢必较一时一事之得失,不如以释然的心态,淡视花开花落;滚滚红尘,挫折难免,与其蝇营狗苟追逐隆名重利,不如用释然的心性,笑看云淡风轻。  相似文献   

2.
依据文献资料和审美经验,从考证日本二玄社<黄庭坚>一书所载赝品<此君轩诗卷>入手,理清长期以来围绕<此君轩诗>及其书作存在的认识混乱现象,论证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宋拓<此君轩诗卷>的真实性,对研究和鉴定山谷书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楠 《南都学坛》2006,26(5):82-83
《幻灭》是巴尔扎克自己看重的“风俗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小说,主人公吕西安是19世纪初漂流到巴黎奋斗拼杀的外省青年,巴尔扎克想借助他“理想——成功——幻灭——不甘心”的人生经历,为当时社会画像,同时为吕西安式的“巴漂族”青年提个醒,主人公的幻灭之路至今仍有丰富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神人形象与东方话语——论毛姆小说《刀锋》的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英国作家毛姆在小说《刀锋》中所展示的东方化及东方话语,肯定了毛姆对东西方化的理性、科学评价,特别是在二十世纪初殖民主义语境中,毛姆对“西方化中心论”超越的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湘灵歌》已争执多年,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诗的主旨上。本文从考辨背景入手,以三十年代的几则资料为据,得出该诗背影是“长沙事件”。该文还对诗的内容进行了较详细的文字训诂和章句分析,认为诗的主旨是“悲愤”,而不是其它。  相似文献   

6.
简单介绍了历史上士大夫文人的归隐情形 ,突出苏轼的归隐与他们有别。苏轼是心归而身未归 ,视功名富贵如蜗角虚名蝇头微利 ,从不贪禄恋权。苏轼常存归隐之心 ,只不过他是要回归到百姓中去。  相似文献   

7.
《鹤槎年谱》为晚清官员崇厚的个人年谱。该年谱可以为研究晚清官场、崇厚本人及《里瓦几亚条约》等提供重要的史料,具有不可小觑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8.
从《新原人》看冯友兰的理想人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所讲的人生的最高境界“天地境界”其实也是理想人格的型态。这里的天地境界是精神的创造,不是自然的的礼物,人必须自觉地用一种工夫,才能得到。这种理想人格的修养不仅需要对宇宙人生有最高的觉解即“致知”,还需要对此觉解的常注意即“用敬”。  相似文献   

9.
《江格尔》中所蕴含的人生理想,不仅涉及到了人类共同的理想主题,而且对理想的领袖人物进行了精心设计,是蒙古族人民对现实生活进行辨证的审视,对生活中的假丑恶进行排斥,对真善美加以放大的产物。史诗中所体现出的追求理想生活的精神,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战斗的人格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留学日本的第二年(一九○三年),在《浙江潮》上发表了《中国地质略论》(以下简称《略论》)。青年鲁迅为什么写这篇论文?以前曾有研究者认为,“鲁迅当时深以‘地质学不发达’之虑,……因此撰述这篇关于中国地质的论著,以示创导”。这是说,鲁迅为了引起大家对地质学的研究兴趣或对它的重要性的认识,而著此论文。最近,杨天石同志对《略论》重新注意起来,进行了考察、研读,他虽然指出“鲁迅写作《略论》”,是与沙俄帝国主义借中国买办商人出面骗取开采权以掠夺我国矿产资源“这一史实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的《边城》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独特的审美意蕴吸引着无数读者的目光 ,美丽的风景、美妙的风俗、美好的人组合出了一个充满诗意、人情的“桃花源”式的理想社会。但如果只迷于表象 ,疏于内涵 ,就不能真正理解作品。因此除了领略桃花源的自然美 ,更应该体会作品背后的人情美以及深蕴其中的作者改造民族精神品德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张炜作为一名有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道德理想主义者,从他的早期创作中就表现出知识分子在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对立中寻找、守卫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在他的新作<刺猬歌>中更鲜明地表现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对立.只是作者在对二者的对立和人与物的关系进行了更复杂的描写和更深入的思考,在寻求、守卫精神家园的尝试中出现了道德理想寄托的转移.  相似文献   

13.
《关雎》是《诗经·国风·周南》的第一篇,也是"《诗经》四始"之首,关于诗主旨历来聚讼纷纭。然就文本层面男女主人公的身份定位和文化层面礼乐制度的制约来看,《关雎》诗都体现了一种符合封建礼乐文化的有节制、有理性的男女恋情,是诗经时代理想婚姻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生命无奈的归隐--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大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工业文明宰割了猎园以外的的世界,两颗孤独受伤的心灵为了逃避周围世界的丑陋和疯狂,退隐树林,通过与大自然的太阳、森林、花朵、大雨的对话,重新建立起与生命源头的完整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篇用诗歌的语言描写的小说化散文。作品描写了天山深处伊克苏龙草场上草原与人的生命融合而不可分离的动人故事,在自然与人的体察中,揭示了蒙古民族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发掘这个草原民族久远的历史文化和雄强的生命伟力。  相似文献   

16.
从民族民间口头文学的视角探视《背带歌》的群体创造智慧、生命礼俗的传承、多彩的文化积淀、特殊的艺术手法和民歌的文学翻译等景观,从而肯定它的社会价值和它的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李树海作为“攀枝花文学”的代表作家,他的报告文学创作体现出了这一文学群体的精神风貌——健康、明朗和豪放,是逆于目前创作大气候的独特文学现象,也反映出了人文精神和理想主义复兴的新迹象。本文试图从中国报告文学的处境、走出神话的英雄主义文学、文学精神与艺术创造等方面研究李树海报告文学创作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章提出理想人物的概念 ,旨在揭示民间文化心态及其对戏曲人物和结构特征的生成作用。主要观点是 :1.由于战争作为获得功名富贵的机遇而发生 ,历史性事件因而被游戏化。人物由书生而突变为荣立战功的英雄 ,各种神灵起了决定性作用。女子也被男性化。 2 .戏中对功名富贵的炫耀以民众对改变生存状况的渴望为基础。《曲本》流露出民众对富贵者既嫉恨又羡慕的双重心态。 3.“上天”或神灵的意义在于填平理想与现实的鸿沟 ,使道德与功名富贵之间的因果关系得到合理化解释 ,戏曲因而成为民众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19.
《归田赋》与《归去来兮辞》两者同为对归隐生活的想象之词,且都用大量的篇幅描写归隐生活之趣,但由于作者的家庭生活背景和生活经历不同,他们有不同的归隐方式——归于自然中的山水与归于山水中的自然;有不同的情感基调——乐以载忧与乐以忘忧。因而两篇辞赋的归隐心态也大有不同,这不同表现为:被迫的逃避与自觉的返途。  相似文献   

20.
杜瑾焕 《南都学坛》2002,22(1):64-68
许地山“五四”时期的散文集《空山灵雨》充满了佛学色彩。它体现在“人生即苦”的价值判断 ,人生诸苦包括离乱苦、怨憎苦、情之压抑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生之旅的疲惫苦等 ,若想走出人生苦难 ,最便捷的道路当属宗教救赎 ,即要人们宽容、忍耐、自强、奋斗 ,重视自我的精神修养 ,建构新的自主人格 ,在参禅悟道中实现自我的精神超越和解脱。这种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追求 ,使佛学禅理与艺术追求实现了契合统一 ,明心见性 ,表现出作者独特的人格魅力 ,睿智思辩的思维方式与比喻、象征、暗示等艺术手法的结合 ,创造出优美生动、意味深长的意境、意象和意念 ,最终形成作品玄想空灵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