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亥革命是一次全国规模的、有各族人民参加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宁夏各族人民在同盟会领导下热烈响应,并对促进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史学界对此一直未予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在宁夏的革命主力——哥老会少有涉及。本文试就宁夏哥老会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及其与同盟会的关系诸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啯噜到哥老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哥老会起源于四川的噜。清道光末咸丰初,在与青莲教、边线会等教门、会党的长期融合、交流过程中,噜演变成了哥老会。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农民革命——近代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虽然被清政府镇压下去了,但我国人民反抗以满清贵族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封建统治权的斗争并没有中止,它只是改变了斗争的形式,在全国各地继续进行。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原来的太平天国地区,也变为与农民有一定联系的城市贫民和游民参加的哥老会运动,从公开的大规模的武装斗争,变成了秘密的会党活动。哥老会运动虽然产生很早,但它的广泛流传,却是在太平天国失败以后。太平天国革命时期,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分化农民革命,虽然收买了游民,以游民和社会败类组成的反革命武装——湘、淮军镇压了太平天国革命,但他们却无法消除地主阶级和农民  相似文献   

4.
哥老会与新疆辛亥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哥老会是一种民间的秘密结社组织,具有反清性质,在清末民初,曾多次与资产阶级合作,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重要力量。辛亥革命前夕,各地连绵不断的反抗斗争强烈冲击了晚清的黑暗统治。新疆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影响下,也掀起了革命高潮。哥老会积极参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迪化起义、伊犁起义以及在南疆发动了以哥老会为主的反对封建统治的戕官运动。该文针对哥老会在新疆辛亥革命中的活动和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余栋臣第二次起义与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义和团的起源与义和团运动的起源应该是两个问题,尽管有联系。"义和团,起山东",而义和团运动起川东,是余栋臣第二次起义,而非赵三多起义或朱红灯起义拉开义和团运动序幕。因为义和团运动与教案并无实质区别,组织与仪式只是义和团运动的一些外在特征,余栋臣第二次起义与义和团运动在一些主要方面相同或相近,余栋臣第二次起义直接推动半个河山的义和团运动,并与义和团运动爆发有内在联系。突破"山东说"、"北方说",可能会看到一个更为完整的义和团运动。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哥老会研究的重要论著大概可以划分为两种, 第一种是索隐派, 就是从传说和神话故事后面去寻找隐藏的历史; 第二种是史料派, 也就是从档案乃至其他文献中间去寻找蛛丝马迹。 其实两者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即洪门早期的这些传说和神话并不是完全没有历史资料可以佐证。 实际上利用民国时期的亲历者和研究者所提供的资料和研究, 从哥老会的革命叙事、 民族主义叙事、 会党成员的自我形象塑造、哥老会叙事的索引派和史料派等若干方面, 可以进一步地理解哥老会的起源问题。 这些故事的讲述, 证明了在哥老会的故事中, 有着大量霍布斯鲍姆概念中的 传统的发明, 但是历史显然成为他们身份认同和维系紧密关系的纽带。 就这样, 他们讲述的故事有多少依据固然重要, 但是他们为什么要那样讲述自己的历史, 却更是需要我们去认真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哥老会在长江中下游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世纪70~90年代,哥老会在长江中下游迅速崛起.曾国藩遣散湘军直接导致了哥老会的迅速蔓延;清同治年间,哥老会在两湖地区首先崛起,规模和声势已凌驾于活动不多、处于相对沉寂状态的天地会以及斋教等秘密社会组织之上;约在光绪朝中、晚期,哥老会势力从湖广地区伸展到长江下游,并在反对外国教会的过程中成为斗争的主角.至此,长江中下游哥老会的活动广为"世人所注目".  相似文献   

8.
哥老会是清末流传最广、势力最大的秘密结社。在其发展壮大之初,广泛存在于清军军营中。同治年间,大量的哥老会成员随清军左宗棠所部调防至陕甘两省,自此哥老会与陕甘地区的当地人民尤其是回族人民产生了密切联系,并在近代的西北社会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程颢和程颐弟兄二人(合称二程),是北宋时期的孔老二、儒家的代表、反动理学的奠基人。经过他们精心加工和阐发,孔孟之道的影响更广,流毒更深了。封建制度的卫道士说:二程“表彰六经,辟异端,以正人心,崇圣教,以端风化,使圣人之道,复明于世。”①一切中外反动派和历次机会主义路线的头子都足尊孔派。崇程是尊孔的一个组成部分。北宋  相似文献   

10.
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大地风雷激荡.太平天国的杰出领袖洪秀全高举革命大旗,率领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为建立和巩固农民革命政权,前仆后继,英勇奋战.波澜壮阔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鼓午和推动了各地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高涨,大江南北,黄河上下,以及西南地区人民的起义.风起云涌、汇聚成了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近代中国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在这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年代,我国西南边疆紧靠四川的云南昭通府爆发了李永和、兰朝鼎领导的农民起义.  相似文献   

11.
对明宗室采取以诛杀为主要内容的打击政策,是李自成起义军的一项重要举措。起义军在所到之 地,怀着对明宗室的深化大恨,给予明宗室以严厉打击,并使这一社会阶层由此而衰落下去。李自成对于 明宗室的政策,反映了当时广大农民的心愿,对于铲除腐朽的明宗室势力,动员民众起来进行反抗明王朝 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加区别的诛杀政策,在策略上也有所失。  相似文献   

12.
1962年第三期《新建设》发表了孙祚民同志的《试论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性质》一文,涉及的问题很广。结论是李自成大顺政权“基本上仍然是明封建统治政权的翻版”。我们知道,李自成大顺政权的性质问题,不仅涉及明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而且涉及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的性质。对这个重要问题,不能不发表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哥老会在四川被称作"袍哥"。哥老会一语,既指性质别异的兄弟结拜组织,更指人群结合与交往的方式。1935年,国民政府的力量进入四川后,即着手从社会统合的角度取缔和限制哥老会,从而引发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紧张。《四川哥老会改善之商榷》和《哥老会组织大纲》是反映政府和哥老会不同立场的两个文本。国民政府发现非但取缔和限制哥老会的政策无法推行,哥老会的结合与交往方式还渗透到公务员中,不得不颁布禁止公务员参加哥老会的法令,该法令的实施标志着国民政府的社会统合彻底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4.
朱明王朝到了万历、天启年间已经腐败得不可收拾了。公元一六二八年,“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已是“臣僚之党局已成,草野之物力已耗,国家之法令已坏,边疆之抢攘已甚。”朱由检虽一再下“罪已诏”,搞了不少简宴、“撤乐”的小玩艺,妄图支撑这座即将坍塌的宫殷。可是一连数年的“天灾流行,饥馑存臻,政繁赋重,外讧内叛,”终于形成了“群盗满山,四方鼎沸”,“元气尽澌,国脉垂危”的必然结局。公元一六四四年(崇祯十七年)三月,当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时,朱由检只好仓惶出逃,吊死在煤山上的一颗歪脖子树上。从而结束了明朝二百七十多年的统治。  相似文献   

15.
公元前一世纪七十年代,在意大利爆发的斯巴达克起义,是世界古代史中一次伟大的革命。这次起义波及整个意大利,历时三年多。起义最终失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起义军发生了几次分裂,削弱了自身的力量。为什么起义军会发生分裂呢? 苏联学者米舒林认为,斯巴达克起义军中有奴隶有自由农民,奴隶要求离开意大利回到自已的故乡以求得解放,自由农民则要求收回被剥夺的土地,不愿意离开意大利。所以  相似文献   

16.
杞绍兴,彝族人,籍贯,云南巍山县耳继苴村。追溯家谱原本蒙舍王细诺罗之后代,随之家道衰落,沦为庶民。杞绍兴父辈是靠租种汉庄主田土为生的庄户。当杞绍兴年纪尚幼,父亲就被清朝宫府杀害,他本人便被密滴李家汉庄主拉去作家奴,服侍李家的少爷。他聪明好学,利用伴读之便自已苦下功夫,逐渐掌握了文化,而且比李家少爷读的书认的字多,写的文作的对都强。当地穷苦百姓,凡逢年过节红喜白丧都争着请他动笔书写。李  相似文献   

17.
重评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的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不能归之于南下广东的决策。起义失败的真正原因是南下途中的领导错误造成的:即政治上的错误、军事上的错误、组织上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近年来整理并公布的一些有关1892年萍乡哥老会起义的资料,首先对这次会党起义的酝酿、过程、性质、特点和地位加以论述,说明这次哥老会起义是湘赣边界会党一系列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其次是通过对这一地区会党在1899年后所发生的历史嬗变的考察,认为20世纪之交的边界会党开始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19.
1890年和1898年的四川大足余栋臣起义,是近代中国反洋教斗争史上有组织、有纲领、有计划的大规模的反洋教武装起义。它前后持继十年,两度掀起高潮,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政府,推动了反洋教运动广泛、深入地向前发展,成为斗争进程链条中重要的一环。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指出它在整个反洋教斗争史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光绪十七年,哥老会在长江中下游沿岸城镇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外国教会的斗争,史称“长江教案”。斗争最初发生在扬州,后迅速蔓延到芜湖、江阴等地。与以往教案不同,在“长江教案”中,哥老会不仅把斗争矛头指向外国教会,而且也准备对清王朝进行“武器的批判”,从而把反对外国教会的斗争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