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在教师权成逐渐淡化,学生主体意识凸显的时代,师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师生冲突,教师要充分认识其积极意义。教师的教育失当是师生冲突的主要原因,建立沟通机制、走进学生文化、淡化“强者”角色、做到恩威并举是化解师生冲突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误会原是小说、影视和戏剧作品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作品中的人物一方误会另一方或双方互相产生误会,构成矛盾冲突,进而推动情节的发展.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并运用这种手法.因为,“误会”中饱含着一种有效的“激活机制”.语文教学中“误会”法的应用,主要是建立在吃透教材和熟悉学生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艺术地设计出教学中的“误会点”,在恰当的时机运用,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误会”,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展开讨论、争辩,甚至于研究,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进而推…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识和处理师生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学校的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经常遇上学生不服教育、管理、顶撞甚至辱骂、殴打教师的情况,于是不少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真不听话.我们管严了反而受气;看来还是少管为佳,免得与学生发生冲突。”如何认识教师与学生的冲突,怎样妥善处理这种冲突,是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 冲突,从管理心理学角度看,就是人们因目标不同而相互对立的状态。换句话说,  相似文献   

4.
教学交往不同于普通的社会交往,必须具有发展性。发展性的教学交往是师生之间自由民主的交往,同时教师对教学的进程与结果负有重要责任,教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组织和引领教学交往。教学交往中必然会出现教学冲突,教学冲突是教学交往过程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教学冲突即师生之间的对话和敞亮、碰撞和交锋。教师应在教学交往中学习如何引领教学交往,在教学冲突中学习如何管理教学冲交。努力造就发展性的教学交往。  相似文献   

5.
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冲突大多属于“频繁且低烈度”的冲突,都具有一定的“正”功能。我们不能只看到冲突的负面影响,而忽视了冲突的积极效应。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对师生之间冲突、学生之间冲突的现象和问题的个案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一般的学生冲突能促进个体变化、适应和发展,尤其在社会认知的发展上。冲突不仅有助于认知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重视和发挥冲突的积极效应,为我们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师生冲突主要包括学生过错冲突和教师过错冲突、课堂冲突和课下冲突、师生个体之间和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冲突、持续性冲突和偶发性冲突.教师与学生社会评价标准及价值观念的差异性、学生不断增强的独立、自由,平等、民主的意识和观念与教师的权力主义的对立以及师生交往中的障碍,是导致师生冲突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师生冲突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师生冲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相对于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当下我国高等教育系统形成了基于不同评价主体价值判断的高校教学评价多元话语体系。其中,不同的评价主体参与反映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多元评价主体之间必然会产生一些行动逻辑和价值冲突,如教师与学生评价之间的知识效用冲突、教师与高校评价之间的价值判断冲突、教师与同行评价之间的学术逻辑冲突等。基于此,教学评价应该从把握“教”与“学”的平衡点、注重核心价值而非工具价值、促进公允性和学术性相结合、遵循学术逻辑而非政治逻辑、推进学术效益与社会效益相连接等方面着手优化,以期推动高校教学质量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男教师持有多重社会身份,多重社会身份竞相角逐以实现在个体信念和行为中的凸显,个体亦经历着需要平衡多重身份间冲突的内心焦灼。为深入打开幼儿园男教师的心理“盲盒”,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范式,对8位幼儿园男教师的个人经验和意义建构进行“解释性理解”,借助主题分析六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尽管不同身份之间相互掣肘,幼儿园男教师也仍然体验着身份顺应。具体来说,男性身份与幼儿园教师身份之间的冲突,因幼儿园教师职业图景与主流男性气质的不契合,表现为外部消极评价与自我负向概念,并由此制造出职业隔离与劳动性别分工现象;与此同时,男教师亦因其“少数”与“异质”,体验到快速晋升的职业发展道路的捷径,因“少数”而成为“团宠”的人际互动关系;多重身份互动的核心在于怀揣着对儿童的热爱,在凸显教师专业性价值的基础上解构教师的性别身份,打破早期教育系统内部存在的性别差异与区隔。  相似文献   

9.
师德现状与师德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师德现状与教师劳动的严肃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距离与冲突,其原因在于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师职业声望的降低以及教学管理的松懈。师德建设必须在“高起点”上进行操作,事业心和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两条主线。  相似文献   

10.
高等教育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授课技 能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一个一线教师的工作实践出发,提出教师首先要在教学理念上有“服务学生、服务课堂、服务教学”的意识;在充分了解教学大纲,明确授课目的 、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划分出所授内容的难易梯度,有针对性的教学;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同舟课堂”辅助法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对学生表现的“及时评价,及时反馈”,起到激励和引导学生的作用,并通过传统教 学手 段与现代教育技术并用,提高授课的效率。教师自身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技巧的综合运用,将会使授课成为教师自身、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交叉的一种互动,以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教师自我强迫性情感冲突研究胡东芳对教师思维的调查研究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其一,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更多的直观性、情感性、矛盾性、曲折性,而不是通常所认为的“理性化”、“直接性”;其二,教师的思维经常囿于一种怪圈:只提问题而不回答;从一...  相似文献   

12.
“互助互教”是一项在集体动力理论、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指导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分组结对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能力,还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语文教学“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课堂“活”字教学实施需从“乐”、“情”、“美”、“智”四个方面入手,发挥师生的教学互动性,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4.
教学质量评估在反映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也反映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它具有“教”与“学”双方参与的性质,因此;学生给教师打分就成为教学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对教师下列评估指标的打分,具有很高的客观性和可信度。1.教书育人的态度。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九叶”诗人辛笛创作历程中的得与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笛早期诗歌中,存在着两组对立的力的冲突:一组是“传统”与“西方”的冲突,一组是“为艺术”与“为人生”的冲突。辛笛以其独特的诗化功能,将这些冲突因素有机地调和统一起来。这就使他早期的诗作精致紧凑、诗味清纯、内蕴深厚而繁复多姿。后期诗歌表现了对新生活的热爱之情,但在艺术上却失之于直白平淡和人云亦云  相似文献   

16.
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知”“行”是德育过程中两个关键的范畴。当前道德知行的冲突与错位是道德建设与教育中存在的极为突出的矛盾问题。通过对当代青年学生道德知行冲突与错位的原因进行探析。不仅可以为解决道德知行冲突与错位提供依据,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强化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与学关系始终是一个争论的焦点,体育教学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二者关系问题更是争论的热点。本文从教学论角度对体育教师与学生特殊主体地位进行了分析,对只有“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才能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的观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说:“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可是,传统的作文教学要求: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目前,许多学生家长和学生仍以这种标尺要求教师。遗憾的是,这把衡量作文教学的“标尺”实际上是套在作文教学上的枷锁,既约束老师,又危害学生。请再听听叶圣陶先生的谆谆告诫吧:“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秉承叶老的教导,笔者从作文教学的实际出发,找到的答案是:让学生批改,把作文的批改权交还学生;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积极发挥在作文评改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直接参与评改,并从中体会“文章不厌百回改”、“精自改中来”的真味。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认为,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统一,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方法也不仅仅指教师的教育方法,而应是教师的教育方法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整合。教学方法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建立在这一全新观念基础上的“四步式教学法”和“演讲试教学法”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国家认同与土客冲突——明清时期赣南的族群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的“寄庄人户”、清初已入籍的“流民”与土著的冲突构成了明清时期赣南族群冲突的主线,而前者与“化外”的“畲”、“猖”等人群最本质的差别乃是他们都被纳入了“国家”统治体系。因此,可以认为,流民与土著产生冲突并形成各自心理认同的前提是,流民接受“国家”统治,开始具有与土著同样的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