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诗补录     
《全唐诗》蔚为大观,是现存数量最多的一部断代诗集。但书海遗珠,在所难免。自日人上毛河世宁于乾隆年间撰《唐诗逸》三卷以后,王重民、孙望、童养年诸先生积数十年功力,又陆续辑录若干,结集为《全唐诗外编》。尽管这三位老前辈披沙拣金,尽心竭力,也还有目力未及之处。笔者最近从孔延之编撰的《会稽掇英总集》中又辑得九十六首,权作唐诗补录。  相似文献   

2.
(一) 最近,陈尚君辑校的《全唐诗补编》由中华书局出版了。这部一百二十余万字的著作包括修订过的《全唐诗外编》及新辑的《全唐诗续拾》,共收诗六干三百余首,句一千五百余条。它不但全面清理总结了近当代学人嵬辑唐五代佚诗的成果,而且在新佚诗的发现与鉴辨方面有极丰富的创获,体例上亦有创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的出版标志着唐诗(?)工作的重大突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嵬罗的宏富。《全唐诗》于康熙四十五年(1705)编成后不久,日人市河世宁(旧署上毛河市宁,1739—1820)就开始补辑佚诗,成《全唐诗逸》三卷。一九八二年,中华书局将王重民《补全唐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孙望《全唐诗补逸》、童养年《全唐诗续补遗》合刊为  相似文献   

3.
拙作《唐宋词体式初探》从横的方面探讨了唐宋词词牌的组合特点,本文拟从纵的方面理清唐宋词体式发展的脉络,以阐明词的体式如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唐五代文人词主要收集在《尊前集》、《花间集》、《全奁集》及《全唐诗》中,计有160多个词牌(失调名除外),敦煌曲子词发现以后,王重民编了《敦煌曲子词集》,任二北编了《敦煌曲校录》,合两书,共辑录了60多个词牌(失调名除外),去掉与唐五代文人词重复者(敦煌曲子词中也  相似文献   

4.
八二年,中华书局出版《全唐诗外编》,收童养年先生辑录之《全唐诗续补遗》二十一卷。童先生在较长的时间内,“留心辑补,随见随抄”,化了巨大的劳动,共得诗一千余首,摘句二百三十以上,词三十一首。是书集吉光片羽于一编,补《全唐诗》的缺漏,大大俾益于唐诗研究,这是值得欢迎的。全书偶有疏误的地方,如《全唐诗》已经载出的,不必补收;有些条目征引资料,时序过晚,可以另行补出较早的出处;也有一些条目误录。笔者通读全书,在含英咀华的同时,随手记下“溯源”、“志异”的资料若干条,愿为童先生添砖、补罅,以表助成的衷意。限于篇幅,这里仅选刊出部分条目。  相似文献   

5.
刘文刚同志《孟浩然佚诗新辑》(见《四川大学学报》1987年第4期),收孟浩然佚诗二首,佚句一联。他把《送张舍人往江东》一诗,作孟浩然佚诗辑录,值得商榷。 (一)《送张舍人往江东》作孟浩然诗,并非刘的发现。所谓“新辑”,其实是失于搜检。孙望先生《全唐诗补逸》(见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外编》),早已据《又玄集》辑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考察唐代语音,王昌龄的诗歌无疑是宝贵的材料之一.本文韵谱依据《全唐诗》卷一百四十至卷一百四十三所录王昌龄诗外,又补入王重民等辑录《全唐诗外编》(中华书局1982)所收王昌龄《城傍曲》和《题净眼师房》(26页)两诗,共计有诗184首,其中近体诗97首.韵谱在圈定王昌龄诗韵脚后,联系《广韵》进行归纳分析.韵谱分十四组,每组下有的分若干摄,每摄分近体诗和古体诗两部分.每部分先列平声,次列仄声.为节省篇幅,诗题太长者适当删节.文中书名号内的阿拉伯数字是该诗在《全唐诗》(1960年4月中华书局版)的页码.  相似文献   

7.
解放前,王重民先生从巴黎图书馆录出编号为伯氏二五五五的敦煌唐写卷子中七十二首诗(包括佚名诗五十九首和马云奇诗十三首),作了些整理工作,惜未定稿。1977年,舒学同志在王先生录文的基础上,参校了北京图书馆所藏缩微胶卷,以“敦煌唐人诗集残卷”的名称,首次刊布这七十二首诗于《文物资料丛刊》上。高嵩同志曾赴河西走廊,青海湖一带,进行实地踏勘和考察,对七十二首诗中一些地名位置作了探索,于1980年写成《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一书。1982年出版的《全唐诗外编》又将这七十二首诗,收编入第二编里。他们校辑、流布,研究这些唐代佚诗,作出很大的努力,但也容易造成错觉,使人误以为这七  相似文献   

8.
《全唐诗外编》出版后,余偶一翻阅,发现其中童养年先生所辑之《全唐诗续补遗》与《全唐诗》补重者甚夥,仔细翻检,得重出者百余条,分类排比,并与《全唐诗》校刊,名之曰《<全唐诗续补遗>校读》,交某刊发表。今又检得重出者五十余条,和前百余条,已过童编辑佚总数的八分之一。童先生辑佚,何其不严谨之甚也。姑仍仿前例,书成校读续篇,或与整理《全唐诗》者有一助焉。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坛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但是唐代诗人究竞有多少呢?历代有很多唐诗选集,就唐朝言之就有《国秀集》、《河岳英灵集》、《箧中集》、《中兴间气集》、《又玄集》、《才调集》等。据卞孝萱教授所考,尚有已佚的唐人选唐诗十三种,但不能明了唐代诗人的确切数字(见《文学评论》一九八二年第四期第25页)。宋代赵孟奎《分类唐歌诗》收一千三百五十家,诗四万七百九十一首,到明残存二十七卷,多数散佚了(见《拜经楼诗话》卷一)。明胡震亨的《唐音统签》收集了大量的唐诗。到清朝康熙初年,季振宜等编辑了《全唐诗》七百一十七卷。后来彭定求等合二者为一再编加补充成《钦定全唐诗》凡二千二百多家,诗四万八千九百多首。一九八三年中华书局出版了王重民、孙望、童养年合编的《全唐诗外编》。笔者对《全唐诗》和《全  相似文献   

10.
杭州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著名敦煌学研究家姜亮夫教授编撰的《莫高窟年表》,最近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刊行问世。亮夫先生早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从王国维学文字声韵之学。三十年代中期游学欧陆,在长达二年半的时间里,遍读巴黎、伦敦、柏林等地所藏敦煌经卷。其间曾受友人王重民之约,摄制韵书卷子,后成《瀛涯敦煌韵辑》二十四卷。归国后,又在通检斯坦  相似文献   

11.
由于历史使然,在中国现代史上,有这样一个特殊现象:一些人本身既是文学家,又是编书刊办报纸的能手。郭沫若、茅盾、巴金、郑振铎、赵树理等是如此,鲁迅先生更是这样。从1906年在日本筹办《新生》,到1936年逝世前主编《译文》,历时三十年。除他自己的著译和辑录整理的古籍外,他主持编辑和参与编辑的各种书籍有76种、各种文艺刊物20余种、丛书11种,自费印行13种,为“相识与不相识者”书作序跋43种,校阅并介绍出版的40余种。可以毫不夸饰地  相似文献   

12.
《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以下简称《变文集》)是一部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敦煌俗文学作品的汇编,多年来在敦煌学、文学史和语言学研究中曾经起过并且还在起着重要作用。此书编辑过程中,曾经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六位先生合力校订,出版之后,徐震堮、蒋礼鸿先生先后补充校订;近年来,刘坚、郭在贻、陈治文、项楚等先生以及笔者又继续补校。这些工作对于提高该书的校订质量以及进一步修订重版显然是必需的。最近,笔者再次研读《变文集》和  相似文献   

13.
晚唐诗人方于的诗集《玄英先生集》初编时为十卷,成书于其去世不久,录诗三百七十余首.宋以后有多种刻本、抄本,但其诗至宋代渐有散佚与误收,经宋、明、清几代学者的考订、辑补,现存最为完整的版本为清御定《全唐诗》本.《全唐诗》中所收方干诗作,除去已经前代学者考证为误收的十首外,其本集中重出一首,还有与贯休、戴叔伦、杜荀鹤重出而不能确定作者的五首,以及不能确定作者的一个断句,按目前考订成果,方干现存诗作三百四十首,断句五个.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1982年版《全唐诗外编》(下称《外编》)补孟郊遗诗十首(句)。我在搜笺《孟东野集》过程中发现“补遗”间有疏误,兹勘正五条于下。 1、《失志夜坐思归楚江》《外编》第451页据元李治《敬斋古今黈》十,以《失志夜坐思归楚江》为题,录“死辱片时痛”四句作孟郊遗诗,误。这四句系北宋刻本《孟东野诗集》(北京图书馆藏),蜀刻残本《孟东野文集》(北图馆藏)所原有(见卷三),是《夜感自遣》一诗的  相似文献   

15.
清人所辑《全唐诗》,于康熙四十四年五月初一在扬州天宁寺开局刊刻,至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初一刻成,愈时一年多。是书卷帙繁浩,为宋以来唐诗诸本中之最完备者。但是,如前人早巳指出过的,《全唐诗》编得很草率,舛误不少,需做大量的增删、考辨、校勘等工作。闻一多先生《〈全唐诗〉校读法举例》,岑仲勉先生《读〈全唐诗〉札记》、李嘉言先生,《〈全唐诗〉校读法》、《改编〈全唐诗〉草案》等,作了大量勘误工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出版之《唐才子传校笺》四册,由傅璇琮先生主编,国内有关专家学者执笔,体现了中国学者当前唐代文学研究的水平,为唐诗学的建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该书涉及诗人众多,某些部分尚有拓荒性质,加之国内有关基础研究(如《全唐文》补辑、《全唐诗》整理)尚未完成,缺乏先进的文献资料储存检索手段等,不足之处亦在所难免。今就该书卷六李约等传、卷七伍乔等传作补笺如次,以就正于傅先生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7.
敦煌变文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唐五代口语俗语材料。王重民等编校的《敦煌变文集》是搜罗最完备的辑本,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增订本,第三版)考释变文中的俗语词,颇多发明。近读变文,偶有所得,随手札记;这里摘录其中若干条。引文  相似文献   

18.
《后记》     
1979年,孙席珍同志接受委托,参加《郭沫若全集》编注的审阅工作,负责审校文学编1至5卷十多个诗集的注释。孙席珍同志对郭老有深厚感情。早年他曾是郭老的部下。解放后,他长期从事郭沫若研究,若有《郭沫若诗歌研究》等书稿,可惜在十年动乱中毁去。后来他又撰有《怎样进行郭沫若研究》等文章多篇。1981年以来,他长期认真仔细地对待《郭集》的编注工作,先后校阅了1至4卷的诗集十多种。后来,接到文学编顾问聘书,又校阅了《三叶集》一卷。  相似文献   

19.
宋代诗歌是很丰富的,无论诗人的数量和留存至今的作品都较唐为多。由于宋诗受到后人(主要是明清)的鄙薄和冷落,迄今为止还没有象《全唐诗》这样较完备的总集,不过我们仅从清人辑录的《宋诗纪事》即可窥探一些消息。历鹗说:“宋承五季哀敝之后,大兴文教,雅道克振。其诗与唐在合离间,而诗人之盛,视唐且过之。”(《宋诗纪事》序)《宋诗纪事》收集了3812位诗人的作品,就比《全唐诗》辑录的  相似文献   

20.
全唐诗拾遗     
前言蔚为大观的《全唐诗》,达九百卷,共收作者2873人,诗篇49403首,句1555条,是今存最完备的一部唐诗总汇。但它并不“全”。明人胡震亨在编辑《唐音统签》时说:“余以千卷签唐音,在亡之数,其犹幸相半过乎!”所以后人纷纷做补辑工作。继日人上毛河世宁之后,在我国最有成就的当是王重民、孙望、童养年诸先生。他们增补佚诗达二千首之多,可谓收罗弥富,功德无量。胡氏曾做过一项统计:唐代诗文集总计691家,8292卷。若“文笔定四占其三,诗大抵为卷二千”。而今存唐人诗集、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