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9 毫秒
1.
<正> 为进一步探讨瑶族历史,更充分地说明宋元时期瑶族已遍布于岭南地区,广东方面已作了初步的阐述,现就广西方面的情况进行探讨.《瑶族简史》称:“到了宋代(十一至十三世纪),湖南西南部的辰、沅、靖诸州及湖南南部广西东北部和广东北部的韶州、连州、贺州、桂阳、郴州等地,都是瑶族的主要分布地区,这时广西的静江府(桂林)所属的各县和融水等地区,也有瑶族的活动.”这一论断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2.
瑶族居住在我国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五省(区)的一百五十多个县(市),共有一百二十五万多人。关于瑶族族源问题,古今中外的史学工作者曾作过了大量的研究,也写过不少的专论,但是,看法不仅不统一,而且分歧似乎越来越大。以前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源于“长沙、武陵蛮”;另一种认为源于“五溪蛮”;第三种认为源于“山越”。近年来又出现了“多元论”,认为瑶族应包括以上三种来源。本文拟将自己在最近参加《瑶族简史》一书编写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向同志们求教。  相似文献   

3.
本文全面系统地描述了广西省大瑶山瑶族地区石牌制的基本含义及其发展演变历程,分析了石牌制在大瑶山特殊历史时期的法治和社会功能,在此基础上,针对瑶族地区客观的社会现实,立足于依法治国的社会大背景,从民间法和国家法两个角度,探寻瑶族地区法治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瑶族婚俗     
我国人口上百万的少数民族中,瑶族是居住最为分散的民族之一。在广东、广西、湖南、贵州、云南等省、自治区的广大山区,瑶族同胞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瑶族历史悠久,社会发展却十分缓慢。至本世纪50年代初期,有的瑶族地区已进入成熟的封建地主经济阶段,有的地区仍未跨越原始社会的门槛。传统文化在婚姻习俗中留下深厚的积淀,当人们考察瑶族婚俗时,看到的是一幅古老厚重而又形态万千的历史画卷。这里有原始婚俗的古朴遗风,也有人类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前进时不同社会制度和婚姻制度搏斗的投影折光,更有封建时代社会关系的深刻印记。细看这一  相似文献   

5.
瑶族是一个能歌善唱的民族,有以歌代信的传统习俗。所谓“信歌”(亦称为“寄歌”“放歌”或“传歌”),就是用歌来写信,这在自称“勉”和“金门”的瑶族中尤为盛行。信歌在瑶族民间流传的历史相当久远,准确年代无可考。解放后所收集到的“信歌”,如《桃川信歌》写于清咸丰五年(1855),但它并非是最早的一首。许多流传于民间的“信歌”手抄本,大都不注明年代,可能是由于世代传抄遗漏所致。据《广西大瑶山瑶族社会历史调查》云,瑶族人民直接用汉文记录本民族历史,最迟是在明末清初,其方式多采用歌谣的形式叙述。由此看来,“信歌”作为口头创作产生的年代,自然要早于明清了。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的瑶族分布地区辽阔,除连南和韶边瑶族自治县及粤北各县外,粤南的十万山僮族瑶族自治县有一定的数量的瑶族,而且他们和粤东的畬族也有某些关系。从族源来说,广东瑶族还和湖南、广西及越南瑶族有历史上的联系。解放前,中山大学和岭南大学曾就一些地区进行过调查,但局限性很大,解决的问题不多。解放后,为了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中央访问团和前中南民委会和广东省民委会先后作了  相似文献   

7.
全国首届瑶族当代文学讨论会于88年9月1日至4日在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召开。这次讨论会由广西作协分会、区民委、河池地区文联、广西民族文学分会及都安、金秀、富川等瑶族自治县联合举办。到会的区内外瑶族文学评论家、瑶族作家和有关方面的领导近70人。全国瑶族人口共140万,其中有80多万人在广西,占61%以上。新时期以来,有悠久历  相似文献   

8.
从瑶族神话传说看古代瑶族哲学思想●文丰义盘福东瑶族,分布在湘、粤、桂、滇、黔五省(区)的部分山区,大都居住在高山峻岭之上,因而“南岭无山不有瑶”的俗谚至今还在流传。瑶族人民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苦于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在瑶族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玉时阶教授等撰写的《公平与和谐:瑶族教育研究》一书,则是国内罕见的关于瑶族教育的专著。笔者读完此书,深有感触,不仅觉得此书选题很有价值,而且与其他成果相比,此书的确是很有学术深度与创见的民族教育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10.
瑶族服饰是瑶族人民情感的表述和记录,它的历史流变,是一部瑶族人民情感积淀、凝聚、物化、释放的演变史。瑶族服饰具有文化符号功能和性别符号功能。瑶族服饰文化随着瑶族人民的生活境遇和审美方式的变化和发展而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当代视觉文化冲击下,广西瑶族服饰文化受到极大冲击,瑶族的审美标准已不是以往的审美模式了,而是带有大众化和潮流的特征,其审美变化是一种新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1.
广西的瑶族地区经济经过解放后30多年的曲折发展,在农业、林业、畜牧业、工副业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形成了具有一定实力的经济基础。但和汉族、壮族地区相比较,其经济的落后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很明显。从商品经济发展情况看,仍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之中。自然经济状态不能使瑶族地区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而只能是停滞不前,甚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清晰地勾勒出苗、瑶族从先秦至近代的发展线索。作者认为,远在春秋时期,分布在江淮荆州地带的“三苗”部落集团内部发生了分化。其中先进部分形成了楚族;以盘瓠为始祖,以犬为图腾的部分,则集中居住在今湘西、黔东连接地带的山区,成为另一个民族群体,即苗族和瑶族的祖先部落。南北朝时期,瑶族开始与苗族分开,各自成为不同的民族。  相似文献   

13.
隋唐广东瑶族分布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瑶族居住广东,历史悠久,分布甚广。长期以来,对于瑶族在广东居住的历史状况,人们均认为,是“隋唐之际,由于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压迫,才从武陵、五溪迁移到湘、桂、粤三省的边境的(1963年《广东瑶族历史状况》)。”本人于1979年在《粤北瑶族历史的一些资料》(1979年《学术研究》第3期)中提出:“隋唐之际,粤北早已有瑶族居住”,“其先民在秦汉之际已居住岭南粤北”(见拙文《岭南瑶族来源的探索》,1983年《求索》第4期)的看法.经过几年来的讨论,持此看法的同志逐渐多了起来。如《广东少数民族·瑶族》(1982年广东人民出  相似文献   

14.
读了《粤北瑶族历史的一些资料》一文(见《学术研究》一九七九年第三期),有些不同看法。认为要解决粤北瑶族来源的问题,必须先解决瑶族的原始居地问题。但是,由于瑶族历史悠久、迁徙频繁、居住分散、语言复杂、称谓颇多,造成我国史籍记载较为混乱,给研究这一问题的民族史学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目前史学界有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源于“长沙、武陵蛮”,原始居地在今湘江、资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也有人认为在湖南的大部分和湖北、四川、贵州、江西、安徽、陕西等省的部分地区①;另一种认为源于“五溪蛮”,原始居地在今湖南、贵州之间②;第三种意见认为源于“山越”,原始居地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南京十宝店(一作  相似文献   

15.
瑶族历史悠久,创造了不朽的文化。但由于历代反动统治者的歧视、压迫,瑶族迁徙频繁,隐蔽深山,生产发展较为缓慢,因而还相当完整地保存着一大批反映该民族原始社会生活的民间故事。其中有神话、传说和大量的动物故事,成为我们研究瑶族的社会历史、心理状态和文学产生规律的珍品。瑶族神话甚多,尤以天地万物起源和人类起源的内容为众。诸如《密罗陀》、《开天辟地的传说》、《射太阳》、《射月亮》等,朴实地反映了瑶旗先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象女神“密  相似文献   

16.
古老的瑶族是中华民族中一个人口较多、分布广阔的少数民族,同时又是历史上迁徙较多的民族之一。他们在频繁的搬迁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瑶族独特的游耕生活,到明、清之际便初步形成了瑶族居住的“大分散、小集中”的集散特色,一直延续到今天。瑶族为何会出现这种集散特点呢?下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7.
略论宋王朝对瑶族的政策李默岭南瑶族的来源是复杂的。而一些学者认为是“宋至元代,湖南瑶族大量向两广边境迁徙”①而来。造成大量迁徙的原因是“宋王朝对瑶民的压迫和经济剥削的加深②”。张介文同志作了具体的阐述,一是“封建统治阶级不断地对瑶族的征剿,如‘宋庆历...  相似文献   

18.
瑶族是我国南方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源于古代荆蛮的一支——长沙武陵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因反抗民族压迫,逃匿于边远山区或深山密林中,保持原来的特点。到南北朝时期,这部分居住在山区的瑶族先民,被称为“莫徭”,隋唐时期仍旧称,宋代时则被称为“蛮徭”或“徭人”,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为今天的瑶族。本文试就瑶族原始社会的崩溃,及其绕过奴隶制的发展阶段而直接向封建领主制过渡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瑶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际性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2 0世纪 80年以来 ,随着文化研究热潮的出现 ,瑶族文化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 ,国内外的许多专家、学者纷纷撰文、出书 ,研究瑶族文化 ,特别是瑶族传统文化。谢明学、玉时阶撰写的《瑶族传统文化》(广西民族出版社 2 0 0 0年出版 ) ,就是这批研究成果中颇有特色的一本力作。当我读完这本书后 ,认真琢磨 ,深感是本难得的好书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一、该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瑶族传统文化。许多国内外学者都曾对瑶族…  相似文献   

20.
人类经历过漫长的原始游群生活和血缘家庭公社以后,进入到氏族公社时期。而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这一革命在文化民族中是怎样和在何时发生的,我们毫无所知。它是完全属于史前时代的事”。在这一革命过程中,人类又经历过群婚和对偶婚的发展阶段,才逐渐进入到父权制统治下的一夫一妻制家庭。人类家庭形态的发展,虽为经济发展所决定而有共同的发展规律,经历相同的发展阶段,但由于一些民族因周围先进或落后民族的影响,因此产生了家庭形态发展的不平衡性,使群婚、对偶婚家庭以变异或残存形态长期存在于阶级社会里。正因为如此,直到解放前,散居于广西、湖南、广东、云南、贵州五省(区) 的瑶族,虽然普遍进入了一夫一妻为基本经济单位的婚姻形态,但还保留有较为突出的原始社会的婚姻遗俗。本文拟从瑶族的民间故事传说、通婚范围、转房制,舅权、抢婚、不落夫家等几个方面,谈谈瑶族的几种婚姻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