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了。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杰出的汁人。1937年,当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里首次将《七律·长征》公之于世时,就曾经这样向世界宣告:毛泽东,“他是一个既能领导远征又能  相似文献   

2.
2007年9月6日,我们在埃德加&;#183;斯诺《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和海伦&;#183;斯诺《续西行漫记》(红色中国内幕)的诞生地革命圣地延安,在座落在延河之滨的杨家岭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延安大学举行纪念《西行漫记》发表70周年和海伦&;#183;斯诺诞辰10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具有返本溯源、回归精神家园的心灵兴奋和喜悦。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倡导建立中国特色的延安学,探讨延安学的研究对象和历史根据时,  相似文献   

3.
埃德加·斯诺和尼姆·韦尔斯是上个世纪30年代在中国最活跃的一对外国新闻记者。他们二位的名字早已深入到中国人民的心中。他们二位的煌煌巨著《西行漫记》(《红星照耀中国》)和《续西行漫记》(《红色中国内幕》),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系统地、真实地报道长期被新闻封锁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西北红色根据地。他们极大的成功的获得,不是轻而易举的,而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4.
1987年第3期《新文学史料》发表的安危整理和翻译的《鲁迅同斯诺谈话整理稿》,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这是安危根据从海伦·福斯特·斯诺那里得来的手稿原件整理的,发表时还同时发表了《埃德加·斯诺采访鲁迅的问题单》和安危的《鲁迅和斯诺谈话的前前后后》;人们的注意点自然是鲁迅谈话的内容,但安危的文章考订了提出“问题单”的人不是斯诺本人,而是海伦·斯诺;鲁迅和斯诺谈话的时间为1936年5月,当时海伦正在北京  相似文献   

5.
当你打开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著《西行漫记》这本名著时,其中一幅身穿军装,面带笑容,稍稍歪着点头的“山西娃娃”的照片显得特神气勃发,神采飞扬,他看似童性未退,却已是老战士身姿。这位“山西娃娃”就是今天仍然健在,现住山西襄汾县城关镇76岁的离休老红军王东平。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西行漫记》发表70周年暨海伦·斯诺诞辰100周年,由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和陕西省斯诺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西行漫记》与延安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9月6日在延安大学举行。会议主要围绕《西行漫记》、海伦·斯诺和延安学三个方面进行了研讨,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美国著名记者、中国人民的诚挚朋友埃德加·斯诺在新中国建立后曾于 196 0年、196 4年和 1970年三次访问中国。他对恢复和发展中美关系 ,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并给我们留下有益的启示。斯诺进步的政治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敏锐的观察力和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冒险进入陕北红色根据地采访,生动而朴实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工农英雄的革命业绩。他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以后,很快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在全球流传。毛泽东同志认为这本书是外国人报道中国革命最成功的两部著作之一。美国新闻界评论这本书“是经典性报告文学的样板。斯诺对中国共产党的发现和描述,与哥伦布对美洲大陆的发现一样,是震憾世界的成就。”由于斯诺的著作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反共的本质,首次报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为挽救中国作出的英勇斗争,影响巨大。激起国民党政府的惊慌和仇视,决定查禁斯诺的著作,以阻挠其流传。根据国民党政府的档案记载,被查禁的著作有以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斯诺、海伦热爱和研究中国文化历史,是为了深入理解与正确反映中国;《两行漫记》、《续西行漫记》和其他报道是介绍、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杰作;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及文化交流的发展,人们对斯诺、海伦的研究、认识会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实质,是传播“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它唤醒了中国人的现代意识。胡适正是运用“科学”与“民主”的思想武器,给传统思想学术界以极大的冲击,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当时,人们把他称作为中国现代的孔夫子或“现代的伏尔泰”。并且或多或少都从他那里得到过新思想的启蒙和思维方式的启迪。毛泽东同志在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提及自己“五四”时代的思想状态时,就曾直率地承认过这一点。他说: 《新青年》是有名的新文化运动的杂志,由陈独秀主编。我还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读这一本杂志。我特别喜欢胡适、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梁启超、康有为做了我的崇拜人物。(《西行漫记》)  相似文献   

11.
略论斯诺民主抗战思想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埃德加·斯诺民主抗战思想的理论基础 ,就是西方自由民主主义、反法西斯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思想理论。笔者指出 ,斯诺的民主抗战思想 ,即受其个人的主观理论所支配 ,但主要是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客观历史条件所制约  相似文献   

12.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采访无疑是一项最基本的业务。为使这项业务完成得出色,采访者须要有怎样的眼光,怎样的毅力,怎样的学识,怎样的人品?范长江的生平和他的书也许能告诉我们点什么。希望读者在读了我的这篇评介文章后,能进而读一读范长江的书,对上述问题作出自己的结论。一、明知征途苦,偏向西北行 1936年,范长江发表了《中国的西北角》。1937年,埃德加·斯诺发表了《西行漫记》(即《红星照耀中国》)。这两本书都是以中国的大西北为背景的新闻采访实录。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抗战时期从上海开始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进而到延安采访中共领导人并对外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思想,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当时的国际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又多次访华并出色地报导"今日红色中国",为最终帮助促成尼克松访华的破冰之旅、进而在沪发表指导中美关系的"上海公报"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重新追溯抗战时期斯诺从上海到延安再于解放后到北京对外传播中国共产党外交思想的历史轨迹,对正确处理当前的中美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1934年年底开始,向西南和西北进行的红军长征和剿匪,作为一对互动事件,不断吸引大众媒体的报道,把它们对剿匪的兴趣,引向中国西部;也使1928年之后媒体对江西剿赤匪的关注,与九一八事变以来因开发西北而不断升温的、对西部中国的关心两者合流。范长江和他所属的《大公报》及周边媒体的西部行记,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等作品,向全国读者敞开了与东部中国有别的西部中国,与白色中国相对的红色中国,这两个意味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另一个中国。西部中国与红色中国,从空间与时间、过去与未来多个维度,预告了全面抗战爆发后大西迁所塑造的民族共同体经验,既彰显着中国现代化进程所遭遇的迷茫与困境,又昭示了那些期冀和梦想。  相似文献   

15.
1921年4月.徐智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当时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满目疮癀,民不聊生1938年.他就读上海省立高中徐智平时阅读进步书籍.尤其巴金的《家春秋》、斯诺的《西行漫记》,这使他深受革命思想的启蒙教育.打开了他的视野,徐智回忆道.当时他写了一篇《世界的末日》(意味着一个橱世界的结束)刊登在班级墙报上.被地下党陈鸿提同志看到.  相似文献   

16.
1936年是中国国内局势大转变的关键性的一年。美国记者斯诺带了当时无法理解的关于革命与战争的无数问题,6月间由北平出发,经过西安,冒着生命危险,进入陕甘宁苏区。经过四个月的采访,他写成了轰动世界的杰作《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取名《西行漫记》)。在书中,他对早期形态的延安精神作了生动鲜活的记录和描述,  相似文献   

17.
爱德加·斯诺与海伦·斯诺的结合,为爱德加写作《红星照耀中国》创造了条件,也极大地激发了海伦的文学创作欲望;他们的分离又使海伦·斯诺全身心地投入到报告文学创作中,使她用毕生精力写出几十本有关中国革命与中国建设的报告文学,爱德加与海伦的文学创作既有相似之处,又风格各异。  相似文献   

18.
50多年前,美国的一位名叫埃德加·斯诺的著名记者,冲破了重重阻力,来到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国革命开创新局面的出发点——陕北。通过广泛采访,这位年轻的美国记者写出了第一本向全世界介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工农红军英勇斗争业绩的不朽名篇——《西行漫记》。作者在这本书中对红军长征这一举世震惊的壮举深为赞叹,他说:“这一激动人心的远征——它过去是激动人心的,现在它仍会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钦佩和激情。”同时他又为自己当时囿于客观困难而未能全面、深入地写出以长征为题材的新闻作品而遗憾,但他相信,“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一部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均引自《西行漫记》中文版“自序”及第5页)。斯诺的这一未竟事业和愿望,终于在50多  相似文献   

19.
埃德加·斯诺是第一位冲破铜墙铁壁般新闻封锁进入中国红色区域的美国记者。他的《西行漫记》(原名《红星照耀中国》)是忠实描写中国红色区域的第一部著作。由于斯诺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一生也可以说是从事调查研究、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一生。一九七○年十二月十八日,他同埃德加·斯诺谈话时说,他搞了几十年的调查研究。他一生中坚持和贯彻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在同党内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即主观主义的斗争中,他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不断地总结和概括调查研究的经验,把调查研究完全建立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