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长期斗争中积累起来的真理成分.马克思指出:“自然并没有制造出任何机器、火车头、铁路、电报、自动纺棉机等等.……它们是由人类的手所创造的人类头脑底器官;都是物化的智力.固定资本底发展表明:一般的社会知识、学问,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在社会生活过程底条件本身已经在多么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知识底控制并根据此种知识而进行改造”.马克思这段话讲的是生产力的提高,主要是科学技术的提高.但科学本身并不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它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一、生产力的含义生产力是人在生产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它表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力是全部人类历史的基础.(一)生产力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诸领域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为实现改造与控制自然以满足社会需要而创造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具有显著的特征,对社会的各方面包括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并最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物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以特定的活动方式创造出来的物质成果。物质文化是科技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物质文化的水平决定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科技发展使物质文化得到提升,推动了物质文化的进步,促进了物质文化的更新。二者的交互作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大力加强科学技术管理,利用高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笔者认为,在现阶段,进一步认识科学技术管理及其作用,加强科学技术管理,用科学发展观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一、科学技术管理及其作用科学,是一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社会实践中,认识和改造自然所积累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以及体现这些知识和经验的劳动资料。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但在管理学中通常是联系在一起使用的。因为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使技术…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发展史(含机械科学与机械工程发展史)是一门关于科学技术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综合性科学,它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历史经验的结晶。反映着科学技术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它是人类创造智慧和创造力发展过程的缩影,是人类创造发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为求生存与发展,为求得从必然走  相似文献   

6.
如何对待我们居住的太空船问题 ,实质上是一个在如何运用科技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同时 ,如何运用科技使人类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和发展自然 ,如何运用科技协调现实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人自身的身心关系的问题。要善待我们所居住的太空船 ,就不能采用纯自然生命循环系统方法 ,而必须做好三项工作 :(1 )来一个自然 -社会生态学知识普及运动 ;(2 )清醒认识科技活动的美丑二重性 ;(3)把解放自然与解放人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人类是在不断认识、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地创造、交流与利用多种多样的情报。情报最本质的东西是知识,它是人们组织物质生产、科学实验和文化教育方面必不可少的,是现代人类乃至未来社会的一种普遍需要,因此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进步有着明显的继承和协作的特点。所谓继承,就是人们激发业已积蓄的知识,启迪、诱发科学能力,在他人、前人知识的基础上创新、突破、飞跃,达到学术结构上更高层次,从而不断推动某一学科或者某一技术的向前发展;所谓协作,就是同时  相似文献   

8.
词汇的联想意义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认识的总和,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及其规律的揭示和说明。大学生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必须注重知识的积累,掌握知识积累的战略、战术和技巧。  相似文献   

9.
从生存论的角度看,在众多因素当中,利益的竞争是构成科技伦理问题产生的最基本根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满足和维持人类生存这一最根本利益的重要手段,科学技术为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享受,但由于不同主体间的利益上的竞争,造成了科学技术的盲目滥用,以至于使人类陷入严重的新的生存危机.实现科技社会向生态社会的实质性转变,将把人类引向通过利益的调整来解决科技伦理问题的健康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江海纵横》2010,(4):1-1
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的灵魂。在探索自然、改造世界的长期实践中,人类不断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不仅从物质层面改变了世界,而且在精神层面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历史表明,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和发展都伴随着科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发掘科技精神价值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周从标贾廷秀科学技术作为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中介系统,是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界的工具,又是促进生产发展的有力杠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科学技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幸福是难以尽数的。进入20世纪以来的科学,早...  相似文献   

12.
根据客观世界演化的"自然历史过程"(天然自然→人类→人类社会)和整个世界的基本构成(自然界-人文界-社会界),可将将科学技术分为自然科技、人文科技和社会科技三大门类.在考察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的基础上,认为物质生产、人的生产和精神生产、社会关系生产与科技三大门类相对应.从而表明:马克思的"全面生产"理论为全面科技创新观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竞争是人类的本性,故人类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人类特有的智力、社会组织以及资源和财富的私人占有制形式激发出人类广阔的需要、强烈的贪欲和对生存资源的占有欲.这些需要、欲望和相应的社会制度的结合,导致了人类社会内部空前激烈的竞争.竞争加快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生产力前进的步伐,从而为人类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由于人类竞争已超越了自然竞争的限度,打破了自然和社会的生态平衡,因而使人类社会、个体和自然界均承受了过大的压力、风险和危机.在恶性竞争中,社会对抗增加,社会关系恶化,社会危机增大、社会安全感降低,大量人类个体失去心理健康,自然界生态遭受巨大破坏,并反过来威胁人类的生存.因此,充分认识竞争的正反两方面作用,并采取积极的社会手段来克服竞争的不良后果,对于刚刚进入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制度的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乡土知识及其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乡土知识是乡土社区基于生产生活和智力活动总结和创造的关于自然与社会的实践经验和认知体系,它因其独特的“话语实践”而成为人类知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乡土知识在乡土社区和现代社会均具有多种显在或潜在的利用价值,本文对如何利用乡土知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系统工程思想在我国古代的建设工程中就已经有所体现.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建设事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相关的学科越来越多,这就更需要利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来指导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以便取得成功.人类改造自然的两重性,使得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摆在人类面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达到人类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指导着建设事业的发展,这就使得建设事业将要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因此,在21世纪,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将在建设事业中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因为,科学技术不仅是综合国力的一个主要因素,而且还是表明一个国家发达与否的主要标志。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提供的知识和方法,更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当今世界的国家经济、社会生活、人民教育等各项事业都与科学技术有  相似文献   

17.
近代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生活的便利和财富的增加,也给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即科技异化问题.以实践的观点,从人类的认识能力、道德追求和社会制度方面来看,科技异化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同时,从实践的角度也应该可能寻找到规避科技异化的有效途径.这个问题在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中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技创新在对自然界的利用及保护中是一把"双刃剑",同时又是利用与保护自然界的必经之路,而要从根本上缓解当代人类面临的利用自然与保护自然的矛盾,实现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绿色科技.  相似文献   

19.
教育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社会已经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毫无疑问,人类社会正在迈向21世纪,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对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作为重大国策。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处于龙头地位,担负着培养高级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重任。面对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20.
适度改造自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在追求发展时,应遵循适度改造自然的原则。本文从转变人类发展观,改变工业社会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消除贫困,发展绿色科技,控制人口增长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等方面探讨了适度改造自然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