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年学者张双志博士编纂的<民国治藏法规全编>,2008年由学苑出版社影印出版.这是该社已出版的<清朝治藏法规汇编>的姊妹篇,也是国内外全面系统整理和汇编民国时期治藏政策法规的第一部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少数民族宗法制度研究>于2006年5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全书60余万字.这是广西师范大学唐仁郭、钱宗范、王昶、陈雄章等十多位学者10年集体研究的结晶,是继1997年出版的<广西各民族宗法制度研究>和2005年出版的<中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宗法文化研究>之后,广西师范大学宗法文化研究团队关于中国少数民族宗法文化研究的又一部力作.综观全书,笔者认为该书主要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近读<李岚清音乐笔谈>(以下简称<笔谈>)一书,让人耳目一新.仔细拜读,深感该书是一部内容翔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图文并茂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4.
最近拜读了泰国人类学家博·卡差·阿南达博士著的<泰国瑶人--过去、现在和未来>(谢兆崇和罗宗志翻译,民族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以下简称<泰国瑶人>)一书,感触颇多.该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泰国北部瑶族的人类学研究>的基础上经补充、修改而成的.  相似文献   

5.
《民族研究》一九八○年第三期,刊载了谢国桢同志的《简介明万历刻本重修<贵州通志>》(以下简称谢文),谢文主要谈了关于该书的修纂者、该书关于苗彝风俗的记载以及明初将官马都督激变等三个问题。同刊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又刊载了魏治臻同志与谢国桢同  相似文献   

6.
央珍  Yang Dron 《中国藏学》2005,(4):122-122
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由藏学家张羽新教授主编、学苑出版社精心整理编辑的汉文历史文献丛书<民国藏事史料汇编>于近期出版.这是继<清朝治藏法规全编>、<中国西藏及甘青川滇藏区方志汇编>之后又一部大型汉文藏事史料文献丛书.其书收录文献120余种,约计2500余万字,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史料最全的民国藏事史料文献.  相似文献   

7.
包学雄博士的新著<民族自治区的养老保险(2006~2020):国民经济学视野>(以下称包著),已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该书立意深远,数据丰富,创新性突出,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拜读了由民族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的<瑶族文化变迁>一书,觉得该书是一部充分反映瑶族文化研究新进展的力作.作者玉时阶教授是广西民族大学瑶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科带头人.作者多年来一直从事民族历史与文化研究,已经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出版过<白裤瑶社会>、<瑶族传统文化>(合著)等著作14部,在瑶族研究领域产生了一定影响.<瑶族文化变迁>是在作者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淀基础上问世的,凝聚了作者多年的研究成果和心血.十年一剑,其影也彰.通读全书,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突出的价值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钟惺的评点在晚明颇负盛名.除了<诗归>外,钟惺还有不少评点著作,其中<钟评左传>、<唐诗选汇解>、<刘文成公全集>三种,评点细致,表现了钟惺倡导读书、学古,以及追求"真精神"的文学观,值得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的经典之作,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和解读,其中不乏精到的见解.但也存在以偏概全、曲解原意等种种偏颇.本文创新解读视角,以乡土社会中公私群己关系的构建及其整合为主线,在纵向上有机贯通该书的一系列观点,在横向上深入剖析公私群己关系形成的乡土环境,由此积淀的整合方式以及交织于传统与现代之中的历史变迁.在推敲该书主要论点和论证思路的基础上.本文力求还<乡土中国>以本来面貌,并探讨该书带给我们的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11.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2.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5.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论近代中国海关缉私制度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海关行政管理权也落入代表外国侵略势力的外籍税务司手中,致使海关不能独立自主地行使缉私权.20世纪20年代,随着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南京国民政府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趁机收回部分海关主权,整顿加强海关缉私工作,逐步确立了近代中国的海关缉私制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