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现代多民族国家建设的核心意图是培养各民族对国家的整体认同感。对于多民族国家而言,作为文化共同体的民族与作为政治共同体的国家存在着冲突,这种身份差别扩大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张力。在国家建构中,多民族国家设计了不同的民族整合方案,其中苏联利用了"族群联邦主义"的政治化族际整合模式,澳大利亚采取了"多元文化主义"的民族整合政策,这两种民族整合方式在缓解旧问题的同时又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民族认同问题和国家认同危机。现代国家建设中的民族整合双重困境为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的民族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处理国家与少数民族问题上,必须强化国家能力建设,培养民族的向心力,提升民族的国家性。  相似文献   

2.
民族问题,从古到今是困扰许多国家的最头痛的政治问题之一。世界上所谓"单一民族国家"是很少的,绝大多数是多民族国家。在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历史是一部充满民族矛盾、斗争、冲突和战争的历史。民族自主是各民族的基本权利,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保障少数民族权利、避免和缓解激烈民族冲突的一个重要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视和采用。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多民族国家处理民族问题的一项普遍原则。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将"民族区域自治"写进了宪法,从而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被确定下来。在民族问题上,中国的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世界政治史上是一个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我国60年来的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在民族政策领域实施了一系列不同于苏联时期治理多民族国家的策略,如在主要的法律中强调实行人权和公民权高于民族权利的原则、取消身份证上的"民族"栏、实行民族文化自治政策、倡导民族群体间的宽容与理解、构建并强化国家民族认同等。这些策略的实施,与其构建公民社会的国家长远发展目标密切相关。目前,俄罗斯还处于公民社会建设的初创阶段,但以上政策的实施,无疑十分有助于其长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民族政策的得当与否最终体现在实施的效果上,清朝能够在辽阔的疆域上实现空前有效的统一,全面奠定了现代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坚固基础,揭示出清朝的民族政策总体而言是较为成功的。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清朝施行的民族政策对今天民族工作、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有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5.
现代国家或者说现代民族国家,是不同于传统封建王朝或者君主专制政体的一种新型国家形态。如何处理(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问题,打造现代民族国家的国家认同,促进多民族国家统一与国民身份、国家民族凝聚力建设的发展,是现代民族国家建设或整合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难题。本文对美国、法国、西班牙、墨西哥、土耳其和印度6个国家在其现代民族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民族问题及其治理举措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各国处理本国民族问题的主要政策及实践效果,从结果或成效方面对各国民族政策及治理举措的“得与失”进行了评价,总结了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启示,对我国现代国家民族共同体建设,特别是推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世界各主权国家中,绝大多数国家是多民族国家。如何在多民族国家建设上实现趋利避害是各国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前苏联作为世界上民族最多的国家,在多民族国家建设中既有一些可取之处,也有惨痛的教训。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兴衰之路:民族问题视域下的苏联民族国家建设研究》(张祥云著)一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呈现出新意。  相似文献   

7.
印度的民族划分和民族构成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政府否认印度的民族多样性,使印度众多民族的身份变得模糊起来。印度的民族构成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种族、语言、宗教、种姓、部落、历史传统和印度政府的民族政策等因素。本文从印度是多民族国家还是单一民族国家之争入手,对印度的民族问题展开全面探讨,就印度民族构成和民族矛盾的根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论苏联民族问题与联盟解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联是一个多民族大俄罗斯主义思想根深蒂固的联邦制国家。联盟成立时,斯大林对南高加索三国采取的简单粗暴做法伤害了少数民族的自尊心,强行吞并波罗的海三国则导致民族分裂主义的恶性膨胀。名为联邦制实为集权制的政体,使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几乎没有自主权,导致产业结构畸形发展。随着经济形势的恶化,造成地区封锁,经济矛盾又加剧了民族矛盾,并互相交织,恶性循环,大大加速了联盟的解体。苏联历届领导人在民族问题上的乐观估计和民族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重大偏差,为苏联解体留下隐患。苏共控制力量削弱后,这些隐患便如火山爆发,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历史上,无论哪个民族建立的中央政权,都把实行“德治”作为协调民族关系的实践策略,成为“以德治国”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内容。这是中国历史上沿着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方向上积累的重要“德治”理论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清代是中国封建时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我国的民族构成、民族关系、民族宗教这几个不同层面呈现出了趋同又分化、相伴又相生的“多元一体化”的局面,民族宗教问题十分复杂。为解决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清政府根据当时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民族政策。回顾和审视历史,其时所产生的民族宗教政策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族之间文化的差异在语言、习俗、宗教等方面有着突出的表现。正是有了民族文化差异的存在 ,我们整个国家的文化才更加精彩生动 ,充满生机 ,富有活力。但民族文化差异又确实是我国现阶段民族矛盾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本文围绕5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线索,对三代领导人的民族思想进行了分析、概括。而中国民族理论学科也正是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得到发展。新世纪,新阶段,新挑战,民族理论学科在指导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中,必须有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族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问题在许多国家都是一个非常敏感而又重要的问题,无论是政府部门、知识阶层还是普通民众,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重要性都有了新的认识。要解决中国民族关系问题,就要淡化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强化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国民意识、公民意识。真正要加强的政治认同的对象应当是"中华民族",而不是各自所属的"民族",对于56个"民族"这一层面的群体的认同,应该逐步"去政治化",保留各自传统的文化认同,尊重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宗教和生活习俗。  相似文献   

14.
对历史上保安族先民的一些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在保安族的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认为在保安族的民族过程中 ,其民族意识经历了一个潜民族、自在的民族与自觉的民族的变化过程 ;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过程中 ,保安民族内部的自我认同与其他民族对保安民族的认异在这三个过程中起到了促成、维系这一民族的共同体稳定的作用 ,也增强了保安民族的凝聚力 ;保安民族的最终形成是在他们迁徙到甘肃省积石山地区并定居下来后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撒拉族的族群认同以1954年政府确认其为一个民族以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成立为分界线。之前主要表现为与周边文化互动的文化群体;之后的种种族群想象和民族认同具象表明族群的政治性认同始终是族群认同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积德屯村是一个随明代大规模屯田而入滇的汉族村落,在周边白族的包围下生活了几百年。作为一个区域性“少数民族”,积德屯村基于共同的族群血统的历史记忆和地域(行政区划)两个认同要素,把可行性的根基认同与可见的工具利益汇合,实现了族群的认同,并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显示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主张民族自决转变到民族区域自治,中共不断探索并成功构建了符合国情的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适当模式。1940年代以前,接受列宁思想和共产国际决定,以民族自决为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方案。抗日战争期间,淡化民族自决观念,树立了民族区域自治的思想。《共同纲领》独创性地规定在全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在国家政治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1980年代,第四部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先后颁行,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设进一步得以加强,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及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创立并实施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条件。解决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民族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工作中心,坚持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田野调查为基础,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在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效果、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对长阳县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总结分析,提炼出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为当前西部开发、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消费在新疆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在对消费的民族特点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民族消费在发展民族企业经济、扶贫、增加就业机会和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与民族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和民族意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特定 民族共同拥有的大脑与机能系统的特点,也就是构成民族 共同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民族意识则应该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 的 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的民族意识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