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汉字的形体构成中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理据。这种理据是意识、制度、民族心理、社会习俗以及思维方式等文化取向的阐释,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时代性。《说文解字》中的门部字不仅反映了在中国古代“门”这一建筑结构的具体形制,而且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具有内敛特性的文化观念在建筑形式永久性上的深刻反映。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红色建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进行的革命、建设的感性记录,是红色文化的具象表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建筑空间语言。伴随党百年历史的时代变迁,红色建筑的内涵也发生着转变,经历了从传统建筑、革命建筑到典型建筑的嬗变,并在交融互通中实现了升华。从大历史观和全球史观视角看,红色建筑具有革命性与纪念性、民族性与世界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的时代特征,在历史发展的时空中既关照了历史传统又展示了时代精神。中国的红色建筑作为百年党史的物质承载,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红色建筑话语体系有利于展示党的百年成就与经验,有利于增加文化认同,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有效方式。为此,我们应在历史与未来的视域中深化红色建筑的学理研究;在民族与世界的辩证统一中传承红色基因;科学地保护与研究红色建筑,注重用红色建筑文化培根铸魂。  相似文献   

3.
建筑的生命力在于其文化内涵,建筑文化是建筑创作的灵魂,左右着创作的方向,特别是在对待建筑的全球化地域性和民族性的问题上应有一个正确的观念,即对不同的文化应予以尊重.通过比较中西方在自然观与审美观二方面的差异,总结出数与比例是影响中西方古建筑外形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并例举了其具体表现,以期在以后的建筑创作中能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4.
尚色习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有文化元素与符号表达。蒙古族在其日常生活中崇尚白色、蓝色、红色和金色,这些颜色除了出现在其民族的美术作品、日常生活器物与服饰以及传统建筑蒙古包上之外,也反映在其城市建筑的色彩上。在蒙古族占主导地位的境外城市乌兰巴托,城市建筑色彩的蒙古族特色比中国和俄罗斯的蒙古族城市更多体现了蒙古族尚色习俗。通过对蒙古国乌兰巴托城市建筑色彩的分析,说明城市建筑色彩对构建民族城市风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民居建筑词汇是布依语词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反映着布依族地区的风土人情,还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文章基于布依语第一土语,列举了一系列与住宅、建造行为、建造工具、建筑材料、建筑物状态等相关的词汇。通过对实例语料的考察分析,文章总结出布依语民居建筑词汇语义场具有开放性、生成性和民族性等特点,并归纳出该语义场的5种类型:类属义场、同体义场、顺序义场、“家族”义场和同义义场。此外,文章运用义素分析法,描写和分析了布依语民居建筑词汇语义场内意义相近的两组词。  相似文献   

6.
西藏的城市建筑深受高原地理环境、民族特性及宗教信仰的影响。西藏人民在建筑选址及建设上特别重视自然环境的作用,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西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建筑理念。民族生存方式、民族心理与审美取向,对西藏地区建筑文化个性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而全民信教的特殊性导致西藏建筑无论是在内部构造,还是外部装饰上都具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7.
试论云南民族建筑的文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民族建筑具有多元性、丰富性、原生性及景观独特性等文化特征,反映了各民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反映了各民族历史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家庭结构,还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类型、文化差异、审美心理、宗教信仰以及对外来文化的兼收并融。云南民族建筑是各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象征,是一份厚重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云南桥头堡战略实施无疑能极大提高相关城镇、村落和建筑的规划与设计水平,云南众多的历史文化村镇和传统民族建筑,都具有多样性和多元化特点。如何更好地结合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有效地促进民族建筑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这具有重大意义。文章通过对云南“两强一堡”的简要解读和对丰富的云南民族建筑文化资源总结,针对当前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城镇、村镇规划和地域性建筑设计创作方面,论述了对民族建筑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基本思路与具体策略,以便从中总结借鉴一些民间智慧来作为指导,充分发挥民族建筑文化遗产的“存史、资治、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侗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自然环境、风土人情、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的差异,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建筑文化审美特征。从美学的角度选取侗族最富有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特色的吊脚楼、鼓楼和风雨桥等建筑进行论述,可以向世人展现侗族建筑文化审美之精神风貌,丰富我国民族文化的宝库。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28至30日,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在成都西南交通大学举办了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暨中国民族建筑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奖表彰会。我校对保护中国民族建筑文化做出的突出贡献受到表彰,学校党委书记张福昌荣获“中国民族建筑文化保护奖”。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在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汉族地区,基层财政非常困难,成为建设新农村的制约因素。民族地区应立足现有的政策和体制框架,自力更生,积极探索内部化解财政困境的对策,保障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文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建设新农村的实践,提出了民族地区自主克服财政困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是新时期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使得少数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在政治心理、政治思想和政治意识形态上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必须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治价值观、平等民族观、政治参与、大众传媒、法制建设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政治社会化手段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明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要求。边疆民族地区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社会稳定直接关乎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团结,具有鲜明的政治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讲,通过制度建设来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是实现边疆民族地区优良治理的最佳策略。制度体系因其结构特征和构成逻辑所显现的耦合效应、嵌套关系、吸纳能力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满足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治理实践的现实需求,使其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机遇之中。制度建设之于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价值功用主要体现于:制度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而且可以形塑社会秩序基本样貌。也因此,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的制度建构应该着眼于:以制度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凝聚政治信任、以制度资源推进认同整合、以制度吸纳促进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参与协同治理。这既是化解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制度性策略,也是充分释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进边疆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14.
社区营造与民族地区乡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乡村文化多从文化的表象层面进行建设,一是相对现代文化或主流文化的认识,针对贫穷与落后的现状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造建设工程;二是从文化多样性原则出发,针对快速消失和同质化现状而采取的一系列保护工程。这忽略了文化空间及其整体性的内在关联。透过文化政策实现乡村社会的发展和文化自觉,社区营造作为一种强调社区自主的文化重构过程,对建立以民族村寨为社区平台的乡村文化建设机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等学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是建设高素质、高水平师资队伍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指出了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基本内容: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人格魅力;无私奉献、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提出从创造有利于师德建设的校园环境;明确道德规范,加强教师的思想教育;建立完善的培养、评价和监督机制等几个方面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之误区解读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针的提出,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问题愈显重要.本文旨在分析西部民族地区生态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误区,并对走出误区进行尝试性的探讨.提出以可持续发展为西部民族地区建设的指导原则,建立起政府、文化、科技、教育的多元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7.
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同时也找到了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贪腐整顿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整风和整党运动,从改革开放新时期推进党的廉政建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廉政建设的完善成熟。全面总结党的廉政建设经验,明确党的领导为核心,夯实思想教育为基础,筑牢制度建设为保证,紧抓权力监督为关键以及营造文化氛围为导向,对于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廉政建设,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由“虚”到“实”的根本转变,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着重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改进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认识辅导员应具备的特殊师德内涵,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继承与发展、修身与树人三个关系,以促进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9.
民族生态文化的构建——以香格里拉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一种新的文化支持 ,这就是生态文化。生态文化的多元价值观 ,决定了民族生态文化建立的必要性。构建体现文化多元性的民族生态文化 ,需要充分尊重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文化内生因子 ,吸收现代生态文化的精髓 ,构建具有民族文化特征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生态道德、生态哲学为核心 ,以生态化的科技和教育为手段的民族生态文化。在构建这一文化的过程中 ,要彰显民族文化个性 ,尊重民族文化发展 ,提供保持民族文化特性的技术手段。通过民族生态文化的构建 ,促进民族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北京是多民族杂散居的核心城市。目前在京的少数民族人口持续增长、分布范围广泛、年龄构成年轻化,这些特点对北京市建立完善的民族教育服务体系提出了要求。在相关教育政策的指引下,北京市的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民族特色彰显不足、部分民族村经济发展滞后、民族教育经费支持力度不足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加强资金支持力度、加强民族教师队伍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北京民族教育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