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宋书》中的词缀复的用法作全面考察。复不仅可缀于副词之后,也可缀于连词、动词之后。其中以副词为最,连词次之,动词较少。是魏晋南北朝一种颇为典型的词汇现象。词缀复在构词中已完全虚化,新词的意义实际上就是该词实语素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汉语自源性类词缀化是词根语素虚化为类词缀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派生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自源性类词缀数量逐年增加;词族扩容呈周期性变化;Abb式叠音后缀完全由词根语素构成。当代汉语自源性类词缀的逆同化现象是外来纯表音成分被实化为具有构词意义的词缀,再被实化为类词缀。条件是:复音外来词必须简化为单音节;汉语中必须有同音同构的语素作为逆同化的类推基础。路径是:在构词层面完成词缀化过程;在句法层面完成类词缀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从现代哈萨克语看突厥语动词条件式的发展过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Ⅰ、现代哈萨克语的动词条件式现代哈萨克语的动词条件式表示动作和行为发生的条件,由动词词根(干)后加构形附加成分-sa/一se构成,其人称形式由领属性词缀-m,-k,-ng,-ngdar,-ngez,-ngezdar及其语音变体表示,第三人称为零形式。如:第一人称,axsam“如果我开”,axsak“如果我们开”;第二人称,axsang“如果你开”,axsangez“如果您开”,axsangdar“如果你们开”;第三人称,axsa“如果他(他们)开”。否定形式的条件式则先在动词词根(干)后加表示否定意义的构形附加成分-ma/-me及其变体,然后依次  相似文献   

4.
一布依语动词虚化实例布依语中,有一些常用动词,在日常口语和某些语言环境中常有虚化的现象,这是布依语动词的重要特点之一。动词虚化,表现在:一、词义虚化,动词虚化后失去原有的具体词义,或者词义不再具体明确;或者可译可不译,甚至无须译;二、词性虚化,由原来的实词性动词虚化作副词、助词、连词等虚词,或量词、能愿动词等较虚的实词,或虚化为合成词的词缀。请看实例:例一aul,基本义是“拿”、“取”、“要”,虚化用法有:(一)用在主要动词前当能愿动词“要”。如:xiofxif~ganxhams.①学习勤问学习要勤问。mizgvasrau…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汉语中的动词性构词语素入手,将它们与古代汉语中相对应的单音词进行比较,对比单音动词降格为构词语素前后的语义变化,从而总结出单音动词语素化语义演变的显著特征,即论元结构由多价动词向单价动词转变;进入词法层面时,构词语素的语义也会出现泛化现象;动词中表示复杂(抽象)动作的多价他动词语素化演变的倾向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动词词缀“打+嘎子”在秦陇方言中是一种很独特的语法现象.秦陇方言中“打”作词缀与普通话相比较,它的实际意义已经消失,完全虚化为词缀,只能起到增加音节、增强句子韵律、舒缓节奏的作用.而且与“打”组合的动词大部分不能单用,与“打”组合后变成双音节词语,所以“打”又具有成词的作用,表示词根本身的动作具有“随意、不经意、不认真、稍微、应付”等色彩.秦陇方言中“打”作动词后缀时多带“嘎子”,作补语.针对秦陇方言中“打”作动词词缀的使用情况,在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从作前缀、后缀以及语言传承历史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7.
研究"动宾式动词+宾语"的搭配规律,从动宾式动词分类、宾语的分类、语素意义角度分析动宾式动词结构、动宾式动词+宾语的语义,认识其使用规律,以便能让"动宾式动词+宾语"能得到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8.
撒拉语祈使式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如第一人称单数和第一人称复数排除式以及第三人称单、复数形式没有差别。第一人称复数有排除式(我们)与包括式(咱们)之分。这些特点的形成与动词祈使式的来源直接相关:撒拉语保留着远古突厥语的一些形态,如撒拉语动词祈使式没有表人称的词缀。撒拉语身处多种语言接触环境,受非亲属语言的影响,吸收了蒙古语、汉语的一些成分。撒拉语还保存了同属乌古斯语组语言的土库曼语、土耳其语的某些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9.
"开X"类开始义动词的词义衍生与类推造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开X”类开始义动词。其结构为“开_”,多为动宾式合成词,共同的核心语义为“开始某项活动”。“X”为名词性语素与动词性语素。语义表示工具、处所、时间、动作等。其产生发展的来源一是利用已有的“开X”类动词衍生新义,二是利用“开X”类动词的格式类推创造新词。这类动词的不断产生是为了语言更加丰富,表达更加准确与生动。  相似文献   

10.
从语法构造和语用心理看动词形容词的重叠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词、形容词的重叠既与内部语法构造有关 ,又受外部语用心理的制约。语素多少、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素的搭配模式等影响着动词、形容词的重叠性。从心理感受出发 ,人们是否愿意接受动词、形容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所愿意接受程度的强弱是衡量动词、形容词重叠与否或重叠性强弱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试析英汉动词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化动词在逐渐失去本身意义的同时,它的作用和语法功能却得到了加强。它的构词能力、搭配能力、替代功能等都非常强大。此外,还可以使学习者的语言更加地道。总之,虚化动词具有一种虚化之美。因此,虚化动词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更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它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用语。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中的“由”和“由于/於”都可作为表因的因果连词,它们均由动词直接或间接虚化而来。动词“由”在虚化为连词的过程中产生了分歧,虚化的路径有两条:由动词直接虚化为连词或由动词虚化为介词,再由介词虚化为连词,但却殊途同归。而“由于/於”的虚化则经历了两个阶段:“由”和“于/於”凝固成词阶段和“由于/於”语法化阶段。“由”的虚化并没有对“由于/於”的虚化产生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说"搁"     
此文从一个新的语法现象——介词“搁”的出现入手,分别探讨了动词“搁”和介词“搁”的句法、语义特征,并对动词“搁”虚化为介词“搁”的过程、原因作了进一步的考察,同时分析动词“搁”虚化为介词“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虚化动词是一种语言现象,日常用语中随处可见.虚化动词在逐渐失去本身意义的同时,它的作用和语法功能都得到加强.因此人们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其语法功能上,过分忽略它们的词汇意义.本文以"have、take、do、make、give"为例,通过探讨"虚化动词+事件宾语"的结构来强调不同的虚化动词其使用范围也不同,诣在引起学习者对虚化动词词汇意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看”和“走”这两个词属于汉语基本词汇,但是近20年来,在汉语应用中逐渐出现了新兴的类前缀意义:“呈现某种趋势或状态”,与其他语素构成“看(走)×”式合成词。其作为类前缀的意义处于虚化过程中,既不同于典型的词缀,也有别于词汇意义实在的词根语素。它们具有和其他类前缀一样的特点:词汇意义大部分虚化,位置固定于合成词的第一个音节,构词上有能产性,可标记词性。《现代汉语词典》等对“看”和“走”新义的收载和处理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反映了词典收词的动态性和实用性原则。“看(走)×”式合成词的大量出现有语言内部和外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满语动词ak·"无"的语法化轨迹为词缀∠助动词∠实义动词。此外,动词ak·"无"有形容词的特点,其后面可附加词缀-mbi而派生新词ak·mbi"变没有"。连词ak·ci"若不"、"若无"是ak·mbi"变没有"的条件副动词形式。  相似文献   

17.
榆社方言重叠式形容词包括语素重叠14种和语段重叠3种。语素重叠又包含实语素重叠和词缀重叠。这些重叠形式既有整体重叠又有部分重叠,大多数重叠形式都属于一次生成的综合重叠,少数词缀重叠是多次生成的。综合重叠的"AABB"、"ABAB"的区别是,前者属于分散重叠,后者属于整体重叠。词缀重叠大多是叠音后缀的重叠,少数是与实语素黏着在一起的整体重叠或分散重叠。语段重叠都是包含了句法成分的重叠。  相似文献   

18.
清代满语中动词类汉语借词与满语固有词相同,具有构词功能,即在汉语名词或动词后面缀加动词词缀.根据构词特点,满语中动词类汉语借词可分为两类:一是依托于派生词缀的派生动词类借词,二是不依托于派生词缀的非派生动词类借词.其中,派生动词类借词在满语动词类汉语借词中占绝大多数.根据词法上的特征,非派生动词类借词还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n或ng辅音结尾的,一类其词干是以元音结尾的,在该类借词中,对n型词干的构拟进一步明确了一系列具有相关特性的语素变体.  相似文献   

19.
“自+动词性词根”合成词中的“自”具备作为词根而非词缀的特点和属性,确定它为词根,而非词缀,因而这类词应归入复合式合成词。在该类复合词中,“自”作为动作的发出者(或日施事者),与其后面的动词性词根处于同一结构层面,两者有着陈述主体与陈述之间的关系,因而判定该类词为主谓式复合词。  相似文献   

20.
以"头"为例,对"头"义的发展,以及"头"语素的实与虚展开讨论,可以看出,在复音词模环境中,语素意义的专门化或单一化,以及复音化环境,使语素只具有结构意义,是复合词末端语素虚化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