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俄罗斯文学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地位。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1872年,《中西闻见录》的创刊号上就刊载了汉译俄罗斯文学作品《俄人寓言》。20世纪初,中国文学与俄苏文学的相遇是人类精神史上一个饶有趣味的事件。两种文化背景既相同又相异的民族接受了几乎相同的文学观念,在各自不同的地域和环境下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曾是远东俄侨的文化中心,有过相当繁荣的俄语文学,产生过许多颇有成就的作家.这种文学,一方面继承19世纪俄国文学的传统,主要是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诗歌的“白银时代”相衔接,另一方面,又深深打上流亡者心态的印记,同时也受到侨居地的文化传统和生活环境熏陶,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 哈尔滨俄侨文学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批俄人迁居我国东北而产生的,十月革命后由于白俄流亡浪潮涌向我国而日益兴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始衰落,后因俄侨离哈而消失,并遂渐被人遗忘。但近年来,西方和苏联文学界突然对当年哈尔滨俄侨文学表现出浓…  相似文献   

3.
据苏联《文学问题》杂志1984年第10期报道,1984年6月5日至6日,在莫斯科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苏美两国文艺学家举行了首次普希金学术讨论会。在第一天的会上,世界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帕利耶夫斯基致词欢迎美国学者前来与苏联普希金学专家共庆诗人诞辰185周年。美国斯拉夫学家代表团团长韦尔(伊利诺斯州西北大学教授)代表全体美国学者致答词,希望已开始的学术交流会继续下去。第一个做报告的是与会最年长的苏联语文学家贝尔扎。他讲的题目是《普希金的多方面才能》。报告人提出,普希金完全可以进入文艺复兴时代最杰出的巨人(如但丁、达·芬奇等)之列。因为国内外的研究家们早已一致公认普希金是深邃的思想家、诗人、散文家、评论家、政论家、出版家、知识渊博的学者、人类历史和人类文化的赏识家。普希金的多才多艺还表现在他对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东北沦陷时期文学已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重视,逐步向深层发展。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伴随着民族灾难,东北文学以异常扭曲和复杂的面貌呈现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流程中。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文化统治下的东北新文学虽沦入沉寂世界,但并未成为一片空白。沦陷初期,在日伪统治较薄弱的哈尔滨,形成了以中国共产党党员和爱国作家为主体的进步作者群。他们受俄苏文学和“五四”以来“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创作了多篇抗日救国和暴露现实的进步作品,为沦陷区文学树立了正视现实、暴露黑暗的榜样。但整个文坛并不够景气,一些小说对现实的描写多处于表面  相似文献   

5.
印俄关系的历史,现状及对我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独立以来 ,同苏联——俄罗斯的关系一直处于稳步发展的状态。冷战期间 ,印度同苏联出于各自的战略利益相互支持 ,形成了“印苏特殊关系”。冷战结束后 ,印俄两国在当前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下 ,继续保持战略合作关系。印俄关系的发展将对我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一、冷战期间的“印苏特殊关系”印度苏联于 1 947年建立外交关系 ,但在 1 95 4年以前 ,两国关系比较一般。自 5 0年代中期开始 ,苏联为了抵制美国在南亚地区的渗透和扩张 ,开始同印度建立密切关系。当时美国在南亚的战略企图是 :建立并巩固反苏防线 ,阻止苏联取道陆路南下 ,确保西…  相似文献   

6.
孟长勇 《唐都学刊》2011,27(1):74-78
中亚五国居亚州腹部。其中哈、吉、塔与中国接壤,乌、土为中国近邻。中亚五国与中、俄同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共同签订有《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亚在19世纪前由俄国所辖,进入20世纪归苏联管辖。该地区汉学研究与俄、苏一样,经历了对中国"亲近"、"冷淡"、"汉语热"的阶段。18世纪始,俄国汉学确立和发展。进入20世纪,苏联"新汉学"随着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而形成、壮大和繁荣。先后有罗索欣、比丘林、瓦西里耶夫、阿列克谢耶夫、齐赫文斯基、李福清等在汉学研究上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苏联解体后,中亚哈、吉、乌东方学研究所对境内华人社群东干族以及当代中国的研究都十分重视和深入。在"汉语热"的今天,与中国合作建设孔子学院,促使汉语教学与"中国学"的研究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据《苏联斯拉夫学》1989年第3期报道,苏联和美国的乌克兰学家于1988年6月4—15日在基辅和利沃夫两地举行了学术会议,议题是:古代的乌克兰文学和乌克兰近代文学的形成。乌克兰科学院舍甫琴科文学研究所所长И.А.泽维林院士指出:改革为更准确、更客观地研究乌克兰文学史提供了可能,研究中不必再去回避那些“空白点”,但也不要忘记近代文学的根是在基辅罗斯文学之中。会上听取了9篇报告,内容涉及:18世纪后25年至19世纪初乌克兰精神生活的进展;基督教进入罗斯和古代乌克兰文学的发  相似文献   

8.
李海 《社科纵横》2009,24(4):89-92
阿尔里·阿尔布都立足于民族聚居的乡庄,在其表现东干人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小说中,民族意识像一条红线贯穿其中。他吸收各方厩的文化给养,尤其是对俄苏文学的借鉴;充满激情地书写民族历史;在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又有着清醒的批判意识,深切地关注着东干民族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中国学〔俄〕Л.古多什尼科夫Г.斯捷潘诺娃赵国琦译总的说来,苏联解体对俄罗斯中国学的水准并未产生不良影响,因为原苏联主要的中国学中心都在俄罗斯境内,有关的学者基本上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列宁格勒),部分集中在新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  相似文献   

10.
美国著名俄裔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V.V.列昂节夫于1987年访苏期间,在苏联的美加研究所同经济学博士B.M.库德罗夫就苏联经济问题进行了一次谈话。谈话内容看起来很浅显,但实际上却很深刻。谈话涉及苏联经济的几个重要弊病及苏联经济改革的方向,同时也顺便谈到了中国的经济改革。该谈话内容发表在苏联《美国:政治、经济、思想》杂志1988年第1期上,现摘译如下:列昂节夫于1925年离开苏联移居国外,1959年第一次访苏。他说,当时苏联的生产尽管增长了很多,但人民的生活水平、服务质量及人们的心情并未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俄著名汉学家M.Л.季塔连科[俄]编辑部文章身为哲学博士、俄罗斯远东研究所所长。全俄中国学家协会主席、俄中友协第一副主席的M.刀.季塔连科今年满60岁。他1957年赴中国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进修,毕业后先在苏联驻上海总领事馆工作,长达6年,后转入苏联驻...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世界人类学[俄]A.O.鲍罗诺耶夫等星泉译苏联科研人员在研究人类问题时,坚持严格区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影响范围,将人类学定义为“研究人类起源和进化、人类的形成和人体结构的正常变异的科学”(《苏联百科词典》中文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  相似文献   

13.
关于我国研究(包括文学研究和作品翻译)中国文学的情况,有必要作一全面性的回顾。首先,近15至20年来,这一领域的成果并未加以总结,分析也不够充分。全面回顾有助于突出最重要的问题和发现疏漏之处。另外一个原因是苏联的中国学研究(包括文学研究和作品翻译)日益受到世界汉学研究的注意,介绍苏联中国学(文学研究)的文章和评论在外国汉学研究出版物中相继出现。这些文章在内容的充实性和科学性方面水平不一,有时还带有一些有争议的、乃至错误的论点,看来这只能用文章作者缺少充分的情报来源或对苏联中国学的发展特点缺少明晰的了解来解释。本文的目的在于阐明六十至七十年代苏联中国学(文学研究)研究的概貌。  相似文献   

14.
据苏联《俄罗斯文学》1983年第3期报道,1983年2月9日是俄国著名诗人、俄国浪漫主义诗歌奠基人瓦西里·安德烈耶维奇·茹科夫斯基诞辰200周年纪念日。苏联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和世界文学研究所、国立托姆斯克大学以及作协等单位在列宁格勒联合举办了“茹科夫斯基和俄国文学”全苏学术讨论会。苏联科学院院士Д.利哈乔夫、俄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A.叶祖托夫分别致开幕词与闭幕词。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在苏联文学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同时也是苏联世界文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词。在第二次全苏作家代表大会上,吉洪诺夫作了《现代世界进步文学的报告》,他以“世界进步文学”为核心观念描画了一幅世界文学地图,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由于“进步”的政治性成为世界文学的评价标准。1957年4月,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举行的“关于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的学术讨论会从文学内部发掘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因素,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世界性”在于“民族普遍性”与“理想超越性”的统一,它立足于各民族共同的传统,同时又超越各民族局限,强调一种对世界性理想存在的表达。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其马克思主义世界文学研究为中国的世界文学研究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中国世界文学理论的构建,应该尝试建构一种新的不同的对“文学”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据苏联《社会科学》杂志1985年第3期报道,为了纪念伟大的俄罗斯作家契柯夫诞辰125周年,苏联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和苏联作家协会,于1985年1月23—24日在莫斯科举行《契柯夫与世界文学》会议。近20名学者在会上作了报告,其中有:《关于研究契柯  相似文献   

17.
乔艳 《唐都学刊》2013,29(1):86-90
文化批评是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但这一方法将华裔文学固定在“他者”的位置上,片面强调其与美国主流文学的差异性而导致了研究中的误区和偏颇。分析华裔文学中的成长主题、自传体裁、应许地思想等,可以见出华裔文学与美国文学传统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是美国文学传统的一部分,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对华裔文学的文化身份得出准确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与美国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的相关海域存在划界争端。1867年的《俄美割让阿拉斯加公约》使两国成为海洋邻国,1990年的《苏联与美国的海洋边界协定》划出两国之间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海洋边界,使海洋划界争端的最终解决成为可能。1990年协定20多年来的暂时适用,使争端至今仍悬而未决。对于俄罗斯来说,争端的最终解决需要综合权衡海洋划界、北极利益和渔业问题,在拒绝批准、暂时适用和有条件批准1990年协定之间作出抉择。  相似文献   

19.
“大一统”扼杀了文学的生命力──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初探吴国璋本文从列宁与无产阶级文化派之间在文化理论和政策方面的斗争的角度,主要探讨了导致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终结的一个重要原因:“大一统”扼杀了文学的生命力。作者认为在苏联文学所走过的几十年...  相似文献   

20.
刘增美 《学术交流》2008,(2):159-162
美国华裔文学现已成为文学和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受美国亚裔文学研究范式的影响,国内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往往从中国文化视角入手,相对突出了其"华裔"特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它的美国特征.然而,美国华裔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它首先是美国文学的问题.因此,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不仅要在中国文化中寻根,更应在美国传统中溯源.本文将从研究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多元文化语境下华裔文学与主流文学间的互动,以及自由主义传统对华裔文学的"美国化"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