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是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五日,张春桥化名狄克,在反动报纸《大晚报》副刊《火炬》上抛出的一篇黑文.在深入批判王张江姚反党集团的斗争中,剖析这篇黑文,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四人帮"中的重要成员张春桥从来就不是什么"正确路线的代表",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投降派.《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黑文不长,但毒汁四溅,深藏祸心.它以评论小说《八月的乡村》为名,把矛头指向坚持毛主席革命路线的鲁迅,为周扬在文艺战线疯狂推行王明右倾投降主义"国防文学"的路线摇旗呐喊,直接配合了国民党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一九三五年三月鲁迅为田军的《八月的乡村》写了序,热情肯定了这本反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人民的抗日战争,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抵抗政策的小说,指出这部书"有碍"于帝国主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对鲁迅战斗的一生作出了最正确、最全面、最充分的评价。当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鲁迅逝世时,中共中央、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立即发唁电给许广平先生,对鲁迅先生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在这同时,我们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名字,亦列入了鲁迅治丧委员会名单之中,这是鲁迅战斗一生的最大光荣。下面,是对于几份不同的鲁迅先生治丧委员会讣告和治丧委员会名单的研究与鉴别。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鲁迅先生病卒于上海山阴路(原名施高塔  相似文献   

3.
以火一般的激情赞颂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讴歌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鲁迅后期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个最为光辉的方面。这些生动感人的诗篇呼出了亿万革命人民的心声,唱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最强音,是中国革命的壮丽诗章。鲁迅后期诗歌无情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有力批判党内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热情赞颂革命武装力量的成长,充分表现了鲁迅无限热爱毛主席,坚决拥护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坚定革命立场和深厚无产阶级感情。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毛主席批判了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制定了一条先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路线。并亲自发动和领导了秋收起义,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鲁迅得知此消息欢欣鼓舞。自此他时时关注着毛主席领导的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和革命建设。一九三二年三  相似文献   

4.
凯绥·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 1867—1945),是现代世界美术史上以自己的全部美术生命献给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革命版画家。一九三六年,鲁迅先生在斗争极端复杂,又疾病缠身的境况下,自费出版了大型精印本《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这是鲁迅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种画册,也是遗留给我们最可珍贵的纪念品之一。鲁迅先生是把凯绥·珂勒惠支版画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一九三一年九月,鲁迅先生把凯绥·珂勒惠支的《牺牲》,作为第一幅介绍到中国来的版画,有着深刻的含义。它是对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革命战士的深切的悼念,是对杀害革命战士的国民党反动派的一个强  相似文献   

5.
A.鲁迅之“定格”一九三六年,世界文坛上有两颗宏朗的大星失坠,那就是六月十八日高尔基的死和十月十九日鲁迅的长逝。恰巧那时都在微微地下着雨;这是天公和人类共同的哭泣。哭泣俄国人的高尔基和中国人的鲁迅之死。但鲁迅没有死,鲁迅的战斗精神与年俱进,至死不衰,将永垂史册。从1881——1981,鲁迅在这个世界上已存在整整一百周年。历尽沧桑一世纪,伟大的鲁迅是经住了时间的考验的。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九日夜,当郭沫若得知鲁迅噩耗之时,曾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诗界革命"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实际上,早在梁启超于1899年正式提出"诗界革命"这一口号之前,已有不少诗人在进行着"诗界革命"的实践,而正是这些诗人或失败或成功的诗歌创作,促发了梁启超"诗界革命"口号的提出和理论体系的思考,其后又经由"专栏诗作"的进一步实践,最终确立了"诗界革命"的发展方向,并带来了近代"新派诗"的创作热潮。  相似文献   

7.
"文本性思想"与"非文本性思想"组概念的提出缘于鲁迅关于传统文化的一段论述。两者之间不存在对等关系,不能混同。鲁迅的思想革命以非文本性思想为革命的中心对象,因此鲁迅思想批判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鲁迅的思想批判几乎涵盖了中国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宗教等各个方面,其思想批判的对象和范围常常越出了单纯"思想"的范畴,也因此,"反封建"这个定语无法限定鲁迅思想革命的性质和范围。  相似文献   

8.
毛主席历来十分重视鲁迅对中国革命的杰出贡献,不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总是号召我们学鲁迅的榜样,读点鲁迅,发扬鲁迅的彻底革命精神.一九四○年一月,在鲁迅逝世不到四周年的时候,毛主席在《新民主主义论》这部光辉的历史文献中,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深刻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明了中国革命和世界  相似文献   

9.
作家应用笔名,有多种多样原因.我们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从一八九八年开始写文章到一九三六年为止,三十八年中,为了向孔孟之道的鼓吹者、国民党反动派、机会主义分子等形形色色的阶级敌人战斗,共用了一百三十多个笔名.随着斗争形势的变化,压迫愈烈,抗争愈炽,后期鲁迅的笔名变化亦愈多.鲁迅使用这许多笔名就是为了战斗,为了粉碎国民党的反革命文化"围剿".可是,有一伙跳梁小丑反动文人,为了向国民党反动派卖灵魂讨赏钱,竟用"侦探""特务"这一类的笔名作文,真是不知人间还有羞耻事.某些善良的人会说:"不见得吧,难道连遮羞布都不要吗?"请看事实:老反革命分子张春桥,一九三六年三月十五日用了"狄克"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文学史研究领域里,对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论争的评价,已将近半个世纪了。广大评论者对“两个口号”的性质及其论争的意义,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作了较充分的阐述和较精辟的分析。但是,对于“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公开提出的时间及文章,许多现代文学史专著及有关文章的说法,都是与史实不符的。比如田仲济、孙昌熙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写道:“一九三六年五月,胡风在《文学丛报》上发表了《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一文,第一次提出‘民族革命  相似文献   

11.
"于无声处听惊雷"!——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一九三四年"中国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里写的"《无题》诗中这一名句,气势雄浑,发人深思;同时也标志了鲁迅后期诗歌的写作背景、革命灵魂和艺术风格.是的,鲁迅写诗,决不是一般文人的风雅余事,特别到后期,他的诗是与革命战士一道冲锋陷阵,与他的英雄业绩一同闪光发热的.可以说,每首诗都是在"无声"的暗夜中,用血与火熔炼铸造的"诗的惊雷".  相似文献   

12.
现在,全面地考察一下鲁迅对于“国防文学”这一口号的论述,显然有利于揭批“四人帮”攻击“国防文学”口号的种种谬论和包藏的祸心,也有助于学习鲁迅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想和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13.
赵世炎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他在党成立初期就对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关系、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权、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作了比较充分的阐述.特别是在党的组织建设上,他响亮提出了"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为党制定革命总路线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和理论基础,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六年八月,鲁迅继写了《论现在我们的文学运动》之后,又写了《荅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以下简称《荅》文),对“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和“国防文学”两个口号的论争发表了系统的结论性的意见。这篇重要文章是评价三十年代两个口号的重要依据。但是,二十年来,鲁迅这篇文章的思想却一直被人们曲解着,特别是十多年来,“四人邦”为推行“文艺黑线专政”论,采取断章取义,无限上纲的卑劣手段,更加肆无  相似文献   

15.
文艺界"两个口号"之争中对立的主角鲁迅与周扬在文艺思维上基本上属于两类不同的模式:周扬偏向于将一切归纳于某个单一的、普遍的一元原则的"刺猬"类模式,而鲁迅倾向于多元的、漫射的离心式的"狐狸"类模式。思维模式的不同是鲁迅与周扬在"两个口号"中产生冲突的深层次原因之一。辨析鲁迅与周扬两人的文艺思维模式既是对"两个口号"争论原因的多角度探讨,也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的解读与观察,还可以吸取不应该遗忘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6.
今天,在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指引下胜利前进的中国人民,隆重纪念文化革命的伟大旗手鲁迅逝世四十周年。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对鲁迅作了极高的评价。毛主席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一生,是不断革命的一生,“永远进击”的一生。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伟大领袖毛主席。他的光辉思想和革命实践,突出地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彻底革命的特征和品质。鲁迅,“横眉冷对千  相似文献   

17.
一切假革命反革命的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往往打着最“革命”的旗号,以极“左”的面目出现,干着破坏革命的罪恶勾当。鲁迅曾对这种人作过淋漓尽致的揭露和无情的批判,使他们“麒麟皮下露出马脚”。鲁迅杂文《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就是一篇揭露那些貌似革命,实际上极不革命或有害革命的资产阶级阴谋家、野心家的战斗檄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瞿秋白的“左”倾盲动主义路线给中国革命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给思想文化战线带来严重的危害。一些投机革命的资产阶级文人,疯狂地推行这条“左”倾路线,就连当时“最求和平,最不鼓动革命”的资产阶级报纸《申报》也忽然“急进”起来,发表出“貌似革命”的文章。鲁迅深知这些“拉大旗作为虎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要不要向外国学习?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这些问题无论在革命和建设中都是必须解决的大问题,也是我们同“四人帮”反党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九五六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以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气魄,彻底唯物主义的求实精神,明确地提出了“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并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和外国的长处和短处、优点和缺点的辩证关系,回答了如何根据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正确地对待外国的东西的问题。此后不久,毛主席又进一步从路线的高度,对如何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文化革命深入"的重要标志.鲁迅《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对作家的思想建设、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远大目标等问题作了精辟论述,表现了鲁迅对于先进文艺前进方向的构想.《意见》不仅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今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仍将发挥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三六年春周恩来、张学良间的延安会谈,时当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了东北、华北,又准备吞并全中国,把全中国从各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的殖民地之际,“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各阶级、阶层、政党以及武装力量,重新改变了与正在改变着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民族革命战线与民族反革命战线是在重新改组中。”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正确地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国民党则通过某些渠道同中共建立了一定的联系,开始为抵抗日本侵略作准备。一些地方实力派也在重新考虑自己的立场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