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调控市场经济的经验战后以来,日本政府在调控市场经济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西方称为“推动日本经济奇迹的手”。市场经济中日本政府的主要职能是:(1)推行经济指导性计划。(2)实施国土综合开发计划,诱导产业部门实现相对均衡的地区配置。(3)对产业部门进...  相似文献   

2.
战后日本在战争的废墟上起步,经历了近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一跃为世界经济大国之一。这里主要从产业结构转换的角度,分析战后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2年)日本政府制定、实施诱导性产业政策对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效应和产业政策成功的原因。一、制定产业政策的背景经济上赶超先进国家是所有后进国家的天然目标,这不仅包括主要宏观经济总量水平的逼近,更重要的是产业结构水平的趋同。产业结构的演进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后进国家通过对产业结构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深入研究,寻求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据此规划本国未来的产业结构,并有目的地推动产业结构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一 70年代,日本政府正式提出了环太平洋构想,作为其对外经济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日本提出该区域经济合作计划,背景和目的的主要是:(1)日本同亚太国家和地区有着最为密切的经济联系,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同亚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协调与合作,以维护日本的对外经济利益。(2)亚太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有明显的互补性,日本可以利用大洋洲、东南亚的丰富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美国的先进技术和广阔的市场,为其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特别是亚太地区显示出极强的经济活力,在日本经济进入低增长期后,这一外部环境变得更具有吸引力了。(3)日本正在从地区大国向世界大国迈进,所  相似文献   

4.
凡企业与企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商定的供、产、销契约,经主管计划部门平衡以后,均可称为协作计划。它是指导性计划的一种特殊形式。本文主要讨论它的性质、作用以及与此相关的计划体制问题。(一) 我国的经济是建筑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计划经济。社会生产主要靠计划并辅之以计划指导下的市场来调节。计划包括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近年来,按照各种形式的契约来组织生产和流通的情况日益增多。这种契约,就其性质而言属于指导性计划的范畴,是指导性计划的特殊形式,也即通常所说的“协作计划”。协作计划的特殊作用既非指令性计划也非一般指导性计划(以下简称指导性计划)所能代替。这是因为它们之间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试论指导性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既集中统一又灵活多样,在计划管理上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三种形式。指令性计划是计划济的主要标志,指导性计划是计划经济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本文就指导性计划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一、实行指导性计划的客观经济基础指导性计划是国家下达指导性指标,主要运用经济杠杆调整经济利益关系,来调节社会生产和流通的一种计划管理形式。我国实行指导性谋划有其客观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的副标题是“对日本经济计划的再探讨”,顾名思义,此前,对这个问题已经有过探讨。此前的探讨,至少解决或者说有助于解决如下一些重大的认识问题:(1)计划不是社会主义的“专利”,资本主义国家也有;(2)计划与市场不是相互排斥、势不两立的东西。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存在着经济计划,这个事实本身说明:计划与市场可以“和平共处”,可以结合;(3)计划与市场在实践上的结合,早已走在了理论探讨的前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财政投资制度,也叫做财政投资贷款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一种比较独特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这一制度在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财政投资是通过国家财政进行的投资贷款活动,这种活动独立于一般会计(日本的中央预算)之外,由日本大藏省采取财政性的信用手段,以贷款、认债等有偿资金形式,按照国家的政策目的,向特定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提供资金,以推进国家经济政策和任务的实现。这种活动早在战前就已存在,但当时基本上从属于对外扩张需要,而且比重不大。战后,在1953年确立了财政投资制度,按年度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进行运用。1972年以前,该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很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了经济计划,其中,日本就是实行经济计划比较典型的一个国家。日本从1949年编制《经济复兴计划》(1949—1953年)开始,几乎每一个时期都有统一的国家计划,但在1955年经济恢复前制订的计划,没有经过内阁会议正式通过,所以人们通常把鸠山内阁制订的《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56—1960年)  相似文献   

9.
论日本控制市场经济的经验及其启示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白成琦战后近半个世纪以来,日本政府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问接控制是比较成功的,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它在40年代从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首先是实现了政府职能从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的转变。此后...  相似文献   

10.
美国政府的信息政策对其因特网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信息政策 (National InformationPolicies,NIP)是指在一国范围内 ,国家或政府实施信息管理的指南 ,它决定宏观信息管理的导向和行为准则 ,是实现某种目标的原则性文件。国际上信息政策的制定开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末期 ,美国是最早制定国家信息政策的国家。美国信息政策的主要出发点是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 ,谋求新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进入 90年代以后 ,美国政府的信息政策有所加强 ,将信息战略作为其工作重点 ,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NII)、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 (GII)、下一代网络计划 (NGI)和因特网 (Internet …  相似文献   

11.
所有制改革不到位,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不起来1.经济体制改革包括互有联系的三项内容:宏观经济运行体制的改革,即从由国家指令性计划安排一切经济活动,过渡到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职能的转换;所有制改革。在这三项改革中,第一项进展明显,表现为指令性计划已大大...  相似文献   

12.
软模式的转换——再论日本市场经济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日本市场经济模式笔者曾写过一篇文章,主要是从政府、市场、企业的关系的角度论述了日本市场经济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及其形态。1本文则主要是从日本经济的战略和政策选择的角度,论述日本市场经济的战略指向和运行模式及其转换。政府、市场、企业之间关系所体现的经济管理模式,同战略、政策选择所体现的经济运行模式是统一的。但相对而言,后者即经济的战略指向和政策选择比前者更具“软”性,可归结为“软模式”。所谓“软模式”,意味着经济战略指向和政策选择更要适应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动而转换。一笔者在上述拙文中曾指出,当今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3.
日本的“有计划市场经济”探析──以日美比较为中心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侯庆轩日本作为战后崛起的“赶超型”资本主义国家,将岛国思想、大陆逻辑、西方文明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市场经济结构和日本式经营,并据以实现了经济跃进。目前我国正着手建立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有效破解了当时社会所面临的内需不足、国民收入较低、地区间以及企业间发展不均衡等经济问题,实现了"国强民富"。该计划对解决中国收入分配调整问题、实现居民收入倍增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在详解"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出台时的国内外历史背景,从决策指导思想、决策目标、决策组织等诸方面逐层剖析决策过程中的各项决策要素,并结合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核心内容和实施路径的基础上,对中国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提出了在指导思想上贯彻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平衡发展的理念、在决策组织上集思广益并设置各种专家委员会、在实施路径上借鉴日本行之有效的策略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红 《日本研究》2004,(2):32-38
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一批老工业区,如德国的鲁尔区、法国的洛林地区、美国的五大湖、意大利的西北工业三角区等。日本在其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变过程中,主要形成了京滨、阪神、中京、北九州四个主要的工业区。以工业区为载体的重化工业战略的实施,对日本实现工业化、缩短赶超欧美的进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作为“工业区建设和重工业化目标的实现——中(辽)日比较”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1 ,本文侧重于从微观的角度研究日本工业区建设中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在日本企业制度建设和企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以期对振兴辽宁…  相似文献   

16.
二战后日本依托全球性国际组织、洲际性国际经济组织、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以及双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顺利地实现了从被动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到全方位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从全球经济治理的被治理者、配角到全球经济治理的贡献者、领导者的转换。这种转换之所以能顺利实现,既是当时的全球经济治理形势变化使然,更是日本抓住全球经济治理形势变化所带来的机遇,采取了有效对策的结果。日本通过制定和调整国家战略、争夺全球经济治理规则的制定权、开展经济外交、提供公共产品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对于正在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来说,日本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角色转换的成功经验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实践证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是比较成功的,有力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从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逐步建立起完善的间接控制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制的角度来说,日本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些手段和方法确实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日本是一个发达的现代资本主义国家,其宏观经济管理的性质以及由此  相似文献   

18.
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就业问题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高速增长和现代化过程中如何有效解决就业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赶超”国家所面临的一大课题。从世界范围来看,战后日本由于成功地实现了低失业率的高经济增长而备受世界各国的称道与瞩目。日本1956一1973年间经济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而完全失业率平均仅为1.14%,其中失业率最低的年份仅为0.8%。①由于中日两国存有诸多方面的可比性,尤其当时日本曾经历了由统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以及由不发达市场经济向发达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故研究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就业问题,当前对我国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劳动力…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初期日本的安全战略主要着眼于日本周边、亚太地区以及与日本经济密切相关的波斯湾地区。其主要目标是:(1)确保日本本土的军事安全及经济、社会安定,即:有效防止军事入侵,防止难民大规模流入等事态发生;确保日本的经济大国地位,使日本20年后在经济规模上仍能稳居“大国”地位。(2)确保自日本本土至东南亚和中东海上运输线的畅通,有效应对沿线地区的突发事件。(3)稳定周边环境,以“美主日从”的方式参与主导亚太地区多边安全机制。日本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手段为:调整、加强日美同盟;强化“自助”努力,增强防务力量;加强周边外交,推动地区多边安全机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国民经济在战后三年计划(1954—1956)时期完成了战后恢复的任务。在1957年开始的五年计划期间,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城乡唯一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这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为经济独立奠定了基础,从而胜利地实现了社会主义基础建设的历史性任务。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从七年计划(1961—1967)时期开始进入决定性阶段。但由于60年代中期遇到临战的危急状态,七年计划延长了3年。1970年完成的七年计划最伟大的成果是实现了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