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生态博物馆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道路的探索、针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特点生态博物馆如何开展遗产保护活动是本文关注的重点;生态博物馆在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和发展的特殊性、生态博物馆内各相关人群的互动、生态博物馆与所在社区的发展等问题亦是本文重点探讨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关系少数民族地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的成败,有利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发展动力.从法律制度上完善民族地区生态补偿机制,是确保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补偿与投资教育、培训技术人员等智力补偿结合的回馈方式,在丰富少数民族文化知识、提高少数民族科学...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个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将移向大西北,而西北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随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和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城市化将是其必然趋势。所谓城市化,是指由于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引起的人口和经济逐渐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这将导致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大,城市景观的变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历史的现代化总体图景,必须发挥全民智慧、多方力量,现阶段在民族地区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少数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从贫困走向富裕,就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和前提,通过建立生态产业结构、重视生态小城镇的建设等来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的生态化、和谐化和可持续化发展,使经济和生态化共同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由工业文明阶段向生态文明新阶段的跨越。  相似文献   

5.
论民族大学生生态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意识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新的价值观,是现代社会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目前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急切地呼唤人们生态意识的提高。研究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传播和创新环境知识和文化,尤其是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态意识,成为时代赋予民族高等教育的神圣使命。增强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态意识,对于减少可能形成新的“环境盲点”和“环境盲点控制区”,促进民族地区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昆明市西山区团结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从这个山村民族社区的经济增长方式、社区支持系统、民族文化变迁过程,可看出其走的是少数民族非农业化道路,这可为西部民族地区提供一条可借鉴的与“城市等值但不同类”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模式。  相似文献   

7.
民族文化生态意识及其经济模式的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部地区大多是少数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都有着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部分。西部开发过程中的现代化进程必然会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冲击,但决不能以牺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而是要找到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实现双赢效应。西部大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应包括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强调要树立民族文化生态的"环保意识",提出"文化生态经济"概念,大力发展"文化生态经济",把它作为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8.
城市是一个生态经济系统,具有人口高度聚集、生态边缘性和经济中心性共存、环境污染严重和系统脆弱等特点。必须对城市进行生态经济规划,科学地确定城市的功能结构、人口规模、分区性质、工业布局、基础设施等,使城市既成为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又具有健全的生态功能和良好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9.
从民族地区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形成特性来看,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的多元性不仅根源于宗教伦理观的不同,还在于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特征和经济文化适应性特征.据此,在构建生态文化与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互动关系模式的基础上,得出正是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多样性,从而产生了多元的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结论,并从两者互动关系分析出传统生态文化有效发挥功能的条件是少数民族传统经济以农业为特征,以可更新生态资源为基本内容的经济模式,生产力水平低,人口规模小,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缓慢,处于一个封闭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内.在开放的、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现代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传统生态文化的约束力远不如在传统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中那么有效、广泛.因此,在当前民族地区开放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下,一方面要加强生态经济系统自身的可持续运作,另一方面有必要改造传统生态文化,使其更具适应性、约束性.  相似文献   

10.
贵州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原则及制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是生态脆弱和经济落后地区,经济贫苦和生态恶化互为因果。本文探讨了在该地区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探讨了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原则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世纪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在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上。要解决民族问题,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就应该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建立产业经济群落,选准民族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加强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经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只有各民族共同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民族团结,构建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城市发展的实践表明 ,“生态城市”将是 2 1世纪城市发展的趋势和主导方向。本文在对生态城市的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青藏高原地区城市发展的现状 ,提出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目标模式应是建设生态城市 ,并对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及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 ,青藏地区的城市建设只有以生态城市为目标 ,才能使该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相互协调 ,才能缩小该地区与发达地区城市的发展差距 ,也才能保证全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两层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包含着两层含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特色经济的发展,前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发展,后者是民族学意义上的发展。在经济市场化过程中,如果单纯强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在经济学意义上的发展,民族学意义上的少数民族的特色经济就有可能衰退甚至消亡。如何认识和处理这两层含义的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科研究的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民族地区经济的起飞、改变落后面貌,具有重大意义,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然而总的来看,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尚处于低层次状态。如何发展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商品经济,广大理论和实际工作者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对民族自身的特点和商品经济发展关系的讨论却极为鲜见。显然,民族特点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直接而显著的。所以,研究民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必须研究少数民族的特点。贵州少数民族的特点少数民族的特点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民族传统、民族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地理环境是民族特点的…  相似文献   

15.
我省共有48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123万余人。占我省总人口的34.6%。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或分散在边远的贫困山区,主要分布在我省的武陵山、乌蒙山、大娄山和苗岭等高山地区。这种民族分布的格局及其居住的地理环境,促成了独特的民族立体生态农业经济。要加快我省的经济建设,必须发展民族地区立体生态农业经济。自然条件为民族地区谛造了立体生态的环境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山区是一个三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都居住在自然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经济落后的地区,过去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但也由于严重脱离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破坏。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以及《少数民族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美好家园和国家生态屏障"的思想,研究如何依据少数民族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在保障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 ,他们把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同我国民族地区的实际相结合 ,积极致力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提出了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思想和理论观点 ,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 ,他们提出的思想观点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主要表现在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地位 ,从毛泽东经济工作是民族地区第一位的工作到邓小平民族工作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途径 ,从毛泽东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到邓小平的少数民族地区必须实行改革和对内对外开放 ;关于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政策 ,从毛泽东要诚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到邓小平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  相似文献   

18.
加速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一个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很落后,而峨边彝族自治县,是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县份之一。探讨该县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发展的历程及其成功经验,并对这一经验进行较为深入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交往,也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大城市周边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到各大中心城市促进了地区间的交流,增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活跃城市经济、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等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成都为例就如何有效地发挥少数民族对城市发展的积极影响,构建和谐的城市民族关系的重大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西北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使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不再可能闭关自守,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的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亦不例外。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一个经济增长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综合发展体系,因此,保护和改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优势,是推动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健康、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