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有经济是国家制度的产物 ,在市场经济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结合世界范围国有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 ,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和控制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囿于对国有经济“主导地位”的传统认定,酿成了资源配置陷阱、“所有制歧视”、阻碍制度创新、影响企业家队伍成长和中小企业战略主导地位的确立等等弊端。科学的国有“主导”战略重组应为:在(1)公共物品(基础设施)、(2)垄断行业(军工、专卖等)、(3)高科技产业、(4)竞争性领域四大类划分中,重点为退(4)进(3)。这样的资产重组与制度创新,对于科学认定“国有主导”的本质、正确设计国有经济进退思路、促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破除“所有制歧视”等都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有经济改革理论与对策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以来,国有经济从过去的单线式改革转变为双线式改革.由于这种改革不再坚持先前设定的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国企改革实际上奉行"能改便改,不能改就退"的原则,这就为原来几乎走入死胡同的国企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当前,国有经济改革面临着四大任务: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的任务艰巨,尤其是国有经济主动进入竞争性领域来增强控制力和竞争力问题;规范的公司制改造才刚刚起步,国有独资企业比重过大,已进行了股份制改造的国有控股公司普遍存在"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股东会与监事会形同虚设,刚刚开始推行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前景不容乐观;多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还有待探索,政资与政企分开还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刚刚建立的保障制度面临着空壳化风险.  相似文献   

4.
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件大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经济整体水平有所上升,资产总量增大,但在国民经济中所居地位和所占比重下降。只有深化改革,加大投资,提高质量,增强国有经济的综合实力,才能保证我国的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更好更快地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中,制度失灵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起点,利益驱动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动力,成本收益分析,是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原则,制度环境变迁是地方政府制度变迁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6.
国有经济规模不是人为设定的,而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等内生决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有经济规模先上升后下降;同时,市场机制越完善,国有经济规模越小,反之,国有经济规模越大。研究表明,我国国有经济规模的变化与这一趋势是基本吻合的。这启示我们:在西部大开发中首先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将国有资产更多地配置到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行业中去;西部要积极调整所有制结构和国有经济规模,在大力发展效率高的非国有经济的同时,从战略调整国有经济的存量结构,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分析与实践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认为,金融制度创新可定义为“引入新的金融制度因素或对原金融制度进行重构”。基本经济制度、创新的成本与风险、金融资源的稀缺程度、金融技术进步态势等是制约金融制度创新的基本要素。我国过去20年已有的金融制度创新是一种强制性、渐进式的制度创新,因而导致金融制度创新的需求和供给一直处于一种非均衡状态。在我国,体现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新金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社会中的“稀缺资源”。在未来的金融制度创新进程中,至少应注意:明确金融制度创新的发展目标与思路,增强微观金融企业在金融制度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加强金融制度创新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8.
制度创新的理论和实践是邓小平改革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容丰富 ,指出 :制度创新的侧重层次是社会的具体体制而不是社会的根本制度 ;制度创新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制度创新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制度创新还须选择正确的方式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国有经济布局问题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国有资产的布局和性态分析入手,强调规模效益,阐述国有经济“抓大放小”的原则和战略性改组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理论创新就是对人类原有理论的突破与新的理论的创立。理论创新是破旧与立新的对立统一,是继承与创造的对立统一。理论创新是沿着"继承创造→再继承再创造→再再继承再再创造……"(代表对立统一关系)的规律(模式)发展的。理论创新都是以"问题"的发现为开端的,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悖论创新法"是理论创新的一种方法。科学理论通常总是以假说的形式首先被提出的,假说的提出过程是否定与肯定的辩证统一,它表现为一个复杂的假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假说的验证表现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相似文献   

11.
渐进改革与制度演进——解读中国改革的一种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实验过程,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演进过程.邓小平提出的"大胆地试"、"摸着石头过河"的不断试错的方法,包含了制度创新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但渐进主义的改革方式之选择,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改革进程中当前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协调推进改革,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经济增长实质上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依据转轨时期国家制度变迁对县域经济的影响,可以把县域经济增长划分为三个时期:启动阶段、快速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我国制度变迁与县域经济增长的历程表明,县域经济增长更加依赖于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正负效应决定着县域经济增长的快慢,其中最重要的制度变迁是以中央政府为供给主体的产权制度、财税金融制度的变迁。为此,要在顺应国家制度变迁的前提下,主动进行以县级政府为主体的制度创新,进一步降低县域经济增长的交易成本,形成有效激励机制的制度安排,加快县域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任职生命周期,是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在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随着任职时间的长短,其经营业绩呈现初期上升、后期下降的变化趋势。企业本身就是制度的产物,而国企经管者任职生命周期就是企业制度变迁的过程,并逐渐演变,形成四个阶段:磨合期、上升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民族地区的发展目前的关键应该是制度创新,也就是说,要转变政府职能,消除区域行政壁垒,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要促进跨地区企业集团的发展,发挥大企业集团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要实行土地使用制度的创新,加大开放力度,吸引外地企业、公民和外商投资;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之成为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5.
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其主体地位不会动 摇,关键是国有经济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同时,国有经济在融入 市场后, 生成了多种新的公有制形式,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发展。另外,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制度变迁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构建包括市场化程度、非国有化率、产业合理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及城镇化率等五个指标在内的制度变迁评价体系,通过熵值法测算制度水平,并借助MS-VAR模型就制度变迁对我国农业经济影响的非线性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变迁条件下,我国农业经济运行存在明显的状态转换和阶段性特征,其在平缓和剧烈两种波动状态下频繁转换,运行区间可划分为五个阶段,即1979-1981年、1982-1986年、1987-1991年、1992-1996年和1997-2015年;制度变迁对农业经济具有长期影响,且该影响在两种状态下呈现出差异性,剧烈波动状态下农业经济所受影响较平缓波动状态更大;制度变迁对种植业经济的冲击影响总体表现为负,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经济所受影响为正;渔业经济所受影响最大,其次为林业和畜牧业经济,种植业经济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过程是一个"大胆地试"、"摸着石头过河"的制度演进过程.改革试验和摸索的方法,包含了制度创新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任何制度创新都缺乏足够的知识和信息,都需要经过摸索和试错,总体上都是渐进的过程.但渐进主义的改革路径之选择,同时也决定了中国改革进程中当前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需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协调推进改革,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论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华盛顿大学经济学教授、新经济史学的代表人物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有很大的影响,传入中国后很快为中国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该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首先介绍制度和制度变迁这两个概念;然后阐述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内容;最后谈该理论对我国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关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激励之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有效的制度安排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应从企业、市场、政府等不同层面,构建一个有效激励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20.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制度安排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当前,我国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制度障碍:制度转换滞后、耦合不够、缺乏统一、导向不当和约束不力等。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必须调整制度内容,完善制度体系,加快制度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