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2 毫秒
1.
王贝 《学术探索》2011,(2):64-67
应用2000年-2009年度的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建设用地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短期内出现偏离时,建设用地将以83.5%的比率在1年之内得到调整;(2)经济增长是建设用地变化的Granger原因,但反向因果关系被拒绝;(3)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向冲击,建设用地反应强烈,而经济增长对于建设用地的正向冲击则反应较弱。  相似文献   

2.
天津作为能源输入型城市,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能源消费增长主要取决于能源品种结构的变化、行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单耗水平的变化。能源品种结构变化对能源消费增长的影响。在能源消费的品种结构中,电力所占比重升高,电力消费量增加,对经济的影响增大。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电力这一优质的二次能源在天津市能源终端消费中所占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1990年,全市终端消费中,电力所占比重为23.3%;到2000年占到26.2%;2004年电力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继续上升,…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1996-2008年城市化水平数据与土地利用数据的调查,分析城市化发展水平与土地利用类型相关关系,可以看到呼和浩特市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引起各类土地利用的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耕地和牧草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林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现上升趋势.除此之外,城市化水平每增加一个单位对某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1995-2009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呼和浩特城市化水平与用水总量、用水效益、人均用水、工业污水排放的定量关系,建立了它们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城市化水平与用水总量呈对数增长关系,与人均用水量呈负的线性关系,与单位用水效益呈现对数增长关系,城市化水平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呈线性增长关系。通过量化研究,发现呼和浩特城市化发展对水资源产生胁迫作用,水资源反过来约束城市的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水资源对城市化进程约束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飞虎  彭慧 《兰州学刊》2008,(4):69-71,137
文章首先分析了北京市快速发展的1993-2005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发现数量的变化主要是耕地、牧草地面积的大幅减少和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显著增加,持续减少的耕地和持续增加的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均较为显著,但在不同时段有一定差异。在此基础上,文章选取了一些社会经济统计变量,建立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体系,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条件改善;其次是劳动就业,明确了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经济规模扩大及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结构演进及生活条件改善直接推动着以耕地为代表的农用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  相似文献   

6.
根据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1988-2012年的统计资料,计算耕地资源变动情况,准格尔旗耕地总面积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1988年到2000年耕地面积呈增长趋势,年增加耕地面积为361.08hm2,2000年至2012年期间,准格尔旗耕地面积呈逐年减少趋势,年平均减少312.92hm2,人均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年均减少19.05 hm2/人。利用主成分方法,分析影响准格尔旗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将其概括为人口经济、产业和农业科技因子,取三个因子变量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得到耕地利用变化的综合得分为:F=0.7311*F1+0.1784*F2+0.0905*F3。将耕地面积标准化处理,作为因变量(Y),三大驱动力因子作为自变量,得到的回归方程为:Y=0.71F1+0.629F2+0.38F3+0.285。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以来,南京市依托和发挥中心城市优势,加快发展第三产业。1997年三产增加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 43% ,在江苏 13个省辖市中名列前茅。三产总量在全国19个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中排名进到第13位,人均水平进到前5名。南京市第三产业在19个城市中排名前移的同时,与沪穗深等国内先进城市发展差距却呈扩大的趋势。认真深入地研究以下问题,对加快发展我市第三产业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向世界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以来,迄今浦东已风雨兼程走过了十年的开发开放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参与下,上海市及浦东新区的建设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浦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几组数字也许可以说明浦东十年来所发生的变化:1990年浦东的GDP仅有6024亿元,仅占上海市的比重8%,人均4498元,1999年上升到80005亿元,占上海市的比重达到近20%,人均达到50636元,GDP总量和人均GDP分别增长了12倍和10倍;三次产业的构成,1990年是37∶762∶201,1999年提升为07…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0年和2005年石棉县、泸定县遥感影像数据,研究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胁迫下大渡河中游地区石棉和泸定两县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结果发现,五年来大渡河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的变化规律是呈带状变化,变化区域主要沿大渡河流域两岸变化。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大型水电工程的修建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实施。通过马尔可夫模型预测至未来十五年间该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是以耕地、园地、未利用地的减少和水域、林地、牧草地和建设用地的增加。耕地大量减少会引发区域粮食安全问题,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宿州市埇桥区的2005年和2010年Landsat-5 TM影像、2015年的Landsat-8 OLI影像为数据源,利用ENVI软件对其进行预处理、裁剪等工作,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将宿州市埇桥区主要分为建筑用地、耕地、林业用地、水体4类,并通过建立感兴趣区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监督分类,通过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对不同监督分类方法评价和对比分析,获取最适宜宿州市土地利用的遥感分类方法,得出这3个不同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数据.结果表明:2005-2015这10年来,宿州市埇桥区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和林业用地所占全区面积比例较大;建设用地呈现明显增长趋势,而耕地、林业用地则大面积减少.  相似文献   

11.
南京市居民消费行为变化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南京市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 ,国民经济保持了长期高速增长。随着我国人均GDP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居民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 ,从而使南京市居民的消费结构、消费观念、偏好 ,以及消费方式与手段都会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这些消费变化的前因后果 ,并运用经济学原理加以解释 ,以希能为政府有关部门更有效的对南京市的消费市场与消费主体的宏观调控决策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和经验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市房地产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南京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2004年南京房地产业和建筑业增加值270.8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4.1%;南京市房地产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近30余万人,促进了城乡居民就业;新型居住区的建成,旧小区的出新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优化和改善了人居环境;近年来南京年人均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勇  肖燕 《江淮论坛》2007,(3):45-48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是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安徽省1990-2005年的金融和经济发展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安徽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人均GDP对国民生产总值的作用力度较强.在此基础上,为安徽省金融发展如何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广西基础建设投资短缺的量度分析据统计资料.1953—1980年的28年间.广西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以下投资额均指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33.42亿元,仅为同期全国投资累计额9089.70亿元的1.47%(同期广西平均人口占全国平均人口的3.4%;全区人均投资累计额为505元,仅为同期全国人均投资累计额1172元的43.1%.投资总量偏小,势必制约基础建设投资.1953—1980年.广西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累计额仅为67亿元,人均只有254元,每年人均只有9.4元!八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以后.广西抓住改革开放的契机,根据自身发展和自身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要承担重大责任的需要.全面调整了固定资产投资战略、在努力拓展建设资金来源,加大建设投资力度的同时,重点支持基础建设.1981—1994年,全区投资总额达790.95亿元,是1953—1980年全区投资总额的5.93倍,平均每年增长21.86%,比1953—1980年的平均增长速度高5.93个百分点;其中1993—1994年投资总额为363.3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44.67%.这两年的投资额占过去40年(1953—1992年)投资累计额561.07亿元的64.75%.基础建设投资增势更猛.1994年.全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投资总额为88.21亿元.比1980年的4.78亿元增长17.45倍.平均每年增长23.15.高于同期全部投资额年均增长21.  相似文献   

15.
雷宏振  潘龙梅 《东岳论丛》2011,32(8):114-117
通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产业集聚特征,结果发现:从区域视角来看,中国文化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聚现象,且有明显的地域和产业特色,市场化程度高的产业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山东等东部沿海省市,省域间发展极不均衡;从行业视角来看,音像制品出版业、广告业等行业集聚水平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其中音像制品出版业降幅最大;而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馆、图书馆业等行业集聚水平较低,但其集聚程度呈增长趋势,其中艺术表演团体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一、国内外产业结构调整及一些国家地区的经验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产业结构调整已呈全球性趋势.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经济进步,一方面是国民生产总值等总量的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与之相伴的产业结构不断演进,而且总量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状态.只有当产业结构处于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又能吸收新技术时,才意味着产业问和产业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方能形成最优的产业结构.在世界性的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之际,谁能抓住机遇、加快调整,谁就能壮大自己.  相似文献   

17.
一、人口过多,增长过快造成耕地不断减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因人口增多,导致占地盖房增加。据有关部门估计,到本世纪末,若控制基建用地不力,减少的耕地可达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目前的3/4水平。近年来,农业建房用地每年也要约50万亩。1990年国家基本建设占用耕地100万亩,1991年为108万亩。福建省目前耕地不到2000万亩,1979年至门周年,全省基础建设征地和农村建房也占用地厂.6万亩,其中耕地近9万亩。(二)人口增多,森林植被破坏加剧,导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严重,使耕地面积减少。随着人口的增多,在…  相似文献   

18.
推进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深层次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2年,湖南省农民人均劳动报酬收入达到914 3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1985年的4 4 4 %上升到38 12 %。2 0 0 1年湖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0 2 3元,劳务收入的贡献率达到近5 0 % ;2 0 0 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加,劳务收入的贡献率达到了75 % ,劳动报酬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一、农村劳务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1.全社会就业形势严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加大。近年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际背景看,世界经济出现了走低趋势,美国经济增长明显回落,日本经济增长乏力,东南亚地区问题较多…  相似文献   

19.
总体上看,福建省税收收入增长水平和GDP增长水平基本适应,税收与GDP的总量结构处于较优水平,现阶段GDP的税负水平保持在4.5%左右比较适宜.建模分析表明:税收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相对来说农业税和个人所得税的抑制作用比较大;从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例结构看,福建省目前的税收结构处在较优水平.考虑到2006年已经实施了新的个人所得税起征标准和取消农业税这一事实,近两年福建省不需要进行过多调整,但要充分注意近几年直接税与间接税之比不断攀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 开平县水泵厂(机械厂)是粤西侨乡开平县经委属下唯一的一家水泵、机械制造企业.该厂创建于1956年,全厂占地面积2.34万平方米,现有职工人数457人.近年来,在党的深化改革的方针指引下,该厂不断加强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以“质量第一,用户至上”为宗旨,并根据本厂生产实际,逐步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198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82.1万元,比1988年增长36.39%.1990年又比1989年净增155万元,达937万元;1989年实现利润27.74万元,比1988年增长16.6%.1990年比1989年增长18.52%.达32万元;1989年销售额首破千万元大关,达1075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1990年又增至1182万元.1989年该厂;被县里评为先进生产企业和“重合同、守信用”的企业,又被省企业管理领导小组评为“广东省省级先进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