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技术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各国政府都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资。历史和现实说明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增长的实际作用 ,不仅取决于其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 ,还取决于相应制度的激励和影响。加强对技术创新的制度研究 ,对改变我国当前技术落后、技术创新短缺和技术专利库存的局面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校就业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瑛 《兰州学刊》2005,(1):287-288,277
本次研究是运用制度经济学中的制度变迁理论分析高校就业制度安排以及该制度结构中密切相关的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安排的变迁.解释了"统包统分"到"自主择业"的高校就业制度变迁的动力问题,分析了路径依赖造成的户籍制度变迁的障碍问题,以及诱导性制度变迁对人事制度安排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制度的效率及其决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制度效率就是实施制度带来的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单项制度安排的效率主要取决于:制度是否具有“普适性”,其他相关制度安排实现其功能的完善程度和生产过程的技术性质。制度结构的效率则主要取决于制度配置状况。制度配置存在制度耦合、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三种状况。当存在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时,制度结构的效率会受到影响。要提高制度结构的效率,关键是要克服制度冲突与制度真空,实现制度耦合。  相似文献   

4.
江瀚  王春超 《学术界》2012,(3):230-237,289
在中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外来务工人员这个特殊群体的就业偏好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本文通过分析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偏好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探索影响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偏好的作用机理。重点研究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偏好演变中的制度影响因素、企业影响因素、个人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宏观制度层面,户籍制度、就业与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住房教育制度等对于就业的偏好具有负面的影响;在企业层面,企业需求、劳动强度、用工制度、薪酬分配等左右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选择;在个人层面,年龄、外出就业年限、人力资本水平等因素主导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偏好。应该针对这些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外来务工人员提高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农村股份合作企业产权制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现行农村股份合作企业产权制度的理论模式是以股份制的原则为核心,少量保留了合作制的某些因素;它是乡镇企业制度创新所形成的一种混合型、多样化的企业制度。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取决于各个企业的股权结构,每一种类型的产权制度安排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和存在的合理性。在制度安排上基本适应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农村生产要素和市场供给的现实状况以及制度环境的基本要求。但不同产权结构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具有不同程度的不稳定因素,其发展前景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成败取决于制度的目标定位、制度安排的设计与技术方案的选择三大要素。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清晰的目标定位要优于制度安排的设计,而合理的制度设计又要优于具体的技术方案选择。作者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建设的评价是目标定位已经基本明确、制度设计急待优化、技术方案还需要理性选择。作者强调,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关键在于优化社会保障制度设计,而优化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核心任务是明确政府责任和构建合理、高效的管理体制,同时主张强化立法规范、部门配合与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7.
制度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是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性要求,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力.制度执行力既可以看作政府执行力的一个方面,也可以看作政府执行力的外部决定因素.制度执行力如何,不仅取决于掌握公共权力的政府组织及个人等执行主体,也取决于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制度约束的对象.具体来看,影响制度执行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制度因素、人的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塑造制度执行文化以及优化制度执行体制,是提升制度执行力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人口城镇化的研究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系统分析了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的因素,主要选取城镇发展、农村建设、制度安排三个维度,并构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通过建立计量分析模型,得出各解释变量的影响方向和程度,最后提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质量提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正处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关期,技术创新是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核心驱动力.分别从技术创新投入和产出的视角,分析了财政压力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内在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静态和动态面板计量模型,实证考察了财政压力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压力对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激励和抑制双重影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为进一步完善财政分权制度、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0.
创新型企业是依靠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它是推动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载体,创新型企业的根本任务就是实现持续创新。制度结构是影响和作用创新型企业创新动力最核心的要素,其中,产权制度安排、企业家管理机制、企业内部人才资源管理机制以及技术创新管理机制是创新型企业增强内部动力最重要的驱动力。此外,政府的支持政策、良好的市场环境等也是影响和作用创新型企业外部创新动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技术创新制度结构的几个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就是促进和支持技术创新的各种正式制度(不包括各种组织机构)与非正式制度的总和。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只是国家创新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技术创新制度结构主要具有复杂性、层次性、关联性和演进性等特征。研究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对于深化国家创新系统研究和搞好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艾尔斯制度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技术变革与制度阻力成反比,在经济发展中,技术过程所形成的价值是普遍的价值,要以技术是否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判断标准。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正面临诸多问题,必须强化对技术发展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企业制度创新、市场制度创新和政府政策创新推动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3.
财政作为国家政权“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分配体系,在建设小康社会中,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逐步构建起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框架,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和新型复合税制奠定了财政服务小康社会建设的体制基础;预算的编制、执行、管理和评价等流程的革新提升了财政服务小康社会建设和助推科学发展的能力;多环节的技术创新则增强了财政服务小康社会建设的科学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14.
经济运行的微观制度环境能够束缚或释放出企业发展潜力。在导致地方经济发展落后的众多原因中,制度环境建设落后有时可能是根本性的。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区域经济崛起,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制度环境才是目前的关键,要把企业发展微观制度环境优化作为实现长期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15.
军民结合技术创新的制度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军民结合的国家创新体系要求我们深入理解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在社会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制度环境比较成熟时,技术创新比制度创新更为重要,对于社会变动比较剧烈的时期,特别是我国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制度创新更为迫切.应该通过一系列与军民有机联结相适应的竞争性市场制度和激励性产权制度的变革推动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6.
技术创新是技术进步的关键 ,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 ,处于技术创新的中心位置。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技术创新的成功依赖于一系列制度保障 ,其中企业的组织形式尤其重要。经济活动的变化 ,要求企业的组织机构和结构不断调整。因此 ,为了适应技术创新的需要 ,要改变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 ,由过去的刚性的经营管理型转变为现代的有弹性的学习型组织。在这一组织形式中 ,企业家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 ,企业职工的积极参与成为技术创新必不可少的条件。因而 ,必须建立一系列有效的机制保证技术创新活动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加快经济增长是实现有效就业持续增加的关键,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极为重要,衡量这种关系最常用的指标是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从经济增长的理论出发,分析我国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互动模式,并提出解决我国就业增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国家治理模式构建及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良好的国家治理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国家治理模式是由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相互耦合所形成的一种整体性的制度结构模式.它们是由不同的制度安排、组织形态和治理机制构成的制度系统,共同维系着一个国家整体的秩序治理,并在此基础上协调资源配置,推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治理模式呈现出动态演化与形态多样性的特征.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构建需要立足于本国国情,有效协调政府、市场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使之形成一种互惠与共生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后奇迹时代经济发展理性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实现奇迹般高速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08年以后,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发生历史性转折,后奇迹经济时代来临,经济发展需理性回归。中国后奇迹时代经济和谐持续发展需要回归经济学理论中的理性发展——在现有的中国经济约束条件下发展。因此,从四个方面进行路径选择:完善收入分配和扩大国内需求、提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20.
辛本禄 《河北学刊》2012,32(5):136-139
社会权力结构变化是经济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历史上看,前工业社会,农民和奴隶没有独立性的私有产权,产权与神权、君权、皇权联系在一起,失衡、固化的权力结构不利于生产力发展与市场交易,制度创新很难发生,这一时期的制度变革往往依靠武力;早期工业社会的权力结构呈现一种相对多元结构,产权私有制与市场制度结合,公司制企业替代传统作坊等创新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世纪开放的产权制度形成了多元产权主体共存于同一经济组织之中,不断变化的权力结构带来经济制度的不断创新以及生产力和经济的空前发展.可以说,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是权力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也是制度不断创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