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个人道德主体性沉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人道德主体性的一般含义如何?简而言之,就是指个人在道德生活中居于主体地位,它是人的主体性的特殊表现。这就是说,在道德与个人的相互关系中,个人不只是道德作用的客体,而且也是承载道德的主体;个人不是善恶王国中消极被动的“臣民”、“无人称的符号”,作为道德的直接承担者和践行者,个人乃是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掌握和创造道德财富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正> 恩格斯曾提出:“在这里没有人怀疑,在道德方面也和人类知识的所有其他部门一样,总的说是有过进步的。但是我们还没有越出阶级道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03页)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当然也是会有发展和进步的。不过,道德是很复杂的精神现象和社会实践,有高尚的善行,同时也有各种道德堕落的残酷和可耻现象;在任何阶级的社会里,都是善恶并存的。越是现代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里,道德的堕落和恶行似乎更惹人注目。所以,很难使人一下子说明白道德进步表现在哪里。首先道德进步是什么意思和进步标准是什么?其次道德的进步表现在哪里?最后道德进步是怎样实现的和有什么意义?等等。这些问题过去很少有人研究,现在看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很有意义的值得深入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改革以及伴随而来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和正在造成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其中尤以亿万群众观念上的变化最为明显。眼下,人们议论最多也是普遍存在的对于个人物质利益的关心,就是突出的表现。那末,对于这种人人关心个人物质利益的情况如何进行道德评价:它是善的还是恶的,抑或是非善非恶的?它是值得褒扬的还是需要抑制的,抑或是应该批判的?一句话,它是否符合社会主义道德呢?  相似文献   

4.
社会退行是对个人心理退行的社会学延伸,作为社会病理现象,社会退行是社会系统性病变在社会组织、群体及其成员心理和行为中的表现。社会运行的动力和调节系统的功能失调是社会退行现象产生的原因。与人的本我、自我、超我三元人格结构相对应,社会也有三元精神结构,即法律、道德、理想,用于对社会行为的控制。社会退行的机制和过程表现为,从社会理想的动摇开始,经由道德约束的松动,最终导致法律制度的虚无化,造成社会越轨行为的大量滋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转型对中国人道德实践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可以从不同的层面进行分析。但道德作为调整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行为规范。首先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换言之,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总是与一定的群体、组织和社会结构及其运作相联系的。个人的道德行为、进而整个社会的道德实践,是群体和个人在现有生存条件的制约下,合乎目的的理性选择的结果;因此,道德作为观念形态的问题,其根源存在于社会体制与结构之中。显然,这是唯物一元论的立场。从七十年代末的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伊始,当代中国人的道德行为发生了、并还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由于这…  相似文献   

6.
道德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指导人生、调节关系,以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不断完善的准则和具有善恶价值的实践——精神活动.它属于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范畴.道德指导和纠正个人、集体的行为,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完善与和谐,道德通过舆论、习惯,特别是良心,教育人们,培养人们良好的个人道德意识、品质和行为,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医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在医疗实践中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历史上一切优良医德的结果。社会主义医德与历史上一切医德传统不同,它不仅着眼于单个的病人,而且着眼于整个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利益,不仅重视医务工作者个体的道德,而且  相似文献   

8.
杨凤莺 《理论界》2002,(6):59-60
道德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是道德的表现形式,是实现社会控制、形成良好社会秩序最基本的手段。任何社会都需要建立与这一社会制度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使社会生活尽可能地规范化、秩序化。道德失范是相对于道德规范而言的,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行为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一般地说,道德失范首先指的是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在这种社会状态中,社会既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被普遍怀疑、否定,或被严重破坏,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  相似文献   

9.
对主体趋利行为最大化的道德指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经济活动是人们的物质活动,同时也是谋求利益最大化的文化活动。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行为时具有何种精神气质?与市场道德相悖抑或相融?以及实现怎样的融合?为此,本文就市场经济人行为价值、市场主体的个人道德权利、以及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融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类对人生问题的探求由来已久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人在宇宙中有何地位和作用?个人和社会、人和自然是怎样的关系?人的行动是自由的吗?面对个人的不可避免的死亡,应取怎样的态度?在出现利益冲突、道德冲突的情况下,人应当根据什么原则选择自己的行动?何谓理想的人格范型和理想的人生境界?人是否存在不朽?……所有这些无疑都是富有永恒魅力的人生问题。人,只要他是人,当他来到这个世界上,都会无一例外地要面对这些问题,为这  相似文献   

11.
德治论可定义为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的理论主张。它有传统与现代两种不同的形态。两种形态的分野在于对如下两个问题的回答:当推重道德时,所强调的是哪部分社会成员的道德?同时,它所倡导的道德,就性质而言,是怎样的道德?以儒家为代表的传统德治论,强调的是精英阶层的道德,提倡的主要是自我约束的道德;现代德治论强调的是民众阶层的道德,提倡的主要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道德。这种差异根源于它们所适应的不同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漫长的文明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也不断认识、改造自身,认识和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对于在历史上形成的调整这些关系的道德风尚、道德传统,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和对待,是近现代以来我国人们反复探讨认识的一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理论问题。展开说,其中包括道德是永恒不变的,还是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果说道德是历史的变化的,后来出现的新道德,与原来的旧道德是什么关系?社会制度的改变是否会引起道德生活上的整个中断和整个重建?新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绑架"现象近年来日益受到社会公众的热切关注。道德绑架行为大多发生在公共生活领域,它隐含了对被绑架者较高的道德期待,是对某一个体或群体的精神性强制。道德绑架行为的伪善性主要表现在:道德绑架者只说不做,只对他人布道,自己却不去做要求别人做到的道德行为;道德绑架者内心的道德愿望与其外部表露出来的行为不一致,往往口是心非;道德绑架者自以为是正义和善的化身,热衷于评价别人的行为,严以律人,宽以待己。道德绑架行为的伪善性与道德绑架者个人的道德经验密切相关,源于道德绑架者强调主观动机的善。道德绑架戕害了个体的道德自由和道德权利,模糊了社会生活中的善恶标准,破坏了社会的公序良俗。  相似文献   

14.
政治道德的有效性、评价标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汶 《理论界》2005,(10):44-45
政治道德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以德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成败,它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政治道德有效性是一种价值属性,是政治道德功能的实现能满足社会的目的和要求。政治道德有效性的实现的表现是多样化的,政治道德有效性的评价标准是多层次的。影响政治道德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政治道德要素、政治结构、环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刘恩允 《齐鲁学刊》2003,1(2):77-80
道德价值取向的本质涵义是通过其界定和分类来表现的。道德价值取向是指“道德意识对道德行为是否应当认定” ,它使人的思想和行为都一致地朝向某一目标或有一定的倾向性 ,引导和制约着道德价值观的确定和道德行为的选择 ;从基本的道德关系来看 ,道德价值取向可划分为个人和社会两大取向 ,并且从道德关系的五个方面来看 ,个人———社会道德价值取向具有不同的实质性规定  相似文献   

16.
医疗机构是卫生系统的主要窗口,也是社会的重要窗口。医德、医风的好坏是社会风气好坏的反映,也是整体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医德、医风一直受到社会各界、舆论的经常关注。由医德、医风恶劣造成的事故尽管不多,但是影响大,格外遭人痛恨和谴责。因此,医德、医风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重点之一。医德考评是卫生部对医疗机构提出的新要求,可借鉴的经验较少。龙南医院在医德考评具体实施过程中,边执行边摸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得以使医德考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对在夹缝中生存的综合性医院来说真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伦理学的对象问题是伦理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弄清它,对于伦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认为伦理学的对象就是道德现象的客观规律。为了研究道德现象的客观规律,有必要首先弄清楚“道德”这个词的内容与含义。“道德”一词,在哲学教科书中,它被看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合。因此,把它和政治思想、科学、哲学、艺术、宗教等等并列在一起。在这里,“道德”一词,不包括人们的道德行为、道德活动,它仅指一种思  相似文献   

18.
试论肯定性道德评价及其在个体品质形成中的作用段文阁道德评价是道德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形成一定社会道德风尚和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道德评价既有肯定性的,也有否定性的。其中,肯定性道德评价在个体品质形成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1.肯定性道德评价...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作为一种事实来接受,还是作为一种感受来体验,道德困惑都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权力、地位、金钱、家庭、婚姻、教养、职业和人格等方面,既有文化精英阶层中的理性痛苦,也有大众文化中的失范行为。其中,最为令人注目的是一种具有强烈腐蚀性的流氓意识泛滥于社会生活中的不同领域。从性质上看,它的根本指向是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问题,亦是当前道德滑坡的一种典型反映。从伦理学的角度看,它折射出当前道德生活领域中的三个明显变化:一是道德意志严重脆化;二是道德信念的无序化状态;三是道德选择的极端个人功利倾向。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世界上,人人皆有其名。但人名是怎样产生的?它是不是历来就有的?弄清这些问题,是很有意义的。 一般情况下,素不相识的人见面,首先问对方的名字是什么。但在一些原始部落中,却不是这样,陌生人见面的第一句话便是“你的图腾是什么?”如图腾为狼,则回答说“狼”;如图腾为虎,则说是“虎”。这种现象在澳大利亚土著部落中十分普遍。 为什么一些原始部落存在这种现象?难道人类最初没有个人名字吗?从许多现象来看,人类早期不仅没有个人名字,而且没有群体名称。 图腾产生之前的人类群体,无共同的意识、共同的标志和共同的名称。图腾产生之后,每一个群体都以某种动物或植物作为图腾,并作为群体的标志和名称。这样,图腾意识成为人类早期的共同意识,图腾标志成为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标志,图腾名称成为最早的社会组织名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