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文解字》“示”部字反映了上古时期的祭祀文化,而它们都源于人类早期的自然崇拜。通过分析《说文解字》“示”部字的语义,来挖掘上古文化中的自然崇拜现象。  相似文献   

2.
易、龙、日神崇拜及其它杨庆中《周易》是一部产生于殷周之际的筮占之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如果我们揭开它上面的层层面纱,便不难发现其中所包含着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拟从诠释“易”字的本来意义入手,对《周易》与上古宗教信仰、上古天文学等等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武夷礼俗文化在深远厚重的武夷文化孕育下,内涵丰富,具有古闽族变迁融合遗存的礼俗、南迁移民交互相融的农事节庆生活礼俗、集儒释道三教为一的信仰礼俗、武夷茶礼俗、朱熹《家礼》熏染下的武夷家庭礼俗等多元性特征,对武夷文化生活产生了广泛影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侗族传统的恋爱习俗与具有丰富的原生文化内涵的婚姻礼俗,构成一部古代婚姻和人类家庭发展史的“活化石”。笔者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在侗族各式各样的恋爱习俗中,蕴藏着比婚姻礼俗中的文化内涵更为古老的东西。现略抒管见,拟就教于学术界的专家和同仁。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字不仅是汉民族文化信息的载体,它本身蕴育着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是释读上古先民精神活动的活化石。通过古文字形体的透视,品位殷商先民的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旅游的蓬勃发展,旅游者的消费理念更加成熟和理性,旅游需求正由单一的观光旅游向人文旅游方向发展。作为人文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礼俗文化旅游不容忽视。本文以有着丰富的礼俗文化旅游资源的长江三峡为例,分析了三峡礼俗文化旅游资源及特点,探讨了三峡礼俗文化与三峡文化旅游的关系,提出了礼俗文化旅游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礼俗是中国古代史学与民俗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周代是一个重礼的社会,在吸收风俗的基础上为大夫以上的贵族制定了严格的礼制。而庶人在保持自己已有传统风俗的同时,又会受到礼制的影响,因而形成了丰富的礼俗。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鲜明特点,所以,不了解中国古代礼俗,就不可能深层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诗经》作为一部中国古代的诗歌总集,  相似文献   

8.
心母三源     
中古的心母字上古如何,目前尚很少有人作深入的研究。笔者通过对经籍异文和谐声字的考察,发现一部分心母字和端组、章组关系密切,一部分心母字和见组(包括晓匣)关系密切,一部分心母字和精组(邪母除外)、庄组关系密切。从而由此得出结论:中古的心母字来源于上古的舌音,齿音和喉音。来源于齿音者,上古即为心母。为了区别于中古的心母,祢之为古心母。  相似文献   

9.
论儒家礼制文化的生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称礼义之邦,礼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礼起源于上古的宗教仪式,进入阶级社会后成为一种普遍的制度文化。儒家以宏扬礼学为己任,六经之义都贯彻了礼的精神。礼的重要的功能是协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宗法关系和政治伦理关系,但同时也有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功能。在《周礼》、《礼记》以及上古礼制的记载中,敬天、事天的礼俗蕴含了大量的保护生态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处一山,武夷山茶与儒、释、道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和、静是三教所追求的境界,同样三教思想也丰富了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内涵。儒、释、道茶文化是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核心特点。武夷山茶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稼丧葬、人生伦理及日常交际之中,形成了一套"以茶待客表敬意""、以茶常偿友喻情谊"、"以茶论婚嫁""、以茶祭祀、以茶丧葬"",家庭礼俗和饮茶"等内容丰富、形式完备的武夷山茶礼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说文〉540部,与古代居室文化有关的有一部、广部、户部、门部等,其中以一部字为代表,反映了古代居室建筑的演变情况和古代先民的农业文化心理.古代居室有两种方式:一是上古穴居而野处,人们生活在洞穴之中;二是沼泽低湿之地,人们在树上筑巢而居.从这两种原始的居住方式演变到后来的房屋建筑,体现了古代先民的一种居家文化心理;而且,古代居室的演变与农业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对有关居室建筑的宀部字的字形结构进行分析,足以揭示其中所蕴含的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假借是一种以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与这些字的本义没有任何关系的意义的用字现象。通过对1 761组假借字的上古音分析,可以发现:音近假借字表假借义的音与表本义的音大多符合王力先生提出的上古音声母与韵部变转规则,但也存在一些例外。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处一山。武夷山茶与儒、释、道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和、静是三教所追求的境界,同样三教思想也丰富了武夷山茶礼俗文钯的内涵。儒、释、道茶文化是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核心特点。武夷山茶深深地植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衣食住行、婚稼丧葬、人生伦理及日常交际之中,形成了一套“以茶待客表敬意”、“以茶常偿友喻情谊”、“以茶论婚嫁”、“以茶祭祀、以茶丧葬”,“家庭礼俗和饮茶”等内容丰富、形式完备的武夷山茶礼俗文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调查了《周易》等20部上古著作中的全部“再”字,共得616个用例。据初步分析,上古汉语的“再”字既可以表示动量,也可以表示物量。表示动量的“再”字,绝大多数不含有“复”义,但也有一小部分用例含有“复”义。  相似文献   

15.
《说文·女部》字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说文·女部》字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女性文化这一特点,采用分类阐述的方法,描述了《说文·女部》字各个意义类别所反映的各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内容。结果表明:《说文·女部》字为我们展现了丰富的古代姓氏制度、婚姻习俗、家庭伦理等文化内容。实践证明,从汉字的字形及其字义来探讨中国古代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汉字中的女部字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安、姓、婚、娶、妻、妾、妇、女,积淀了丰富的古代姓氏文化、婚姻文化等信息,这些文化蕴涵,表现出古代女性地位由尊到卑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读了梅祖麟先生的《跟见系字谐声的照三系字》①一文以后,受到很大启发。感到梅文能用方言比较的方法,探讨音韵学上的难题,发表了一些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见解,这对早日弄清照系三等字的来源一定会起到促进作用。但其中有些看法,似乎还应该进一步商量。现在就把我们的不成熟的意见说出来,向梅先生及各位先生请教。一、谐六亿分相同的字,上古声纽未必一定相同。自从段玉裁提出同谐声古吉必同部的理论以后,陆续有许多学者利用谐声系统考证上古音的声纽和韵部,其中有些学者取得了可观的成绩。那么谐声系统跟上古畜的声纽和韵母到底是什…  相似文献   

18.
楚美术是我国上古时期具有南方文化品格的艺术事象。作为上古时期楚人奇异而丰富的美术创造 ,它以其卓尔不群的创造姿态和原始浪漫主义精神开创了世界上古美学的新视界。本文试图将这一重要美术现象放在上古世界文化视野中去观照 ,从本土艺术的南北分流的考察和上古艺术的东西对比研究中 ,发绎其独创一格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19.
汉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着造字时代及之前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是我们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现存最古老而成系统的字书,贮存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从其中的食部、米部、酉部等相关的字群里,可以窥探出中国的饮食文化,包括饮食习俗文化、饮食待客文化、饮食祭祀文化。  相似文献   

20.
通过系统解读《记纪》神话,可知其中的小竹、竹林、竹笋以及箕、梳、笼、箭、箸、竹秆、竹刀等竹文化意象是上古日本竹文化在神话文学中的折射和形象表述,反映了上古时期日本竹文化的历史悠久、灵力巫术、种类丰富、内涵深刻等特征,隐含着上古时期隼人族等土著民族遭受欺凌压迫的历史秘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