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先挖渠后放水”,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首先,要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与经济发展速度。在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基础上,加大对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及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以便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其次,要把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及中。小企业作为分流安置失业和下岗人员的主渠道,从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上给予优惠与扶持。第三,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同时开辟就业结合点。 二、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1)制定就业服务体系结构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强对就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第三产业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业效应是第三产业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方面,通过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就业;另一方面,又可通过就业的扩大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实现发展第三产业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文章在分析我国第三产业发展和劳动就业现状的基础上,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对第三产业发展中的劳动就业贡献率及其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第三产业发展与GDP就业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江苏省第三产业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情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江苏省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人数与GDP之间的回归模型,从而探讨了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的就业弹性,并对其发展现状作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推动城市化进程和积极发展中小企业等政策性建议,以提高就业弹性,缓解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非正规经济的就业效应研究———基于投入产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波 《统计研究》2021,38(2):87-98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非正规经济在促进我国劳动就业方面的作用不断凸显。本文通过编制2002-2017年包含非正规经济部门的投入产出序列表,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测度制造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等5个行业非正规部门发展对我国劳动就业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显示:①各行业非正规部门对就业的直接贡献均高于同期同行业的正规部门,而且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非正规部门的就业效应高于以制造业、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非正规部门;②由于制造业和建筑业两个行业非正规部门均存在较强的后向关联效应,因而对就业的间接贡献高于以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非正规部门;③各行业非正规部门产出变化对就业的间接贡献主要集中于农林牧渔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在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居民服务其他服务业等行业的表现不容乐观; ④动态来看,样本期内5个行业非正规部门产出变化对就业的直接和间接贡献均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5.
一、浙江省第三产业就业的变动分析 1、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及比重的变动分析.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渠道,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浙江作为人口密集化程度高、就业压力大的省份,第三产业发展更加迫切.据统计显示,1985年浙江第一产业就业人数为1273.25万人,第二产业为735.22万人,第三产业为310.09万人,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为54.9:31.7:13.4.  相似文献   

6.
服务业可吸纳大批劳动力就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服务业是一个较为广泛的概 念,对于我国来说,目前面临着四个不同的行业,第一大行业是传统服务行业,包括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和旅游业等:第二大行业是运输、邮电、仓储业:第三大行业是金融服务业,包括银行和保险业:第四大行业是房地产业。 服务业是一个极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是连接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它具有生产与消费时空统一、点多面广、小型分散、易于吸纳劳动力的特点。服务业可吸纳大批劳动力就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人们消费物质产品的…  相似文献   

7.
梁若冰 《统计研究》2006,23(11):30-34
一、介绍服务业(或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伴随着工业化进行的,由于农业和工业部门的就业挤出效应,服务业吸纳的劳动力占总体就业份额出现了持续增长。同样,服务业名义产出份额的增长也显而易见,多数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就业与名义产出份额已超过了60%。然而,对于服务业实际产值份额的发展,各国学者则存在较大分歧,既有认为上升的(Kongsamut,Robelo and Xie,1997;Groot,2000),也有认为不变的(Kravis,Heston and Summers,1982,1983;Summers,1985),更有研究认为服务业实际份额是随收入上升而下降的(Falvey and Gemmell,199l,1995)。Kongsamut,Reb…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技术进步与就业总量之间关系入手,研究技术进步对湖北省就业总量的影响:技术进步导致就业弹性系数下降而减少的就业量和技术进步使经济规模扩大而增加的就业量,从而得出技术进步对湖北省就业总量的净影响,进而认为解决湖北省就业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9.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劳动就业带来机遇与挑战。据国际失业与就业委员会与中国国际人才发展交流协会合作的一项调查测算:入世后我国每年可增加1200个就业岗位,但主要集中在具有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行业,如纺织、服装、建筑、食品、商业和农业中的种植业、林业和畜牧业;同时,我国劳动力供给总量仍将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就业总量矛盾依然突出,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结构呈结构性错位,部分行业就业岗位将减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如何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  相似文献   

10.
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扩大就业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鸿  任懋河 《山西统计》2002,(11):13-13,22
最近,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大,应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要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切实保护生态环境的条件下,积极发展旅游业,扩大就业。”这段讲话清晰地阐述了旅游业在扩大再就业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对于如何发展旅游业和扩大就业的前提做了明确的指示。一、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旅游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在发展经济、扩大就业的工作中,旅游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又是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产业,就业弹性较大。近年来国内旅游一直保持兴旺发达的局面。随着“黄金周”旅游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第三产业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芳 《江苏统计》2001,(7):26-29
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 ,总体规模扩大 ,但发展仍然滞后。内部结构得到了优化 ,但仍不合理 ,质量有待于提高。我国即将加入WTO ,应当确立一个内部结构优化、快速协调发展的第三产业发展战略 ,进一步推进第三产业市场化 ,加速新兴服务业的成长 ,刺激服务和消费需求 ,加强就业人员培训 ,实行切合实际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成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4年以来,北京第三产业已成为三次产业中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均占首位的产业.由于第三产业是个十分庞杂的部门,其内部各行业间的发展差异较大,这些差异反映在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以及相对生产率等等.正是这些差异促使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得到不断的调整和优化.为便于利用现有的统计数据,根据第三产业的部门结构,这里将第三产业内部划分为以下七个行业:(1)交通运输业、仓储及邮电业合称为运输邮电业;(2)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合称为商饮业;(3)金融保险业;(4)房地产业;(5)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合称为社会服务业;(6)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合称为科教;(7)国家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合称为政府团体;(8)其它.  相似文献   

13.
农副产品加工业一般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其产业链是农民就业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  相似文献   

14.
服务业具有行业多、吸纳劳动力能力强、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强等特点,但在我省城市发展中传统工业产业目前仍占很大比重,老工业基地改造使工业在吸纳劳动力方面具有较大的难度,要真正缓解就业压力就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大产业的就业增长率、就业份额、就业结构变动指数等指标,对1985年以来浙江就业结构变动态势进行分析,发现浙江就业结构正趋于合理,但就业结构转变仍然滞后于经济发展。主要原因为:旧体制的惯性、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劳动力素质较低等。建议采取消除制度性障碍,加快统筹城乡就业;加快产业升级,充分发展第三产业等措施,优化浙江就业结构。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剧烈变动。一、服务业在许多发达国家以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体,并进入了服务经济时代;在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2001年首次超过了工业的比重,在支撑我国经济增长的产业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之后,正在向服务经济时代迈进。从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的趋势看,产业结构变化出现了质的飞跃,第三产业具有越来越重要地位的趋势。从劳动力就业结构来看,预计2005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为43%,比2000年下降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达到36%左右,比2000年上升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现状桐庐地少人多,农村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2002年末,桐庐县实有农村劳动力20.66万人。按从事主要行业分,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人员分别为9.25万人、6.33万人、5.08万人,占从业人员总量的比率分别为44.8%、30.6%、24.6%。与1997年相比,2002年桐庐县农村劳动力的总量增加了0.18万人,比率增长0.9%;而从事第一产业的人数下降了2.08万人,就业比率下降了10.5个百分点;从事第二产业的人数增加了1.15万人,就业比率上升了5.3个百分点;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增加了1.11万人,就业比率上升了5.2个百分点。可见,随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加之…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工作是我国步入新世纪并继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的综合性的国情国力调查。通过这次普查,将能够全面掌握1993年第一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规模、结构和效益等基本状况;对于各级政府研究制定服务业发展规划,优化服务结构,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开拓新的就业渠道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进一步规范和统一我国服务业的财务核算制度和统计调查制度,逐步完善服务业发展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制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山东统计》2007,(3):8-10
服务业.即第三产业的发展.对于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服务业发展进入了结构、质量调整与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行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相似文献   

20.
第三产业是发展生产、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行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为商洛第三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商洛怎样围绕突破发展、和谐稳定两大主题,转变发展方式,挖掘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