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地制度改革的一次历史性飞跃,广大农民走上了致富之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限制了农业规模化发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包含土地承包权作为土地流转背景下的制度安排缺乏理论支撑。合理界定承包权和经营权的概念,重构承包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利益冲突平衡机制,完善经营权抵押制,是承包权与经营权科学分离,最大程度发挥两权效能的应然出路。  相似文献   

2.
土地流转实践的个案研究——以漯河市农村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土地流转先后经历了自发性流转、有组织流转两个阶段,主要形成了村集体、农民自发、专业性中介机构三种组织形式和自行协商、委托租赁、互换经营三种流转方式.但目前还存在着产权不清晰、合同不规范、土地流出户收益低、少数农民对相关法律认知度低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创新模式、规范机制,加快发展二、三产业,切实加强监管,强化宣传引导,确保土地流转快速、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3.
陈凡 《理论界》2013,(5):25-2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先后实施了土改运动、土地集体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种土地制度。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土地制度的历史和现状,结合中国的财政分税制改革和户籍制度,从整合的视角来阐释中国目前存在的农地流转障碍、城市化过程中的强制低价征地、滥用征地权、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最后提出一个综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流转的动力机制及模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改革开放后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优势逐渐释放完毕,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成为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四大动力,在土地流转的实践中形成了集体组织主导型、民间自发型以及资本主导型三种土地流转模式,从理论高度认识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动力机制,从实践层面大力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农户土地流转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导致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小,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发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借助农地流转这一途径来实现。然而如今土地流转过程中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制约因素,遇到了发展过程中的瓶颈期。通过调查问卷和农户访谈的方法,了解河北省Z市的土地流转现状,建立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因素,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分析,从而分别确定每一个相关因素对于土地流转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大小。并针对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这对于推进我国土地制度改革,保障民生,构建和谐农村和稳定社会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不可能三角”:解释及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和利用方式经历了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制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阶段,当前正处于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来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新阶段。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政策规定与实践运行状态之间存在着诸多偏差,这导源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户等三大主体对土地具有六重功能,但不可能三角意味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要同时实现多元主体的多重功能是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未来应通过对土地附加功能的适度剥离、以及土地权利边界的逐步明晰来突显土地的经济功能,进而依靠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完善和拓展来实现土地资源的更优配置。  相似文献   

7.
农村改革的核心是土地制度的改革.当前,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如何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经成为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但是由于部分农民和基层干部认识不清,操作不规范,市场机制不健全,政府定位不规范等诸多因素严重阻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因此,要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就必须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管理;大力培育中介组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加快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几点思考钟用洪一、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是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农村改革之初,广大农村普遍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通过承包的方式取得了集体土地的承包权,确立了新型的土地承包关系。为体现公平效益原则,各地一般都...  相似文献   

9.
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为目的,研究了农村改革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首先提出了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保障,重点指出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最后就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经营权合理流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已成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通过对浙江、安徽和四川三省的实地调研可以发现,三省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在面积比例、增长速度、流转形式、流转规范性以及土地流转市场建设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还存在诸多突出问题,包括流转信息沟通不顺畅、农民流转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集体"流转工作经费"使用不够透明、农民难以获得土地增值收益等.因此,要稳步、规范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必须尽快完善相关服务体系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利益冲突及补偿机制和政策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建设和城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与此同时,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也不断加剧,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从本质上说,现行农村土地征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都是缘于与土地征收相关的各方主体的利益之争。在土地征收的各方利益主体的博弈中,国家和广大农民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不仅对国家的长远和战略利益构成严重威胁,也极大地侵害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对此,必须深入研究农村土地征收中的利益矛盾和冲突,深化征地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征地补偿机制,以切实保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国外征地制度对中国征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国外征地制度已经相当成熟,其做法对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加速公共领域建设、规范开发区行为等有不少值得借鉴之处。我们应该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完善征地补偿机制、规范征地程序、理顺征地产权等几方面着手,改革中国现行征地制度。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继续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建立新型城乡关系。从统筹城乡土地市场着手,分析了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农村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轰轰烈烈实行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包产到户,不是土地承包,土地是作为生产资料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土地具有稀缺性、气候性、位置性,是一种不动产,其经营方式应是租赁经营。土地承包实际上就是平均分配土地,不是经营方式,其使用价值终结,没有延续性。农村土地应实行租赁经营,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为农村土地租赁法,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新型农民和从事农业的企业家,广泛应用科学技术发展农村专业化分工。  相似文献   

15.
刘祥元 《齐鲁学刊》2007,18(2):142-145
土地市场体系需要具备完整的市场要素与市场特征。土地产权制度尤其是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产权制度亟待健全,体现于地租地价的收益分配格局在理论上应当界定合理,土地市场竞争性需要充分体现,既已构建的土地储备制度在功能定位上有待进一步取向调控市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需要有良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财政幻觉下的中国土地财政——一个法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土地征收中,政府存在财政幻觉。在我国,城乡土地制度分割和土地征收程序虚置一同构成支持财政幻觉的制度基础,中国土地财政的兴起是居民财产权利与政府征收权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要从根上治理土地财政,必须启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双重的"还权于民"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土地增值是城中村改造的经济支撑,城中村改造的焦点是土地增值利益分配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中村土地增值的影响因素,指出影响城中村土地增值的显著原因是位置变化与外部性影响。在对西安市城中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组建长期利益分享联盟是解决土地增值利益分配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完成城中村改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是我国农村改革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制度创新。在肯定其积极意义的同时,正视实践中面临的政策难题,找出应对之策,是推动新一轮土地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三农”问题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中之重”。要坚决改革“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注重“城乡一元化”发展的制度建设。把“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科技文化创新”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科教兴农”与“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