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界》2017,(4)
伴随我国政府政务管理与互联网发展的深度结合,衍生出政务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政府行政职能简化的趋势同政务信息公开渠道的多元化需求为政务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政治环境和空间条件,然而政府公共部门的行政管理与互联网平台渠道深度融合时,也暴露出政务新媒体发展的诸多问题。本文对我国政府政务新媒体发展进行问题分析和原因分析,提出推动政务新媒体发展策略的研究,进而提出形成新媒体的联动机制、监控机制和转型机制,来实现政务新媒体未来的良性发展、长效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一岚 《中州学刊》2014,(5):173-175
互联网从1994年进入中国,迄今已经20年。盘点20年来舆论的发展历程,网络舆论经历了论坛时代、博客时代、微博时代、微信时代四个发展阶段,影响舆论的主体沿着"意见领袖"→"网上公知"→"草根暴民"→"群体掌控"的发展历程逐步演变。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想要引导好舆论,政府需要及时公开所掌控的重要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调控原则,利于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的新平台发布信息,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两个舆论场,对社会舆论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放大,在开展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增强舆论引导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政务新媒体言语交际过程中,政务新媒体发话者“与谁说”“以什么身份说”“以什么态度说”“以怎样的方式说”直接决定政务服务质量。这要求政务新媒体发话者具备明确的言语交际关系意识,根据发布内容与公众建立符合交际场景的交际关系,既要注重“机构—公众”的交际关系,也要注重“机构—机构”的集群交际关系;具备较强的话题文本组织意识和语篇结构编辑意识,合理化使用话题索引标记工具,增强话语组织分类能力,提高单篇文本组织的系统性和多篇文本组织模式的延续性;具备言语互动意识,以实现与公众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这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提出了一些新要求。国内学界以突发事件为背景研究政府与新媒体之间关系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新媒体正反两方面作用、政府与新媒体互动关系、政府与新媒体关系现存问题、构建政府与新媒体良好关系的对策等;国外学界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新媒体商业化历程、对"议程设置理论"过程的研究、新媒体与政府合作应对突发事件、政府打造"新媒体公共外交"新平台等。该文根据已有成果对中外学界关于该问题的研究做一述评,并为日后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成为检验政府治理能力的“试金石”,其中政务媒体是引导网络舆论的主力军。短视频时代,政务抖音具有网状式平台搭建、地毯式内容推送、临场化情境打造的特点。面对突发疫情,政务抖音也暴露出定位模糊、内容同质化、情感尺度把握不当的问题,这些都大大降低了政务新媒体的公信力,影响政府部门的舆情应对。面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政务抖音要抓准定位、把握受众价值取向、优化内容,形成政务媒体短视频传播矩阵,发挥短视频平台的正向价值。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新媒体给西方政治参与带来诸多变化,深刻改变其政治结构和政治运营,网络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选举等应运而生,公民运动也在互联网社交新媒体的触发下呈现出诸多不同特点。西方政府和政党重视互联网的政治传播价值,重视互联网的政治作用与功能的发挥,针对性地利用新媒体来竞选、施政,并把信息媒介技术运用到政党选举、政府执政及社会治理。西方国家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进行的政治调适,对于激活民众参与、修补西方民主赤字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也具有局限性,由于垄断资本对民主政治的渗透和控制日益加剧,西方的民主政治危机和民主病并没有因为新媒体的利用而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7.
陈沭岸 《理论界》2012,(11):16-19
中国对外报道的"内外有别"原则在中国社会发展各个历史阶段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在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该原则引发的褒贬不一,特别是在该原则被畸形化之后所产生的负面效果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了消极影响。文章从梳理新媒体时代传播格局的变化、"内外有别"原则的历史发展脉络、该原则是否过时的各方观点,以及它如何影响公众对政府的认同的过程中,探讨它与政府公信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互联网的组织架构已日趋成熟。在这种条件下迅速成长起来的新媒体群体,在社会生活中也日益取得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媒体对民众和政府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对公共政策的筹划、制定和反馈的影响也是在不断扩大之中的。这种影响有利有弊,但都是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中不可忽略的研究因素。本文具体研究的是在中国的特定社会条件下,新媒体发展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政府公信力状况既受政府自身治理理念、行政行为和后果的影响,也受到新媒体的基本属性和公众认知、心理的影响。由于我国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问题的复杂性和新媒体网络管理的滞后性,政府公信力建设还面临不少问题。建立廉洁、高效、诚信、法治政府,提升公众遵纪守法、顾全大局、文明高尚、敢于担当的素养,完善和规范新媒体网络的参与行为进而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的重要传播途径。新媒体在帮助大众方便快捷地接受信息的同时,也改变了受众的阅读习惯。“读图时代”的视觉冲击,浅阅读的文化浏览方式,文化产业的商业化气息,都在影响当代大学生文化内涵的提升。本文对新媒体时代阅读现象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解读了新媒体对文化产生的影响,并试图寻找出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李昊 《中文信息》2013,(7):124-124
伴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近二十年,越来越多的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时代形成了新的传播平台,这样一个平台对于政府的危机传播和调控都是有重要意义;新媒体的全民参与性也给政府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稍有不慎,便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新媒体作为维护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角色,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公务员的能力建设,必须提高公务员网上舆论引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志丹县短信案”中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分析,论述了公共权力由于对新媒体特性的陌生,产生了应对中的恐慌,指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传统媒体失语、草根阶层的边缘化、舆论监督的制度性缺失等问题。认为政务公开是一种积极的疏导,让言论自由在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下积极健康的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一起,可以构建多元化的监督格局;而对新媒体也要加强监控机制,对于恶意的信息传播,要依法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制止。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出现给现代社会带来了很大影响,对政府危机管理也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与政府危机管理的互动中,仍然存在着信息传播不客观不真实、新闻报道方式单一、媒体人的素质缺失、对新媒体关注不足、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备、信息公开和沟通机制不完善、公众容易受不实传闻的误导等问题。对此我们一方面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媒体管理体系,建立和完善新媒体社会责任评估体系;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政府危机管理预警机制,完善信息公开与沟通机制,完善政府公共危机善后机制。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外九国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各国政府、慈善组织和慈善行业协会利用新媒体加强慈善监管的模式与特征虽各不相同,可在信息披露方面都取得了可喜进展,但在利用新媒体加强互动方面也都还有待改进,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并未如期带来慈善监管"善治"。究其原因,一方面,各国政府,或因片面强调社会自组织的作用,或因缺乏福利共治的经验,结果都在促进慈善监管机制整合方面踟蹰不前,另一方面,慈善组织使用新媒体主要旨在获取资源,并非真正以受助者为导向,也不愿加重自身监管负担。因此,各种社会主体应进一步构建互动和回应更加充分的新媒体平台,加大监管和问责的力度,提高慈善行业的公信力,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亚军 《理论界》2012,(5):192-193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获取信息和交流传播信息的速度更加快捷。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广泛使用者,日常的思想、行为同时也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及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拓宽工作渠道与创新工作载体以及注重对大学生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陈林彬 《浙江社会科学》2015,(2):92-97,77,158
随着新媒体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深入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通讯技术正异军突起并迅速构成为社会大众舆论的主要阵地。本文结合中国社会网络发展的现状,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媒体观,对照现实中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发展变革过程、传播规律以及现实的风险等进行分析,重新解读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媒体观。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为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创造了有效的沟通平台,日益担当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新媒体发挥着预警、协调沟通、情绪释放、社会教育等正面效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为了规制新媒体的负面效用,应着手从政策法规建设、伦理道德规范、技术管理、政府网站建设等几个主要方面来制定符合实际的传播控制策略,使新媒体以更强大的实力参与到突发公共事件的治理中。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传承的现实困境与创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社会科学》2014,(12):233-238
我们正处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新媒体数字技术拓展了我们获取资讯的渠道、丰富了我们交流的方式,也改善了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随着网络新媒体终端的广泛使用,依托报纸、书籍、杂志为主要载体的传统文化传承直接受到来自大众文化传播、外来文化输入和数字化娱乐推广的冲击。面对冲突和挑战,必须融合新媒体数字技术,依托新媒体传播平台,提升传统媒体的传播影响力,不断开辟出新的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之路。  相似文献   

19.
从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和普及的时代视角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已经从学理层面拓展到了实践层面。回顾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历史进程及特点不仅有利于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效果,也有利于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实践视野和普及面。新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主体发生了重大改变,凸显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提出了新挑战。根据时代发展和不同受众需求的改变,选择适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维度传播方法是加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时代的变化导致了艺术的变迁。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最初就是与技术如影随形的,新媒体艺术有了技术的依托,才能体现出艺术的多样性。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不仅影响了大众文化的趋势,同时也改变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新媒体艺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过程中产生的问题,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