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特根斯坦是世界上第一个从语言视角来观察世界和理解世界的人,其提出的语言哲学观主要分为前期的语言逻辑图像论和后期的语言游戏学说。"语言游戏"这个概念是维特根斯坦后期的核心思想,其思想是基于语言逻辑主义为基础的批判,其注重语言和生活整体的关联以及语言的多样性。维特根斯坦深受莱布尼茨思想的影响,曾试图通过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之间的对比说明逻辑真理的独特性质。本文基于对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哲学逻辑、哲学思想的语用蕴涵以及对传统西方语言哲学的继承与超越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道、形、器关系构成先秦哲学之基本逻辑,盖道与器统一于形,以形构成道与器之分殊与融会,如以形入手揭示古典哲学之逻辑可打开先秦哲学思想逻辑之开阔地(参见《河南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专题)。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潜在的思想逻辑——并非去逻辑化或白描式的界说,而更蕴涵思想之缜密和语言之条理,二者的统一表达即中国传统文化之隐性形式。以此观点统摄中国传统文化的思  相似文献   

3.
弗雷格区分了语言和语言所表达的东西、意义与指称以及对象与概念,在对象处于概念之下的观点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函项的方法提出了命题函项思想。同时,他引入逻辑联接词和量词对语言进行了刻化,奠定了一阶谓词演算系统的基础。为了研究弗雷格的命题函项思想对现代谓词逻辑的影响,本文从命题函项提出的原因、基本要点以及命题函项的影响对弗雷格的这一思想进行了探讨,得出了弗雷格的命题函项是以逻辑本体论为基础,以求真为落脚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哲学史上,维特根斯坦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语言哲学开创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从语言视角来观察世界和理解世界的人,其提出的语言哲学观主要分为前期的语言逻辑图像论和后期的语言游戏学说。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语言哲学观,都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后期的哲学思想直接推动了语用学的研究。本文将重点讨论前期和后期哲学的语言学习观点,并分析其对于当代的语言学习有哪些影响和启发,并通过深刻的理解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观,来更好地加强我们的语言学习。  相似文献   

5.
逻辑真理的相对必然性及其经验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思维形式及其与经验世界的关系的角度,可以把真理分成两类:逻辑真理和事实真理。这种分类的依据是经验和理性、形式和内容这两对哲学范畴各自侧面的差异和对立。哲学界和逻辑学界一直流行着这样的观点:逻辑真理仅取决于理性思维形式,和经验事实相互分离。本文试图对以上看法的合理性作一番分析和考察。  相似文献   

6.
抽象地说,人类活动是由活动的主体、活动的对象及活动的方式这三个因素构成的。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决定活动属性的主要因素是对象的特点。文学鉴赏活动的对象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作品。这种语言作品与诸如哲学、历史、科技等一般语言作品的区别,在于其不是表达一种逻辑概念体系或者一些经验事实,而是表达一个类似于我们所感知和记忆着的现实生活的意象世界。这个世界与我们所经验的现实世界是统一的还是平行的,抑或是其他什么关系?这在理论上还在探讨。但是有一点,现在已经没有多大分歧了,即文学作品语言表达的内容是一个与我  相似文献   

7.
《世界图像的时代》是海德格尔中期的重要著作,提出了“世界成为图像和人成为主体这两大进程决定了现代之本质”这一观点。“世界”和“图像”是理解此文的前提和关键。海德格尔在使用语言和词汇时遮蔽了很多意义,但同时增加和敞开了许多意义,这里的“世界”和“图像”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理解。他以世界图像为切入点,对现代人之生存境况作了深入的现代性思索。  相似文献   

8.
张益宁 《理论界》2009,(4):134-135
前期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有着与世界相同的逻辑构造,是世界的图式。但他所说的语言并非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而是一种有着严密逻辑结构的理想语言或人工语言。他在对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的同时,也将世界划分为事实的世界和事态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田欢 《兰州学刊》2006,(3):75-77
本文描述了视觉艺术的特点,即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图像构建起一个立体图像世界,以图像活动的形式与日常生活体现出互相渗透、互相建构的关系。对视觉艺术的强调是因为大众文化语境下艺术创作视觉化转向已是一个显在现象,因此,此时研究视觉艺术特征及规律的问题似乎更具当下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维特根斯坦语义理论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维特根斯坦在前、后期哲学中提出了两种迥异的语义理论 ,即“图像论”和“工具 (用法 )论”。分析对比这两种关于意义的比喻方式被认为是“理解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 ,进而认识它和早期哲学之差异的捷径”。前期维特根斯坦认为 ,(理想 )语言系统与世界本体论系统存在着对应性映现关系 ,这种关系通过“图像”比喻能够充分地得以显示 ;语言命题正是作为世界的逻辑图像才具有相应的意义。后期维特根斯坦批判拒斥“图像论” ,提出了“工具 (用法 )论” ,认为在一定意义上语词乃至整个语言就是一种工具 ,依据不同的目的 ,具有不同的用途 ,其意义就在于它的具体用法。  相似文献   

11.
维特根斯坦的前期著作《逻辑哲学论内造出了一个逻辑主义的知识论体系。这一体系以图象论为基础,以命题分析理论为核心,又以对自然科学命题的解释和分析作为其最后的落脚点。所谓图象论,简单地说,就是命题与事实,从而语言与世界之间是一种相互对应的图示与被图示的关系。其中,命题与事实之间具有相同的逻辑形式、组成命题的初始符号与构成事实的客体之间处于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中——这两点是图象论的基本要求。基于图象论而作出的命题分析区分出基本命题、命题和逻辑命题三种不同形式。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逻辑特点。借助这种分析,维…  相似文献   

12.
后期维特根斯坦在日常语言和生活中发现了哲学理解的真正基础。哲学探究思想和世界的界限即“逻辑形式”,这一工作只能在日常语言内部完成,因为日常语言先验地给定了符合“逻辑形式”的全部可能性。不存在超越日常语言的特殊哲学语言和超越生活的特殊哲学活动,哲学就其本性而言是一种内在于日常语言并与生活完全一致的文化形式。哲学因此而应该是简单的,其最终目标是思想的明晰和哲学问题的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3.
作为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执着于主题化意识,而本真的形而上学直面存在的明见性而与生活世界相融通,生活世界在图像和表象意识中通过非主题化的复杂多样性而表达,生活世界也表现为核心意识和边缘意识的混合.  相似文献   

14.
张伟 《社会科学》2022,(1):184-192
作为图像修辞程式化的意义生产装置,视觉借代的审美生成缘于其架设于两个图像文本的"间性"关系,它既可以以"植入"性结构来实现图像文本的跨场域叙事,也可凭依对图像文本的"置换"性改造赋予其新的叙事意指与审美性征。借代性视觉辞格的现代实践一方面归因于图像符号所指的"浮动"性以及"图—图"之间的互文关系,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技术媒介、"求真"化的审美理念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逻辑规约,由之生成的辞格范式不仅抵近图像修辞学中的深层修辞结构,对参照传统语言修辞进行视觉辞格谱系的构建以及推动当下图像修辞研究的纵深化衍进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时态论认为语言中的时态表述单位不但表述了时态化思想,而且表述了世界的时态化事实,这导致了时态语义的现存论立场:认为关于世界的思想和事实的元语言表述也是时态化的,世界的思想和事实基于时态化立场而得到描写和理解。这一立场引发了时态语义解读的困境:首先,它基于主观视角的唯一性,排斥了当前之外事态的存在,从而拒绝了事态的偏序关系;其次,时态化的元语言不能准确反映其时态提升为算子的对象语言的含义。我们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现存论没有区分认识论和本体论两种意义上的参照视角,也不恰当地排斥了量词(如兰姆达算子)的组合计算方法。解决相关语义困境依赖于区分两种意义上的参照视角和使用合适的组合性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毅 《学术研究》2024,(1):159-165
数字图像是伴随当代数字化进程应运而生的新事物。比之于传统图像,数字图像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数字图像的新颖或独特性不在于材料、媒介与外在形态,而是凭借其全新的职能属性广泛介入日常生活,成为构建现实世界的主要手段与底层逻辑。面对如此全新的现象或事物,符合学理性的历史探源及理论阐释就显得尤其重要。互象性作为晚近图像理论诸学说中的一种,以其开放、居间与模型化的逻辑架构,为理解数字图像及其生产、传播与接受等各个环节提供了重要参照。在某种意义上,互象性可谓是透视数字图像乃至整个数字时代的理论基点。  相似文献   

17.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的自我理论涉及唯我论、形而上学主体和实体自我或经验自我诸论题。维氏之目的是为可说者和不可说者划界。语言和世界逻辑同构,语言是我的语言,我的语言的界限就是世界的界限,所以自我就是世界界限。维氏之唯我论并不彻底,因为世界之外尚有不可言说者。作为世界界限之自我乃是形而上学主体,它并非世界内之事实,并非世界内之实体,不能为语言所捕捉。单纯的实体自我或经验自我本指世界内之事实,而维特根斯坦在书中实际上否定了它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逻辑与本体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形而上学思想的基本动机就是力图为各种事物和理论提供一种统一的图景或综合的框架,使我们经验中的事物多样性和观念中的理论复杂性能够在这个框架内依据某些普遍原理得到解释.一种本体论的逻辑观就是基于这样一种形而上学的思考.按照这种观点,对逻辑对象的适当追寻应达至对存在对象的适当追寻,对逻辑性质的适当考察应达至对存在性质的适当考察,因此本体论是逻辑的基本预设,而逻辑则阐明了一种本体论模式,它描绘实在最一般的面貌.在本文看来这种逻辑哲学观是难以成立的,它在几个主要论点上都与现代逻辑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而且这种观点也不能产生有关本体论的实质性理论.现代逻辑是一种形式本体论而不是事实本体论.本文将对本体论的逻辑观以及与之相关联的逻辑中的心理主义与发生学作简要评述,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一种形式本体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图像时代的到来,对图像和视觉的审理成为20世纪以来反思现代性和建构自身的一个重要基点.本雅明从社会变迁与感知方式的关系入手考察图像时代的特征,他指出:现代社会与以往社会的最根本区别就是视觉能力和听觉能力的差异.鲍德里亚从摹本的角度研究视觉图像,他更关注复制品构筑起来的"超真实"世界和符号的"幻象"奇境.本雅明和鲍德里亚有关视觉和图像的思想既揭示了视觉图像与现代性的关系,也有助于深刻理解中国当代艺术实践领域的新现象,即音乐的视觉化和媒介的视觉化.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思维关系密切而且复杂,因而导致语法与逻辑既有对应性,又有差异性.并且,语法研究偏重结构,逻辑学又过于抽象,使一些表达一定逻辑内容的语言现象无人关心或关心较少.即使某些问题从语言与逻辑角度虽有触及,但较肤浅、较笼统.因此,本文试从语法与逻辑两个方面对“无论……都”这类复句的语言形式及其表达的逻辑内容进行探讨,以求对这类句式从形式到内容有个较全面,较接近本质的认识.下面着重从这类句式的构成、逻辑意义、个性特征三个方面来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