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小植 《东岳论丛》2023,(2):18-27+191
鲁迅文学语言研究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鲁迅文学语言形成的渊源研究,以知识阐释和审美评价为主的鲁迅语言研究和鲁迅的翻译观、翻译语言及翻译实践研究三个方面,在研究范式方面大致形成了历时性的直觉和常识的范式、分析哲学的范式和并不充分的整体论范式。我们需要梳理这些方向和范式下的研究成果,重新辨识不同研究范式的价值、意义和限度,从学理层面和文学研究实践层面探讨鲁迅语言研究的学理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以此发现百年鲁迅文学语言研究呈现出来的审美性、文化性和社会性,及其牵扯出来的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观念、精神诉求和文化趋向的嬗变,推动鲁迅文学语言研究走向包含文学语言、创作和翻译主体以及研究主体的整体性研究。应该说,对鲁迅文学语言研究成果的梳理和总结有助于我们探寻鲁迅文学语言研究范式革新的可能路径,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百年文学研究发展进程和规律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延安文学语言变革是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纠正了“五四”以来汉语书面语过分欧化的倾向,通过引入方言土语给现代白话注入活力.1940年代解放区领导人本来是想通过改变语言使文学更好地为政治服务,但这种政治的强力介入倒有效地纠正了现代白话的某些弊端.毛泽东在《讲话》中对工农兵方向的确立,督促作家立场与身份认同的转变,以及解放区“本土”作家的加入对文学语言的转型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学语言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义项。其一是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也就是规范化了的书面语。它的外延远远地超出了文学范围,包括科学论著、政府文件、总结报告等等,都可被认定为文学语言(literary language)。另一义项是文学作品的语言。它仅仅限定在文学范围之内,是文学文体学(literaryStylistics)研究的对象。本文所说的文学语言(Poetic Language)就是指后者。文学语言之所以单独提出来加以研究,就是因为它有自身的特殊性,但这决不意味着它与口语、书面语割断了一切联系,倘若  相似文献   

4.
高玉 《学术月刊》2022,(5):141-15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现代汉语越来越偏离文学语言,主要表现为网络语言、“符号化”的翻译词、口语和方言词语大量进入现代汉语,再加上不正确地复活已经废弃的文言词语,现代汉语品质明显下降。现代汉语应该重回文学语言的传统和标准,应该规范化,重回胡适“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的双向运动。语言学研究和词典编纂都应该以文学作品为语料和语库。词典编纂不能“见词就录”,而应该让那些低俗的、粗鄙的词语自生自灭。现代汉语的纯洁与健康需要所有写作者的自觉维护与遵守,也是语言学家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5.
文学语言对于文学存在的重要意义已越来越成为理论界之共识,但有关认识往往是作为共时性的理论形态而被人们所接受,其对具体文学历史研究的影响尚较为有限。文学语言视域中的文学史描述对文学史研究极为重要,这一研究视域的确立,可使以往文学史描述中断续呈现的文学语言发展脉络,得到连续而较完整的梳理;在连续的文学语言发展之历史脉络梳理中,又使我们能够重新理解一些重要的文学现象。就前者来看,以文学语言发展为中心描述文学史,可使一些描述语言发展的概念得到清理,并且准确地划分其层次,以获得一个可以对文学语言发展作细致描述的逻辑框架,从而连续而完整地梳理文学语言的历史发展。就后者来看,在文学语言发展的研究视域中,我们能够看到常被作内容表彰的建安诗歌、盛唐诗歌于语言发展方面的关键作用,看到常被作内容批评的南朝诗歌于文学内容表现方面的重要价值,并重新认识这些重要文学阶段之间的历史关系,等等。文学语言的研究视域其实牵涉到一系列对传统文学史描述的概念、逻辑、价值系统的反思。  相似文献   

6.
张卫中 《兰州学刊》2010,(3):163-165
“五四”与新时期是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成就最大的两个时期,二者之间很难做出孰优孰劣的判断。但“五四”时期,汉语刚刚经历剧烈的语言转型,难免有粗糙、混杂之弊。新时期的文学语言有两个明显进步:首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融合与协调,汉语克服了早期语言的混杂与生涩,充分显示了融合与成熟。其次,与现代30年文学语言整体的朴素与平实相比,莫言、苏童、林白等作家创造了绚烂与富丽等多种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7.
《东岳论丛》2016,(2):108-113
周氏兄弟早期的文学语言践行,并不是在一般层面建立现代白话文书面语,也不是倡导某种均质而系统的语言文字典范,而是深入到生命内核去相遇与绽放语言,展示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现代世界与生命体验,达到"思想性"与"文学性"结合。周氏兄弟所开拓出的文学语言是一种基于思想政治基质的高度心理化、精神化的深度文学语言,表明了一种鲜明而"欧化"的中国文学现代转型意识,使得现代白话文摆脱较为单纯的工具性存在,而成为具有自我独立价值的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8.
文学语言研究专指作家作品的语言及其言语规律的研究。其实,它是一门古老的学问。早在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就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如老子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孔子的“辞达而已矣”,墨子的“先质而后文”,韩非子的“处其实不处其华者”,等等。不过由于历史的局限,此项研究直至现今仍停留在修辞学的窠臼上,并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1989年夏中国文学语言研究会成立,方始有组织地精心设计并开拓这门学科。文学语言的研究首先服务于文学创作。人们经常运用高尔基对青年作家谈话时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的文学语言观念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笔可贵财富。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王国维是最早具有语言本质论思想的人,他明确地提出语言与思想、语言与思维方式一体化的观点;他虽然反对文学语言完全由文言变为白话的语言目标,但对白话语言的优势有着清醒地认知;语言建设论层面,王国维认为在中国语言系统中,引进外来词汇的术语、概念,应成为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文化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步骤,他的这种观念已经非常贴近现代语言学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文学语言演变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文学语言是一门年轻的语言,至今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在百年文学演变中,现代文学语言最大的成绩是大大提升了表现力,强化了逻辑性与严密性,使其能够表达复杂、精密的文意,以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生活的需要。另外,现代文学一直承担了打造新国语试验田的作用,对推动整个汉语书面语的现代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汶成 《齐鲁学刊》2002,(1):120-123
二十世纪的西方文论在文学语言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国新时期文学语言研究大力吸取了西方的有关研究成果 ,但忽视了对中国古代文论中有关研究成果的借鉴。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语言的论述是相当丰富多彩的 ,所论问题也非常广泛和深入 ,有些论点极富启发性 ,是当今文学语言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资源宝库。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研究的丰富内容大致可归纳为五条路向 :文质论 ,“言、象、意”理论 ,“赋、比、兴”理论 ,文体学 ,诗歌音韵学  相似文献   

12.
文学语言性质综论──文学语言研究系列之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什么是文学语言?这是个既老且新、既浅且深、既单纯又复杂的话题。(一)代表性定义评析清看下面举出的具有代表性定义:狭义的文学语言,则专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各类文学作品的语言,以及人民口头创作中经过加工的语言。文学理论中所讲的“文学语言”的概念,通常指狭义的文学语言。(以群主编:《文学的基本原理》(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64年10月第2版,第333页。)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的语言,是语言艺术塑造形象、表达主题的基本工具。(《辞海·文学分册》(修订槁),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5月版.第7页…  相似文献   

13.
张瑜 《理论界》2008,(7):119-121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按真假标准,从语言描述、反映外部对象的角度来理解文学语言的指称问题,由此得出文学语言是非指称性或“伪指称”的结论,从而贬低了文学的合法性地位。本文采用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指称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解释和思路,指出语言的指称问题实质是语言创造性问题,从这个意义说,文学语言是最能体现语言创造性的一种用法,从而改变人们对文学合法性地位认识,重新思考和评价文学的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14.
作为承载主题意蕴的文学语言来说,其审美的特性,是一种高级的组合方式和物化过程。从美学的角度对文学言语的功能加以审视,阐析文学语言的审美表现,这对于读写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每当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 ,一种受语文或文学教育箝制的思维定势就会不自觉地表露出来。以往解读文学作品 ,总是讲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主题含义、艺术特点等。按此模式 ,解读作品就会变得守旧和刻板 ,不关心各作品的不同 ,也不关心文学语言的差异 ,故而总难以进入作品的深层。这样的解读 ,缺乏衡量作品本体的标准 ,在文本解读过程中 ,通常会减低文学作品本有的艺术价值。实际上 ,文本解读必须依据文学语言 ,才可能赢得进一步探讨作品的权力。一一般而言 ,我们对于首要和重要的文学语言存有各种各样的偏见和曲解 ,大致有二。首先 ,误认文学语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文学语言在20世纪最大的变革之一就是借鉴西文,发展了一种繁复、细密的叙事功能。本文分析了现代白话叙事功能提高的两个路径,特别指出:汉语句法结构的调整并非无限,它更多地还是通过反复地、多层次地说,在句段的层面上实现与西文一样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现代性的肇端与发展,是近现代文学共同的话题。长期以来,中国文学的研究重点聚焦在内容和思想两个方面,这种研究思路潜隐一种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基础,即内容/形式、思想/语言。中国现代文学从发生期开始就提倡语言变革,相对于内容层面而言,文学语言这一长期以来被视为形式层面的要素成为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变的重要支点。种种语言选择的主张和实践,使得从"精神"到"文体"的最终表达都有了全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概述了建国以来学术界关于文学语言特点的研究情况,包括文艺学、美学、语言学、修辞学等学科的各种提法,共20多种.然后,根据语言的艺术功能和美学功能,集中论述了文学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美感性、多样性、含蓄性,独创性等特点,并将相同、相近的术语合并,认为新文风的“三性”(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是各种语体共同的要求,因此不宜作为文学语言的特点来看.  相似文献   

19.
文学语言:语言与言语的张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命题至今仍然是无可置疑的 ,然而 ,对于这一命题的理解却见仁见智。本文试从语言与言语的关系角度剖析文学语言所具有的张力性质 ,对现代西方文论中涉及文学语言的“突出”说和“陌生化”理论进行了探讨 ,认为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的艺术 ,是一种驾御语言张力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文学语言的文化特征: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文化载体;是一种文化产品。文学语言具有的这些特点,使它具有了艺术地再现历史、再现文化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