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8,(1):208-215
只有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性方法视域出发,才能全面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构性总体逻辑,"一带一路"倡议是世界整体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总体,每一项内容都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必须将它们相互联系起来,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化过程,是历史合力的必然结果,是历史意识和历史担当的表现。我们解决"一带一路"建设中遇到的矛盾需要依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体性实践逻辑,并在实践中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选择和理论与实践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社会实践进程中的必然要求和自然结果,是一个由"必然王国"发生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必然到自觉转化历史进程。这一进程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和制度选择的示范和提示,更是中国社会自觉接受客观规律并运用于改造社会的境界,是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哲学统一。  相似文献   

3.
着眼于价值与真理统一的、实践的社会历史观,观察和思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走向,我们可以大体地预期: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和未来目标,应该是以价值与真理的高度统一作为其标志的理想状态——人的彻底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自由不是单纯的人的本质和能力,也不是世界的现成秩序及其内在必然性,自由的问题,是人的主体尺度和外部世界客观尺度的统一。而已往对自由所特有的内在矛盾的理解,往往表现出某种片面性和抽象性。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的生存实践发展状态,是在人的历史活动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着的历史过程,是化外部必然为自我目的、支配现实的能力,只有在把握必然性并使之转化为服务于自己目的过程中,人才能够得到自由。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个人自我三方面的内在联系及其实践运动,构成并推动着人类全面自由的不断实现。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具有五大逻辑:从历史逻辑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自中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力量博弈互动的必然结果;从理论逻辑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必然结论;从现实逻辑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直面当前中国问题和矛盾的必然要求;从价值逻辑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目标的必然途径;从战略思维逻辑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统筹全局和谋定长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现代化对高等教育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高校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是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及发展逻辑三重逻辑共同发展的统一体。从理论逻辑看,高校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是守正创新的时代选择,是社会主义高校意识形态建设发展的新样态,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从实践逻辑看,高校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是适应新阵地的必然要求,是应对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是建构高校话语体系的必然逻辑;从发展逻辑看,高校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是意识形态演进规律的内在遵循,是遵循立德树人成效标准的应有之义,是适应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时代选择,这三重逻辑维度阐释了新形势下实现高校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向度。目前,部分高校面临着对意识形态治理领域的态势和规律把握不精准、意识形态治理体制机制运行不顺畅、意识形态话语感染力不强等现实挑战。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高校可通过不断加深意识形态发展态势及规律的研究和把握、不断加快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体系的建构、不断提升意识形态治理能力和话语传播力,不断完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阵地建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构建等路...  相似文献   

6.
搞清楚“历史发展规律”、作为总体的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和各个民族或国家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以及资本主义与“世界历史时代”之间的关系 ,是正确、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发展的历史和逻辑的前提 ;“跨越”思想并非是马克思对所谓“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跨越”思想的提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的结构及其演变发展规律认识发展的逻辑结果 ,而绝不是他基于对人的价值的考虑  相似文献   

7.
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党在长期实践中接续奋斗积累而成的历史经验。自我革命既蕴含着深刻的内在逻辑,也体现着鲜明的现实观照。立足新时代,审视自我革命精神的现实转化,可以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价值逻辑展开。就理论逻辑而言,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进程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进程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的主体逻辑;就历史逻辑而言,体现在协同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中形成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自觉;就实践逻辑而言,体现在管党治党中不断增强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的实践自觉;就价值逻辑而言,体现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自觉。把握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四重逻辑,为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夯实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以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为观察视角,科学预测了世界发展进程。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空前加深的联系与交往再次证明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界发展趋势和人类前途命运进行了深邃思考,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一脉相承、逻辑贯通、实践关联,是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趋势的科学把握,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精髓要义的当代承继,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实践图景的现实布局。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唯物史观的解读往往侧重于强调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必然性,淡化甚至忽视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和多样性。阿尔都塞的"偶然相遇的唯物主义"理论,深刻揭示了偶然性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重现了马克思唯物史观中内在的历史偶然性逻辑,为我们重新理解唯物史观提供了一种文化哲学意义上的解读范式。在阿尔都塞看来,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不是单纯受普遍性和必然性约束的"自然历史过程",而是一个充斥着诸多偶然性和可能性、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过程。真正的历史是属人的历史,是人与人、人与世界之间交互作用、共同创造的历史,是各种偶然性因素相互作用的历史。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解读,我们不仅要关注历史规律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更应重视历史规律的偶然性,重现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化、丰富性和差异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一种新的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重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更远地"超出动物界"的人类做出的理性化选择。它不仅仅是一个要求对经济社会的现有发展方式做出某些修改或调整的简单问题,而是涉及到整个人类文明的全面发展。新发展观念是人类精神发展的表现,也是人类精神发展的结果。它丰富和拓宽了精神文明的内涵,推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一、可持续发展--人类理性化的选择人类发展史是一部不断从必然走向自由的历史。在必然王国基础上建立日益繁荣的自由王国,实现人自身与自然界的一致性,是人类进…  相似文献   

11.
孟凡芹  许志晋 《理论界》2009,(6):108-109
概括和把握工程活动的基本特征是工程哲学研究的内在要求,但是学界关于工程特征的探讨或是限于"工程事实本身"或是在"社会工程"领域,这有悖于工程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的本质.本文以工程与社会双向互动关系为逻辑出发点,力图从科学性、经济性、生态性及人文性等四个方面对工程活动的基本特征进行疏理和探讨,以期构建科学的工程观,彰显工程的时代特征,建设人类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人类发展史上的重大成功.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角度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取得成功主要在于很好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三重逻辑".一是"政治逻辑".在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始终坚持稳定和谐的政治经济环境;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国际视角等.二是"制度逻辑".科学地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价值导向: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围绕这个价值导向,从所有制结构、分配结构、经济运行机制这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三重架构",确立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逻辑".三是"经济逻辑".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正确处理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要素的关系,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资本有机构成,推动中国经济朝向更高阶段前进.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强调人是自然存在物和社会存在物的统一,生产和交往是人存在的主要方式.因此,它必然要根据人类社会生产和交往不断发展的线索来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唯物史观研究倾向于把人类社会生产作为研究的重点,以此来领会和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在交往不断扩大的今天,这似乎存在着不能让人释疑的地方.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实践批判,对他们的资本主义交往观进行必要的梳理,由此及彼,进一步探究生产和交往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从生产和交往的相互作用中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如何理解西方哲学史?在什么样的意义上理解西方哲学史?这是西方哲学史研究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我们看来,西方哲学史是西方哲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把握自身、理解自身,对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和基本逻辑作出总结和揭示的历史。对于这样一部思想性的历史应该用思想性的研究范式把握其自身的发展逻辑。我们将西方哲学的发展逻辑概括为从"能否思想"到"有无意义",以期沿着西方哲学史自身的发展逻辑重新理解西方哲学的历史,把西方哲学史丰富的思想内容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梦"的生成有其特定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从与自由主义的比较视野来看,"中国梦"生发的逻辑起点为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它谋求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基本依靠力量是广大人民群众."中国梦"建构的理论支柱为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立场,它强调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有规律可循,并坚持历史决定论与历史选择论、个人与集体的辩证统一.近代中国自由主义"救国梦"的破灭则为"中国梦"的生成提供了重要历史经验,历史已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而当下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形构着一种新的时空结构 ,这种结构并不必然地意味着人类的解放 ,虽然它为人类解放提供了一系列现实的前提。已有全球化的历史逻辑表明 ,全球化的自在形态恰恰是不利于人类普遍和自由发展的 ,只有在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和抗争的条件下 ,自在全球化历程才有可能向人类普遍和自由发展维度开放  相似文献   

17.
把握人类文明演进的机制,关键在于拥有什么样的自然观和人类观。自然的进化在本质上是物质形态的进化,人类的发展则是遵循着对自然物质层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认识与改造而不断深化和拓展的。人类物质生产发展史就是从自然生产向人类生产转变的历史,直到人类生产触及到自然的最深层秘密,能够"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应对目前的工业资源危机,必须开拓和建立资源深层型的新工业化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8.
民主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在当今世界的民主化进程中,面对西方在民主话语权上的强势和霸权地位,我们既不能照抄照搬、急于求成,也不要妄自菲薄、封闭僵化,必须在始终坚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全面理解民主的涵义,深刻认识民主话语权争论的实质,努力把握民主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立足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情,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健全具有中国特色和独特优势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宗教观先后经历了三次演变,表现为三种形式,即异化观、意识形态观和文化观.异化观体现了马克思的现实性思考,意识形态观体现了马克思的结构性思考,而文化观则体现了马克思的历史性思考.三个维度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彰显出马克思在宗教观上的思维逻辑进程.从异化观到意识形态观,再到文化观的演变,不仅反映了马克思对宗教的认识在不断地深化,而且也在不断趋于理性.把握马克思宗教观的演变过程和逻辑轨迹,有助于我们以更加积极理性的态度来审视和推动当代中国宗教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逻辑的最基本的方法。把分析与综合这两种逻辑方法辩证地统一起来,是人类认识长期的历史发展的结果。分析事物的任务在于把握事物的多样性,综合的任务则是把握事物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