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举国体制强调更好地发挥政府在协同创新中的主导作用,政府主导协同创新包括政府资助模式以及政府与市场主体合作研发模式。在由科研成果归属管制到知识产权利益分配自治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利益规制边界并不清晰,“有约依约,无约共有”的知识产权利益分配自治模式在实践中出现了诸多不足。基于软家长主义视角,可以通过敦促方式进一步引导协同创新中知识产权利益的理性分配。在遵循成果利用最大化、弱势缔约方利益保障以及成本收益原则基础上,依据资金来源以及知识产权价值增加等贡献标准,采用范本形式对知识产权利益分配场景类型化,进一步提升协同创新中知识产权利益分配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生态利益是全体社会成员在生态环境中获取的维持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益处.它由经济价值和生态功能两种利益形态构成.生态利益公平分享的理论依据在于生态资源的公共物品理论、资源社会性理论以及生态正义理论.由于我国不同区域与不同主体发展的差异,以及多元利益实现的冲突,引发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法律制度的构建最能直接保障生态利益的公平分享.通过完善现行的区域补偿制度、生态税制度和自然资源物权制度,为重塑生态利益分享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可能.  相似文献   

3.
协同创新是对现有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重要改革和发展。通过研究协同创新的内涵、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显示:协同创新包含目标、资源和运营三个层面协同,各层面中又包含诸多要素协调;协同创新的形成必须经历一定的演化阶段,其中,组织协调能力、优质资源、知识技术兼容性、沟通渠道及合作经历等因素对协同创新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土地问题一直是中国的热点问题,如何从法律上构建土地利益的公平分享制度,又是个难点问题。实现“公平分享”必然伴随一个制度创新,制度变迁的过程。土地利益的公平分享法律制度应以机会公平为切入点,从明确权利、限制权力、宏观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等三层面进行构建。这一法律制度的实现是可以用经济性标准和社会性标准去评判其优劣的。  相似文献   

5.
董玉鹏  金彭年 《浙江社会科学》2020,(11):42-47+33+156
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化变革,知识产权与标准作为技术创新的桥梁和载体,已经成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知识产权与标准二者之间有机融合乃至协同发展,既是新形势下创新行为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和标准化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有必要对标准研制、实施和改进过程中出现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系统梳理,理解知识产权与标准的融合趋势,明确知识产权与标准协同发展关系,构建高效、公平、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力促形成科学的创新组织形式,拓宽国际视野、全方位优化我国技术创新与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6.
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角度对产学研战略联盟进行利益相关者内涵分析,并按各方的资本投入程度、风险承担程度、联盟重要程度对产学研战略联盟利益相关者进行分类,剖析各利益相关者主体的利益诉求,进而探索满足或平衡各方利益的运行机制,以期能够建立比较稳定、高效的产学研战略联盟。  相似文献   

7.
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是简单的财富分配问题,其目标必须契合当今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通过实现社会的利益均衡这一途径来实现的,这需着力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利益均衡,这需要明确政府在和谐社会中的定位;二是实现社会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均衡;三是实现人与人之间环境利益的均衡,这既要克服人类中心主义的虚妄,又要正确确立人类的生态位,同时还应将生态建设与管理并举;四是实现区域之间发展利益的均衡,这就要求在反哺机制的架构、区域发展制度的供给以及制度的"厚度"与"薄化"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8.
土地增值是城中村改造的经济支撑,城中村改造的焦点是土地增值利益分配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城中村土地增值的影响因素,指出影响城中村土地增值的显著原因是位置变化与外部性影响。在对西安市城中村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组建长期利益分享联盟是解决土地增值利益分配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完成城中村改造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利益平衡观为视角,从知识产权的适度保护和知识产权的过度垄断两个维度,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进行经济学分析,认为利益平衡观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中具有核心价值意义.以利益平衡观为指导,通过知识产权的保护与限制制度,能实现权利人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专有权利与经济发展和独占权利与贸易自由的平衡与协调,从而保障知识创造者的利益,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促进精神财富的增长,推动知识技术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运作模式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内在运作上的技术与管理手段。当今即将发生的以互联网为主体技术支撑的世界第三次工业革命,将引发信息技术进一步飞速发展,使得信息化模式成为一切技术创新无可替代的主要管理手段。产学研结合体在技术创新中对信息化模式的运用,必须建立在信息化网络建设、信息化业务体系建设及其信息、知识、智能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上。适宜产学研结合体运用的信息化运作模式包括应用导向型的网络化扁平组织结构等模式。  相似文献   

11.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及我国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中数量限制的取消和关税的降低,许多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将知识产权用作保护本国市场的屏障和侵占他国市场的重要手段,知识产权壁垒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文章在阐述知识产权壁垒概念、特征的基础上,分别从TR IPS协议的有关规定、发达国家的国内立法、国外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等三个方面探讨了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并主要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了我们国家和企业应对知识产权壁垒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权力共享与利益分享:和谐社会的两个前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讨论了和谐社会的两种前景,从而引出建构和谐社会的两个现实前提,即政治理性的具备和社会自治的加强。在此基础上,接着探讨了建构的三个支点:观念支点、机制支点和化解冲突空间的支点。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新形式,合作主体的自身发展需求、政府的科技政策激励和科技合作平台成为产学研合作发展的持续动力。但在实践中,也存在诸多影响合作的障碍性因素需要排除,同时还要创建适合我国实际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激励模式,从而将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水平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区域经济利益协调问题,缺少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区域间利益分享与补偿方面的制度安排,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回波效应远大于扩散与辐射效应,没能逆转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利益不平衡的扩大,从而影响到地区间正常的资源要素整合。研究表明,利益分享与补偿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整和创新现行区域经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利益分享与补偿体系,并以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利益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试论以利益平衡理论为基础的知识产权制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分配权利与利益的平衡机制。在信息的生产、专有和使用之间达成平衡,是知识产权制度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利益平衡因而成为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它涉及到智力产品的创造、传播之间的平衡、智力产品的创造和使用之间的平衡以及知识产权人的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等。知识产权制度本是一种确认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的专有垄断权的制度,但通过其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围绕知识产品所产生的各种利益关系得到了均衡,从而保障了这种制度宗旨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根本目的是鼓励创新 ,而不仅仅是保护财产。知识产权将不仅是WT0内部最主要的利益争端 ,也将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利益冲突的第一焦点。本文从TRIPS背景下司法实践的角度出发 ,探讨了如何在最大限度保护权利人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公众利益 ,并提出了一些符合民族利益的学理主张。  相似文献   

17.
TRIPS协议与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行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与 TRIPS协议之间尚有一些差距 ,某些知识产权实体及程序法律规定不完善 ,涉及世贸组织条约规定的法律适用原则不清 ,执法标准和强度以及对程序公正的保障都不够到位 ,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面临挑战。因此 ,必须按照TRIPS协议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制度 ,建立起一套先进、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以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 ,拓宽对外经贸发展领域 ,这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TRIPS协议下我国知识产权边境措施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潇丽 《南方论刊》2010,(10):39-41
知识产权边境措施是TRIPS协议中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一项重要的法律措施。我国加入WTO,政府要切实遵守TRIPS协议,履行知识产权边境保护职责。因此,研究中国海关保护知识产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与TRIPS协议的差距,提出改进对策和建议,从而使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这一法律制度能更加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重点,对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协同创新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通过协同创新,明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重塑价值理念,推动高校内部改革,加强自身创新能力,营造自由创新氛围,加强平台建设,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促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深化高校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是新时期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存在价值取向、考评机制、技术转移、利益分配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不足,应当通过提升高校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强化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内涵建设、建立产业技术共同研发与创新机制以及优化政府政策支持等举措,进一步深化高校产学研合作与协同创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